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讲 睡美人大型古典舞剧的典型(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河上漂来一艘装饰着金银珠宝的帆船,船上站着丁香仙女。她招呼王子过去,并告诉他要把世界上最美的公主的影子召唤出来。说罢,丁香仙女的魔杖一指,山岩崩开,显出了沉睡中的阿芙罗拉和她的侍女们。丁香仙女又挥动魔杖把阿芙罗拉叫醒,公主同女友们一齐跳起了娇媚的舞蹈。王子激动地追逐阿芙罗拉,两人跳起了情深意长的双人舞,但最后公主“溜走”了,消失在山岩里。心中充满了爱情的王子恳求丁香仙女把他带到公主身旁。丁香仙女邀请王子登上船,一同驶向睡美人的王国。

第二幕第二场

睡美人城堡。

公主与王子终成眷属(三幕)

阿芙罗拉成年日王子们前来祝贺(一幕)

幕启。浓雾散去,显露出陈旧但宽大的房间。阿芙罗拉睡在一张大**,国王和王后躺在女儿的对面。侍从和贵族们也相互依偎地在一旁安眠。

被丁香仙女带进室内的杰齐林仔细端详着公主的脸庞,然后俯下身子,深情地在她前额上亲吻了一下。顿时,天地间响起了雷鸣般的声响,魔法被破除了。阿芙罗拉睁开眼坐了起来。弗罗列斯坦的王宫灯火通明,苏醒的人们互相拥抱,庆贺黑暗过去。王子恭顺地走到国王和王后前,请求把公主嫁给他。阿芙罗拉的双亲欣然允诺。在辉煌而温馨的音乐声中,国王将王子和公主的手合在一起。

第三幕

王宫大厅内即将举行结婚仪式。

幕启。进行曲回响。国王、王后、贵族们与阿芙罗拉公主、杰齐林王子由钻石仙女等人陪同出场。

《波洛涅兹舞》中,童话中的人物应邀纷纷来到婚礼上。他们是:小红帽与狼;灰姑娘与福尔丘奈王子;穿长靴的猫;小矮人和他的兄弟;蓝鸟和弗罗琳娜公主以及仙女们。

《四人舞》中,迷人的金仙女随着快活的圆舞曲起舞;在银铃般声响的伴奏中,银仙女跳起了欢快的波尔卡舞;翡翠仙女随着似乎散发出五彩缤纷的旋律舞蹈;接着,在仿佛是电光闪烁的音乐声里,钻石仙女跳起了变奏舞曲。最后,四位仙女一起跳完了这段音乐的尾声部分。

《性格舞》中,骑士打扮的穿长靴的公猫和贵妇人装束的白猫表演了一段诙谐而调皮的双人舞。

《古典四人舞》包括灰姑娘与福尔丘奈王子双人舞、蓝鸟和弗罗琳娜公主双人舞。节奏明快,旋律富于幻想,舞蹈中时有模仿鸟翼扑动的矫健舞姿。

《性格舞》中表现小红帽与狼的故事片断:小红帽把牛奶壶打破了,她吓得直发抖,狼跑来“安慰”她。

《别利松舞——性格舞》中,小矮人和他的六个兄弟排成一行,最小的孩子穿着一双妖魔的大皮靴。他们迈着大步,围着大皮靴跳舞。忽然传来了妖魔的吼叫,小矮人吓得蹬上大靴,其余六个则互相拉着拼命逃跑。

《古典双人舞》中,阿芙罗拉和杰齐林跳起了优美而华丽的双人舞。接着,王子跳第一变奏曲独舞,充满活力。公主跳第二变奏曲独舞,舞姿优雅。然后,两人在瑰丽多彩的尾声中结束了这段舞蹈。

王子和公主的表演将全场的气氛推向**。大厅内所有的宾客一齐跳起了《萨拉班德舞》(17、18世纪流行于欧洲宫廷中的三拍子舞蹈)。

《终曲》里,乐曲转入富有弹性和力度的玛祖卡舞节奏,阿芙罗拉和杰齐林也加入舞蹈行列。客人们衷心祝愿两人,王宫里一派和平、幸福的景象。

作曲家柴科夫斯基

二、“睡美人”醒来了

1829年4月,巴黎歌剧院上演过一部《睡美人》,尽管其内容与后来的舞剧类似,却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流传下来。沉睡了60年之久,“睡美人”在俄国芭蕾舞台上重新苏醒,而这一次使她“复活”的人的年龄已经不像王子般年轻了。他已经年过七旬,名叫马·彼季帕。此时他的作用和影响已经使得俄罗斯学派在芭蕾史上打下坚实的基础,史学家们因而也都普遍赞誉他是“使圣彼得堡成为世界芭蕾圣地的俄国芭蕾奠基人”。

