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第一起班级失窃事件(第2页)
“我哪有经常照镜子啊?再说我本来就坐在后排,怎么会影响别人呢?”她的言辞间流露出委屈和气恼。
“不用说了,其他同学已经说得很清楚了!”
“老师,您怎么能这样呢!那是我姐姐送我的礼物,而且您怎么能只听一面之词呢?”一向深得老师信任的小谊显然没有受过这样的委屈,眼圈有点发红。
“你们寝室的同学都有这个毛病,影响了别人还找借口!”我语气更加严厉了,“你简直和小媛一样,明明影响了别人还狡辩!你们这播放器啊、镜子啊什么的都该没收!”
“老师,我真的没有……”小谊站在那里一动不动,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这时,上课铃响了,我催促小谊回去上课。看着她转身离去的背影,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整整一天,小谊除了上厕所外始终待在教室里,情绪十分低落。晚自习时,我再次把她叫到办公室,并告诉她我已经调查过了,上午的确有些冤枉她,况且小媛还愿意亲自为她作证。我把镜子交还给她时,小谊紧紧地咬着下唇,道谢之后准备转身离开。
“小谊,今天该你做清洁吧?”我故意把她喊住。
“嗯。”她转过身来小声说。
“晚自习后,你把教室后边的储物柜好好清理一下,东西太乱了。”
“好的。”小谊答应了。
“哦,还有,清理的时候注意一下,说不定小媛那个播放器就是不小心掉在柜子后边了,你帮我看看——找到了的话我明天就不用去保安室看监控录像了。”
我刻意顿了一顿。
“好。”小谊转身离开了。
第二天一大早,小媛就欢天喜地地向我报告:“老师,您猜怎么着,我的播放器找到啦!”
“是吗?谁找到的啊?”我故作惊奇。
“小谊,我亲爱的小谊!是她在柜子下边找到的,哈哈!”她指着身后的小谊欢快地说。
“那你怎么感谢人家啊?”“我,我亲她一个!”说完小媛冲着小谊俏皮地噘噘嘴。
看到这一幕,周围的学生都开心地笑了,那一天好像过得特别快。晚上回家,我收到一条匿名短信:“老师,谢谢您!”。
案例来源:刘建勇,高红。青春是一个自我修正的过程——一起班级失窃事件的处理及反思[J]。班主任,2012(12)
面对班级失窃现象,最终目的不是去破案,把拿东西的学生找出来。因为,学校不同于社会,班主任不同于警察,破案不是目的,教育才是最终目的。因此,班主任面对班级失窃事件时,总是很难拿捏这个度,既要找到失物,又不能伤害拿东西学生的自尊,还要在班级中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为此,研究拿东西学生的心理就很重要,案例中,班主任知道了答案,可是并没有着急出手解决问题,而是寻找失窃现象背后的问题根源。小谊拿东西严格上不是“偷”的心理,而是解决音乐播放器给自己生活带来的困扰。因此,给小谊提供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太重要了,案例中,班主任既给小谊反思的空间,也给了小谊解决问题的途径。
[案例3-42]
那天下午,我接到生活委员小吴打来的电话。她哽咽着说:“老师,班费丢了……2600元……怎么办?怎么办?”我一下子惊了,但紧接着一股怒火涌上心头,我明明昨天才在班里强调让大家注意财产安全,今天竟然就弄丢了钱,还是这么大的数目!但听着她无助的哭泣声,我压住怒火询问具体情况,确定了钱是上体育课时在教室丢的。
晚上,我找了几个学生了解情况,确认当时教室门窗都是锁好的。但有学生反映,我班的门可以从外面通过拧螺丝打开。我很疑惑,到底是内贼,还是外盗?但不管是哪一种情况,当下最棘手的是解决钱的问题。小吴哭泣着向全班同学道歉,把责任全揽在自己身上并表明要全额赔偿,但我知道,她的家庭条件根本不能承受这笔费用。我想了一会儿,既然班费是大家的,那就把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一起商量着解决。学生的善良让商量很快有了结果,大家都很理解小吴并决定平摊这笔丢失的班费。
第二天早上,保卫科老师到班上调查后告诉我:“杨老师,根据我们的经验,这起失窃事件90%的可能是内贼所为。”这是我最不想听到的结果。然后他跟我说了这样判断的理由以及调查建议。这让我想起了我上学时班上也丢过钱,当时老师先是恐吓我们,说已经有了线索,查出来决不轻饶,然后逐个找学生谈话施加压力,钱果然很快就找到了。我是不是也要这么做呢?不!我马上否定了自己的想法。我永远记得那时大家互相猜忌的样子,以及老师怀疑的眼神对每个孩子心灵的伤害。作为老师,我们应该相信每个学生本质上都是善良的。教育应该是唤醒,唤醒学生心灵深处“想做好人”的愿望。
打定主意后,我马上赶到班里告诉学生:“保卫科的老师调查后认为,班费有可能是班里同学拿的。”话音刚落,班里便一阵**。为了防止他们互相猜忌,我先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我当然希望不是,但如果真是谁拿走了班费,我想你应该知道:对班上绝大多数同学来讲,多交40元不算什么,一段时间后——最多几年就忘了。但是对于你,会是一辈子除不去的心结。你们还小,如果现在就放纵自己的错误行为,以后会控制不住做更大的错事。”我停下来用信任的眼神扫视了一遍全班,说:“老师相信你们懂这个道理,我也承诺,只要那个同学如数归还,我将既往不咎。同时,我也希望大家不要彼此猜疑,给我们的伙伴改正的时间和空间,我们的善意和宽容就是给他改正错误的最大鼓励。”班里一片寂静。
在没有更好办法的情况下,我决定再次进行情感诱导,继续唤醒他心灵深处的善良因子。斟酌再三,我给每个学生发了一条短信:“亲爱的11班每个孩子,我打心底不希望失窃这件事跟你们有关,但如果有,我想让你们知道,人这一生特别是年轻时不可能不犯错,但可怕的是你没有改正的勇气。这些钱对于你这一生来讲真的太微不足道了,别让它成为你对我们这个友爱集体的亏欠。如果你信任我,可以告诉我,我保证不会告诉任何一个人;如果你害怕暴露,我也希望你可以用自己认为安全的方式还给班级。我爱你们!”
短信发出后,我耐心地等待着孩子心灵中善良因子的发酵。凭着对他们的了解,我相信自己会成功的。果然,下午第一节下课后,小吴兴奋地告诉我,钱“自动”回到了她的抽屉里,2600元一分也不少。
案例来源:失而复得的2600元——唤醒犯错学生内心深处的善良因子[J]。班主任,
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