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班规制定(第2页)
2010年9月,我告别了相处3年的**六班,接手了一个新班——高一(1)班,我将带领这批学生走过新一轮的高中生活。
刚开学,学校就要求每个班级制定“班级公约”,但我们的班级公约拖了20天才出台。
“班级公约”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一部分。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班级文化应该是在学校和班主任的正确引领之下,在班级运行、发展中逐渐形成的,而不是为了文化而文化,更不是先有了“文化”,再用“文化”去套某个班级。所以,我本来还想等一等,让班级发展一段时间再说,但是学校的工作可不等人,我们必须赶在交稿截止日前把“班级公约”写好。
我带班不搞一言堂,凡事喜欢和学生一起商量,发动大家的力量解决问题。关于“班级公约”,我的理解是:既然是公约,那就是大家共同约定、共同遵守的事,必须全员参与。于是,我向全班学生征集公约条款和内容,让每个人都为班级公约添砖加瓦。很快,学生的建议交上来了,有的详细,有的简单,体裁也五花八门。我也不管这许多,反正人人都为这个事情做了思考就是好事。
建议是有了,但我仍然要处理好几个问题。
第一,班级公约谁来做主?
毫无疑问,学生是主人,但公约又不能完全由学生自定。学生的意见是分散的,而且受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高一新生对一些问题的认识还比较肤浅,特别是对个人修养的自我提高几乎没有意识。班主任必须通过价值引领,把一些问题的实质点出来,而不是简单地训诫。比如,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提到了不准迟到、自习课不准讲话等,其实,守时、在公共场所保持安静既是纪律的要求,也事关个人素质和公德意识。学生想不到这么深入,作为他们的班主任,应该担负启迪、引领的责任。鉴于此,我决定,班级公约的基本框架由学生搭建,引领与升华靠班主任。班主任是班级的一分子,班级公约必须由班主任和学生共同制定。所以这个公约里也要加入我的思考。
第二,应把哪些内容写进班级公约?
一个班级用什么样的公约,是根据这个班级所在的年级段、学生基本素质、班级整体情况而定的。不同的班级,应该有符合班级特点的公约,不能千篇一律。
我看了一些班级的“公约”,很多都是不迟到不早退、按时交作业、上课不玩手机之类。那么,对我的新一班又应该有怎样的要求呢?这个班级有它的特点——就全市高中班级的整体水平而言,是比较差的,而就我们所在的学校和年级来说,又算比较好的。一些学生的习惯和能力并不很好,但和其他班学生相比,还有一点儿优越感。
所以,这份班级公约的制定颇费心思!我的想法是:它既要有基本规范,又要有较高目标的追求;既不能全部是不迟到、不玩手机之类的最底线,也不能好高骛远、华而不实;既要有关于仪容仪表等基本规范的表述,也要有关于个人修养、公德意识培养的要求。
我整理了学生提出的班级公约内容,分成仪容仪表、文明礼仪、集体活动等几个方面。除了学生的提议之外,我为他们增加了关于个人修养、交友和责任感培养的内容。高中阶段和什么人交友对人的影响很大,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也是教育的重要内容。
第三,以什么方式呈现班级公约?
班级公约应力求短小精悍、简洁明了,内容越多,越不容易记住。班级公约的功能决定了它必须朴实无华,不可能多么出彩。怎样在平凡中体现不平凡,把一件人人都做的常规事务做出特色,是我的追求。我不喜欢落入俗套,即使内容本身平实,也要尽量争取与众不同。我在想:第一,班级公约多少年来就是那个老面孔,充满套话,能否在形式上有所突破?第二,班级公约常常是冷冰冰的铁板一块,充斥着规训、惩戒,人文气息较少,我们的班级公约能否在用词、语气上做一点改变?评论同样一件事,不同的表达方式起到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公约要通俗易懂,好读好记,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被学生经常念叨,说多了,就印入脑海中了,否则,公约永远是挂在墙上的摆设。
鉴于此,我苦苦思考班级公约的呈现方式,把学生的建议看了又看,希望理出个头绪。功夫不负苦心人,一个学生的纸条引起了我的兴趣。他没有用刻板的语言表述规则,而是用类似儿歌的方式说出了他心目中的班级公约。我的脑海中忽然闪过《朱子家训》里的几句话:“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多么浅显通俗,成为多少年被诵读的经典。为什么我们的班级公约不能像《朱子家训》一样有亲和力呢?想到这里,我立即来了灵感——把班级公约的内容全部整合成四字短语。为了好读好记,我还给每句加了韵脚,就这样,一份班级公约拟定好了,因为只有区区九十六个字,故取名“九六公约”。内容如下:
仪容仪表青春大方
言语文明举止端庄
谈吐不俗良好修养
尊重老师友爱同窗
爱护公物轻拿轻放
惜时守时牢记不忘
自习课堂公德考场
安静有序无人守望
晨会集会班级之窗
站姿挺拔充满阳刚
慎交朋友积极向上
诚实守信勇于担当
这份公约最大的特点是高度浓缩、言简意赅、朗朗上口。虽没有面面俱到,但也涵盖了高中生学习生活的大部分且详略得当,在该强调的公德意识、个人修养、集体主义培养等方面不惜大费笔墨,而过于基础的要求甚至没有写入这份公约。
尽管有了班级公约,但是从以往情况来看,绝大多数所谓“班级公约”都成了一纸空文。把遵守规则转化为无意识的行为,是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教育要实实在在地去做,而不是停留在口头上或流于形式。这次班级公约的制定,只能算是形式上有所创新,而把公约上的内容转化为学生内在的品质,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
案例来源:陈宇。九六班级公约我和我的新一班[J]。班主任,2011(3)
班级公约应该体现谁的权利与责任,什么内容可以进入班级公约,班级公约以怎样的形式呈现?这些问题应该是班主任制定班级公约之前应该充分考虑的内容。虽然每个班级的班级公约根据学生身心发生水平、学生道德发展水平以及班主任带班风格,在结果呈现上会有不同的形式。但把学生放在班级公约的中心,通过班级公约体现学生在班级拥有的权利以及承担的责任,以价值引领而非惩戒作为班级公约制定的方向是班级公约共同的价值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