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主要参考文献(第7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98〕刘宁:《俄苏文学、文艺学与美学——刘宁论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99〕刘宁主编:《俄国文学批评史》,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

〔100〕刘象愚、杨恒达、曾艳兵主编:《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101〕梅兰:《巴赫金哲学美学和文学思想研究》,北京,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102〕倪梁康:《现象学及其效应——胡塞尔与当代德国哲学》,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4。

〔103〕钱军:《结构功能语言学——布拉格学派》,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8。

〔104〕钱中文:《走向交往对话的时代》,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105〕邱运华、林精华主编:《俄罗斯文化评论》(第2辑),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106〕汝信等主编:《西方著名哲学家评传》第8卷,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5。

〔107〕申丹:《叙事、文体与潜文本——重读英美经典短篇小说》,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108〕沈华柱:《对话的妙悟——巴赫金语言哲学思想研究》,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5。

〔109〕索振羽编著:《语用学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110〕涂纪亮:《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思想研究》,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111〕汪正龙:《西方形式美学问题研究》,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7。

〔112〕王建刚:《狂欢诗学——巴赫金文学思想研究》,上海,学林出版社,2001。

〔113〕王立业主编:《洛特曼学术思想研究》,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

〔115〕吴萍:《诗与歌》,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10。

〔116〕夏忠宪:《巴赫金狂欢化诗学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117〕晓河:《巴赫金哲学思想研究》,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6。

〔118〕邢福义:《文化语言学》,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119〕徐葆耕:《叩问生命的神性——俄罗斯文学启示录》,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120〕徐葆耕:《瑞恰慈:科学与诗》,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121〕衣俊卿等著:《20世纪的新马克思主义》,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122〕余匡复:《布莱希特论》,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123〕袁贵仁、杨耕主编:《当代学者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124〕翟厚隆选编:《十月革命前后苏联文学流派》(上、下编),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

〔125〕张建华:《俄国知识分子思想史导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126〕张杰、康澄:《结构文艺符号学》,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127〕张杰:《复调小说理论研究》,桂林,漓江出版社,1992。

〔128〕张隆溪:《道与逻各斯》,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129〕赵晓彬:《普罗普民俗学思想研究》,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7。

〔130〕赵毅衡编选:《符号学》,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

〔131〕郑文东:《文化符号域理论研究》,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