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大中小
第一节 儿歌(第5页)
盖花楼。
花楼底,
碰着鸡。
鸡下蛋,
碰着雁。
雁叼米,
碰着小孩就是你。
创作儿歌:
野牵牛,
爬高楼;
高楼高,
爬树梢;
树梢长,
爬东墙;
东墙滑,
拥篱笆;
篱笆细,
不敢爬;
躺在地上吹喇叭:
嘀哒嘀嘀哒!
嘀哒嘀嘀哒!
金波《野牵牛》
《盖花楼》并无连贯的意思;而作家创作的连锁调就不同了。这首《野牵牛》巧妙地把野牵牛花的形象与连锁调的特殊形式结合起来,生动风趣,既介绍了牵牛花攀援的特征,又善意地批评了也许很多孩子都有的“遇到困难就躲开”的弱点。
3。创作儿歌对民间儿歌的借鉴
通过以上对比,可以看到,民间儿歌与创作儿歌除了不同,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创作儿歌是在民间儿歌的丰厚土壤中成长起来的,它从民间儿歌中汲取了很多营养。
在美学旨趣上,创作儿歌从民间儿歌中汲取了趣味性。王清秀的《笑歪嘴的儿歌》,篇篇诙谐,让人解颐。下面是其中的一首《小猴子》:
小猴子,
宽脑门儿,
一心想画双眼皮儿。
一道一道又一道儿,
画得满脸是皱纹儿。
但在创作儿歌中,趣的表现形式又稍有不同,除了这种大胆的谐趣,更多的是纯真稚拙的童趣,如钟声威的这首《小球迷》:
小豆豆,
小牛牛,
电视机前看足球。
一会儿拍巴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