金、银、翡翠和钻石四仙女的圆舞(三幕)

1888年才有机会第一次与彼季帕合作的作曲家柴科夫斯基比这位舞蹈大师年轻20岁,1877年《天鹅湖》初演失败以来,他就几乎确信舞剧不是自己擅长的领域。可是新上任的玛林斯基剧院博学多才的院长符谢沃洛吉斯基非常赏识柴科夫斯基的才华。他一直认为,要使俄国芭蕾事业真正有建树,重要的途径就是把那些第一流的作曲家吸引到芭蕾音乐创作中来。为此,在知遇恩宠彼季帕的同时,他又大胆地开展了一场得罪人的改革。首先他果断取消了创作过《堂·吉诃德》音乐的明库斯和创作过《艾斯米拉达》音乐的普尼的官方作曲家职位,接着他又亲自挑选和撰写舞台剧本,还直接写信给柴科夫斯基,热情邀请他来为已被自己选定的剧本作曲。

编导彼季帕

1888年5月13日,符谢沃洛吉斯基在给作曲家的一封信中写道:“我已经将贝洛(CharlesPérrault,1628—1703,法国作家——笔者)的童话《睡美人》改成了舞剧台本,希望你能把它写成芭蕾音乐。作品的背景是路易十四时代,设计应具有幻想风味,音乐的色彩也望你多采用吕利(Lully,1632—1687,法国作曲家——笔者)和拉莫(Rameau,1683—1764,法国作曲家——笔者)的格调。此外,我在最后一幕里还让贝洛童话中穿长靴的猫、小红帽、灰姑娘和奥诺娃夫人作品中的蓝鸟等‘人物’登场……”收到院长的来信和读过了《睡美人》的剧本后,柴科夫斯基心里已经熄灭的写作芭蕾音乐的灵火又再次燃烧起来。同年8月,他给符谢沃洛吉斯基回了一封信:“构思一个接一个在我脑海中涌现。我想自己一定能写出你所期待的好音乐。”

这样,在文学剧本的基础上,彼季帕又亲自执笔撰写了一份周密的结构计划供柴科夫斯基参考。就像本部分序言中已经举出的那两个例子,彼季帕就这样确切地“告知”柴科夫斯基,每段音乐他需要多少小节,并具体规定了音乐的速度、风格甚至曲谱本身,如阿芙罗拉公主的第一段变奏应由小提琴、大提琴拨奏和竖琴伴奏;卡拉包斯除下面具时,乐队应当奏一个半音阶;因为钻石是“五面体”,钻石仙女舞蹈,需要用四分之五拍子伴奏,等等。这种把未来舞剧中每一个乐段的内容、速度甚至曲式配器都仔细规定给作曲家的做法,在舞剧编导史无人能出其右。

1888年8月,柴科夫斯基给符谢沃洛吉斯基回信表示愿意为《睡美人》作曲。12月他正式开始着手写作。当时他心情愉快,工作进展也十分顺利。翌年的1月27日便拟出了舞剧的序幕及第一、第二幕的草稿。两天后,柴科夫斯基抵达圣彼得堡,同符谢沃洛吉斯基与彼季帕商讨了有关《睡美人》的创作问题。六天后,作曲家再度出发去西方旅行,并在欧洲举行了若干次由他指挥乐队演奏自己作品的音乐会。4月26日,他写信给彼季帕,告知了有关舞剧的写作情况(第三幕业已完成)。5月27日,柴科夫斯基亲临玛林斯基剧院的排演场,观看了新芭蕾第一幕的练习。据说在现场为华尔兹的音乐和舞蹈的配合问题,切凯蒂同彼季帕发生争执。年轻的切凯蒂向彼季帕说明由于编排有矛盾,必须修改音乐,而彼季帕断然不肯。于是,当场有人提议请作曲家来裁决孰是孰非。这使柴科夫斯基颇为尴尬,最后首肯了切凯蒂的要求。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