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职业信息的探索(第4页)
海尔是文化的海洋,思维的海洋,智慧的海洋。
启示:大学生在就业时要及时地了解企业实力:企业的社会地位和声望;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制度等;根据企业的“生命周期”来考虑就业选择。
二、收集就业信息的常见途径
收集就业信息的渠道是多种多样的,就目前而言,可以通过下面的渠道进行收集。
(一)社会关系
相当一部分毕业生是通过自己的社会关系网去找工作的。通过这种渠道就业的成功率是很高的,这种社会关系包括自己的父母、亲戚、朋友、同学、校友,也包括自己本专业的老师和班主任。
本专业的教师,比一般人更了解本专业毕业生适合就业的方向和范围以及近几年来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在与校外的研究所、企业、公司合作开发科研项目或兼职教学、培训活动中,教师会熟悉这些用人单位的经营状况、工作环境和人才需求情况。他们提供的信息针对性强,更能满足学生对专业发展的要求。因此,毕业生可以通过自己的老师获得有关用人单位的相关信息,从而不断充实自己的信息库,且可以直接通过老师作为推荐人或引荐人,以此增加自己求职成功的系数。
历届校友不要错过,要经常跟校友保持联系。他们对所在单位、行业的情况比较广解。通过他们可以获得许多具体、准确的就业信息。校友提供的就业信息,其最大特点是比较接近本校,尤其是本专业的毕业生。他们对人才市场上的供求状况及其在具体行业中的实际工作、发展状况更了解。尤其是近几年毕业的校友更有着职业信息获取、比较、选择、处理的经验和竞争择业的亲身体会,这比一般纯粹的职业信息更有参考、利用价值。
对于尚未步入社会的大学生而言,家长和亲友是他们社会关系网的主要构成元素。而他们也都非常关心自己家庭亲友的就业问题,又与社会的方方面面有联系,可以从不同渠道带来各种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常常是毕业生找到工作最有力的后盾。所以,这也是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的一个重要渠道。
(二)实习和社会实践
毕业生在实习、社会实践中可以直接与用人单位接触,可以更清楚地了解有关需求情况,让用人单位更多地了解自己。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自我开发职业信息的重要途径。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用人单位的好感、信任,取得职业信息甚至直接谋得职业的大学生不乏其人。因此,大学生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在了解社会、提高思想觉悟、培养社会能力的同时,也要做一个收集就业信息的有心人。
此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实践环节是毕业实习。毕业实习是学生踏入社会的前奏曲,是参加工作的预演,所以每个毕业生必须充分认识到这是一份非常难得也是很有价值的经历。通过实习,一方面使用人单位对你有所认识和了解;另一方面使学生对择业领域有更深入的了解。
(三)院校就业主管部门
各院校都设有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就业指导中心或就业办公室),这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直接主管部门。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的职责是:向国家、地方主管部门和用人单位征集用人单位信息并加以整理、归纳、分析;通过各种方式组织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供需见面会;负责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提供就业咨询服务;编制毕业生就业建议方案,处理毕业生就业的一系列问题。可以说,高校就业指导机构是学校和社会相互交换信息的窗口,是链接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纽带。通过高校就业指导机构获取就业信息是大学生求职的主要途径。这一途径具有针对性强、可靠性高、成功率大的优点。
从这些部门获得的信息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准确性和可靠性,并具有一定的指导性,是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一般而言,各个学校的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都有相对固定的就业信息发布渠道,毕业生可以按照学校的指导,经常或定期浏览学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就业信息发布栏、就业信息简报等,方便获得一定量的就业信息。高校辅导员、班主任和专业秘书是就业指导工作的具体执行者,要多与他们联系,从而获得需要的信息。
(四)各级政府人事部门
全国县级以上各级政府都成立了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这些主管部门会定期收集所在地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经过整理,分单位和专业汇编成册,然后通过多种渠道发布出去。这些信息几乎涵盖了当地各行业的需求信息,因此地域性较强:对于有明确的就业地点要求的毕业生来说,这种渠道的就业信息显得尤为重要。
(五)供需见面会及人才市场
高校单独或联合举办的毕业生供需见面洽谈会和各地市举办的主要面向本地区的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供需见面会及定期举办的人才市场招聘会,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汇集众多用人单位和大量的需求信息,因而时效性很强。对于毕业生来说,高校举办毕业生供需见面会的针对性更强,是让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直接见面、洽谈的一种择业活动方式。目前,各地的人才市场越来越重视高校毕业生这一极具潜力的市场资源,也纷纷举办毕业生专场招聘会。
(六)新闻媒介
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新闻媒体历来关注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一些用人单位的简介、需求信息、招聘启事等都会在当地主要媒体登出、播报,或在报纸辟出专栏登载招聘信息。—些专门针对毕业生就业的期刊汇集了就业政策、就业指导和就业需求信息。由于是当地就业主管部门创办的,所以具有一定的权威性。每年在大学生毕业择业之际,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上都会有大量关于大学生就业的信息,包括就业政策、行业现状、职业前景、人才需求等方面的报道和分析。这些信息从不同侧面和角度反映了当年大学生就业的整体情况,受到招聘机构和求职者们的共同青睐。近年来,随着国家和社会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视,有关大学生就业的专业媒体不断增加。
(七)互联网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在互联网上发布了大量的用人信息,与毕业生就业相关的网页也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有的网站以就业政策咨询为主;有的网站以提供就业需求信息为主;还有的网站为毕业生介绍求职经验,提供就业指导,帮助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分析。
通过网络求职是近年来在大学毕业生中比较流行的方式。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将招聘信息与求职信息上网公开,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可以通过网络互相选择、直接交流。网上求职,最大的优势在于即使毕业生身在异地也能获得大量招聘信息及就业机会,它跨越时空界限,突破了人才信息与招聘信息难以沟通的种种限制,打破了单向选择的人才交流传统格局。随着我国就业工作信息化进程的加快,网上搜寻就业信息已成为如今大学毕业生最常用的求职手段之一。
三、职业探索的方法
职业探索的方法很多,包括查阅、参观、实习、讨论、访谈等。
第一,查阅。将个人希望了解的职业方向(或职业群),通过网络、书籍、期刊及有关声像资料,进行初步查阅。
第二,参观。到相关职业现场短时间地观察、了解。
第三,实习。到职业场所进行一定时间的打工、义务劳动或教学实习、实践。
第四,讨论。与他人共享对职业的探索结果。
第五,访谈:通过和相关的从业人员交流,了解相关职业的知识、技能需求、待遇和发展前景。这里重点介绍人物生涯访谈。
人物生涯访谈,是通过与一定数量的职场人士(通常是自己感兴趣的职业从业者)会谈而获取关于一个行业、职业和单位“内部”信息的一种职业探索活动。通过访谈,了解该职业岗位的实际工作情况,获取相关职业领域的信息,进而判断你是否真的对该工作感兴趣,实际上是一次间接、快速的职业体验。
人物生涯访谈操作的流程具体如下。
1。认识和了解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