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大学生常见的挫折类型与挫折反应(第1页)
第五节大学生常见的挫折类型与挫折反应
一、大学生常见的挫折类型
有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不同程度地遭遇过九方面的挫折,如学习、交往、适应、恋爱、情绪、健康、就业、家庭和学校等方面[1]。但是不同群体的大学生却有着不同的挫折体验,例如,在一份对成都部分高校的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在学业、人际关系、恋爱方面挫折感较强[2];针对师范大学学生的挫折感进行调查,发现大学生挫折感差异主要表现在情感和学业方面[3];医科大学学生在人际关系、学习压力、丧失等方面挫折感强烈[4];还有西部地区独立院校的大学生在学习、情感与生活能力上挫折承受力较差[5]。即使如此,我们仍可以将挫折类型分为学习困难型、经济拮据型、人际关系障碍型、情感缺失型和理想与现实冲突型这几种常见的类型。
(一)学习困难型
每年高考都有那么一部分发挥失利,没考上理想大学的大学生。他们带着遗憾进入大学,有些人能够克服挫折,开始新的生活,也有的同学荒废了大学。另外一方面,有些同学虽然是带着满脸笑容入学的,但是由于大学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方面与中学差距甚远,导致他们不能适应大学的学习,出现了学习困难等不良学习现象。我们把这些现象统称为学习困难型。学习困难的挫折情境是与学习有关的情境,是现在大学生挫折类型的主要类型。
(二)经济拮据型
大学里面有这么一部分群体,他们依靠助学贷款缴纳大学学费,依靠课余时间做兼职解决自己的生活费。他们的家庭经济比较困难,需要比一般的同学克服更多的困难才得以完成学业。当然很多人因此而锻炼了超强的能力,也有人经常遭受现实的打击。由于这种挫折很可能是大学期间的常态,因此也很容易导致其他问题。经济拮据型的挫折主要是由于经济拮据所导致的一系列挫折感。
(三)人际关系障碍型
对很多大学新生而言,一个陌生的环境意味着需要重新建立起新的人际关系。比起中学时代的人际关系,大学的人际关系就明显要复杂得多,而且需要自己去克服适应。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同学抱怨说寝室关系如何不好,这些都是典型的人际关系障碍型。
(四)情感缺失型
偶尔会听到“大学寂寞泛滥成灾”之类的词。显然这是一种夸张的说法,但是也足以说明情感缺失型也是当代大学生经常会碰到的挫折类型。中国的很多家庭都是权威型的家庭教育方式,这很容易导致大学生无法与父母有着足够的亲子互动,导致大学生情感缺失。另外有很多大学生在大学时都“春心涌动”,容易出现单恋、失恋等情况,也属于情感缺失型挫折。
(五)理想与现实冲突型
网络的发达使得当代大学已经接受了许多西方现代文明的思想熏陶。很多大学生对未来有着无限的憧憬,但是却无奈地发现自己被现实死死捆绑,于是便产生一系列的心理冲突,导致挫折的出现。
二、挫折的常见反应方式
挫折常在,但是面对同样的挫折情境,有的人拍案而起,大发雷霆;有的人从容不迫,若无其事;有的人心灰意冷,万念俱灰;有的人百折不挠,奋勇向前(图5-1)。通常来说,面对挫折,我们经常会采用坚持行为、变换对策或迂回、逃避、攻击、转移攻击目标。以下我们详细了解一下这四种挫折反应。
图5-1面对挫折,你会怎么做?
(一)坚持行为
面对挫折,很多人都会选择继续坚持行为(见图5-2,图5-3)。坚持行为是一种健康的行为,能够帮助我们克服困难,使自己的需要得到满足。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陆羽没有因为下山求学受挫就放弃目标,他坚持不懈地钻研茶艺,最终成为了一代茶艺大师。
图5-2挫折
图5-3坚持行为"
(二)变换对策或迂回
变换对策或迂回(见图5-4)也不失为一种良好的应对方式,当我们的目标直接实现的难度较大时,采取迂回的策略反倒能达到更好的效果。从战术的角度来说,迂回策略就是为隐蔽己方战略企图,并不直接与敌方接触,而是在更大范围内对敌方战役集团进行包围,从而最终达到战役目的的战术。把这种战术的思想运用到我们的大学生活,也就是要好好利用自己的优缺点了。例如面对同样的就业压力和求职挫折,有些同学会选择利用自己的特长来为自己谋得一份好工作,而不是跟别人血拼综合能力。
图5-4变换对策或迂回
图5-5逃避
(三)逃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