克里米亚战争的经济导因问题(第2页)
[2]如前引坦帕利《英国和近东》一书中,关于克里米亚战争责任一节的论述(见507~518页)。
[3]如格里森认为克里米亚战争的发生是由于“英国人民的反俄情绪”影响了政府(《不列颠反俄运动的开端》,1页,剑桥,1950),转引自苏联《历史问题》,1968(3),格奥尔基耶夫:《英美资产阶级关于东方问题的史学》。
[4]B。D。古奇:《一百年来关于克里米亚战争起源问题的历史编纂学》,载《美国历史评论》,1956—1957卷,第3期。
[5]B。D。古奇:《一百年来关于克里米亚战争起源问题的历史编纂学》,载《美国历史评论》,1956—1957卷,第3期。
[6]列宁:《战争与革命》,见《列宁选集》,第3卷,72页。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9卷,16页。
[8]B。D。古奇:《一百年来关于克里米亚战争起源问题的历史编纂学》,载《美国历史评论》,1956—1957卷,第3期。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9卷,第16页。恩格斯引用的是当时英国伦敦《经济学家》杂志的统计数字。据F。E。贝利《英国政策和土耳其改革运动》(伦敦,1942)一书所引材料,同一时期英国对土耳其出口从367万镑上升到748万镑。
[10]如格里森认为克里米亚战争的发生是由于“英国人民的反俄情绪”影响了政府(《不列颠反俄运动的开端》,1950年,剑桥,第一页),转引自苏联《历史问题》,1968年,第3期,格奥尔基耶夫:《英美资产阶级关于东方问题的史学》。
[11]A。J。格兰特和坦帕利合著:《十九和二十世纪的欧洲》,270页,伦敦,1945。
[12]见前引F。E。贝利书,63~64页。
[13]见塔尔列:《克里米亚战争》第1卷,51~55,莫斯科—列宁格勒,1950。
[14]见前引F。E。贝利书,65页。
[15]见塔尔列:《克里米亚战争》,第1卷,51~55页,莫斯科—列宁格勒,1950。
[16]梁士琴科:《苏联国民经济史》(中文版),第1卷,558~559页。
[17]见塔尔列:《克里米亚战争》,第1卷,51~55页,莫斯科—列宁格勒,1950。
[18]见塔尔列:《克里米亚战争》,第1卷,51~55页,莫斯科—列宁格勒,1950。
[19]见塔尔列:《克里米亚战争》,第1卷,51~55页,莫斯科—列宁格勒,1950。
[20]见塔尔列:《克里米亚战争》,第1卷,51~55页,莫斯科—列宁格勒,1950。
[21]恩格斯:《俄国沙皇政府的对外政策》,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42页。
[22]1854年3月28日,英国政府宣战声明。引自《大不列颠对外政策和帝国的扩张》(文件汇编),第3卷,纽约版。
[23]B。D。古奇:《一百年来关于克里米亚战争起源问题的历史编纂学》,载《美国历史评论》,1956—1957卷,第3期。
[24]乔治·沃尔纳茨基:《俄国历史资料集》,第2卷,539页,伦敦,1972。
[25]前引贝利书第507页,他认为“土耳其的主要责任在于他拒不接受‘维也纳照会’”。这样,便每一个国家都有责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