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健全人格的培养和发展(第2页)
(二)学会管理和调整自己的情绪
良好的情绪有助于潜能的发挥,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也能够让人主观上体验到更多的幸福和快乐。“生活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如果我们不能积极主动地处理好生活中的不如意,它将影响到我们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以下介绍几种常用且易于实施的情绪调整方法。
(1)调整自我认知,积极自我暗示。同是杯子里的半杯水,有人叹息:“唉,怎么只有半杯水!”有人雀跃:“太好了,杯子里还有半杯水!”哪种想法更有利于个体?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说:“人有一种惯性,心里想我要怎么样,真的就会怎么样。”这就意味着,同一件事情,如果你觉得这是个痛苦的过程,那么你自然也就会感觉痛苦;反之,你就能体验到快乐。生活中,我们的烦恼,不是源于我们的遭遇,而是源于我们对世界的看法!
图3-5你看到的是什么
(2)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同一个客观事物,你站在不同的视角去看,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如图3-5,同一幅图片的既可是少女,还可以是老妇人。当我们看到的都是事物缺点的时候,不妨换个角度思考,或许会有另外一番滋味。
(3)适度倾诉。在情绪的调适中,适度的倾诉有许多好处:它能帮助我们在倾诉的互动中处理问题,在倾诉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减轻压力,还能给予反省和总结的平台,并享受被陪伴的感觉。因此,在自我调整已经不能发挥作用的时候建议大家不妨找自己信任的人倾诉。
(三)培养良好的习惯
人格最直观的表现就是人的一言一行,反向思考,人的一言一行的积累也就是形成人格的过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养成某个良好的人格品质,就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万事开头都会比较难,但是一旦踏出第一步之后就会发现其实也没有想象中的“难于上青天”。一个人优良的人格品质都是长期培养和锻炼的结果。
(四)积极投入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活动对塑造一个人的人格有重要影响。学习能培养人的人格,但社会实践对人格的塑造更直观。通过参加社会实践,体会其中的各个角色,能增长学生的见识、增加学生的社会经验,增强他们的独立性、责任心、创造性及与人交往的能力等,塑造他们独特的人格。
(五)塑造和谐人格
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固然重要,但是根据辩证法的原理,还要注意讲究“度”的艺术。过犹不及,如果一个人想变得更加具有“宜人性”,希望和大家相处得更好,开始是改变过于内向、羞怯、不敢说话的特质,但是逐渐地总想得到他人的认同,甚至没有原则地去迎合交往的对方,这样其实就适得其反了。因此,要注意辩证的原理,塑造和谐的人格。大学生要坚定而不固执,勇敢而不鲁莽,理智而不冷漠,活泼而不轻浮,豪放而不粗俗,谨慎而不怯懦,自谦而不自卑,忠厚而不愚蠢,干练而不世故,自信而不自负,忍让而不软弱。
专栏
埃利斯的ABC理论
心理学家阿尔伯特·埃利斯(AlbertEllis)有一个著名的ABC情绪理论。指对同一件事情(起因A-agevent),由于持不同的态度(情绪B-belief),将得到不同的结果(sequence)。所以人的情绪主要根源于自己的信念和对生活情境的评价。
有一个民间故事:两个秀才一起赴京赶考,路上遇到了一支出殡的队伍,看到了一口黑乎乎的棺材。其中一个秀才心里“咯噔”一下,凉了半截,心想:完了,真倒霉。于是心情一落千丈,那个“黑乎乎”的阴影一直挥之不去,结果,文思枯竭,名落孙山。
另一个秀才看到那个“黑乎乎”的东西时,心里也“咯噔”了一下。但他转念一想:棺材,官…财…噢,那不是有“官”也有“财”嘛,好兆头啊!于是情绪高涨,走进考场,文思泉涌,果然一举高中。
回到家里,两人都对家人说:那“棺材”真是好灵验!
第一个秀才在考场上文思枯竭是因为情绪不好,而情绪不好是因为他碰见棺材后认为是“触了霉头”;而另一个秀才在考场上文思如泉涌是因为情绪兴奋,而情绪兴奋是因为他碰见棺材后认为是“好兆头”。这个故事正好验证了埃利斯的理论。
你的看法决定了你的情绪,你的情绪决定了你的命运!
图3-6对“棺材”的不同理解
其实,人对事物的看法,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但有积极与消极之分,而且每个人都必须为自己的看法承担最终的结果。
消极思维者,对事物永远都会找到消极的解释,并且总能为自己找到抱怨的借口,最终得到消极的结果。接下来,消极的结果又会逆向强化他消极的情绪,从而使他成为更加消极的思维者。
积极思维者对事物永远都能找到积极的解释,然后寻求积极的解决方法,最终得到积极的结果。接下来,积极的结果又会正向强化他积极的情绪,从而使他成为更加积极的思维者。注意不断调节自己的情绪,不断改善自己的认知行为方式,才能在生活中成为一名真正的成功者!
资料来源:http:。233。jyssxinli20080412153806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