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二新班级第一次亮相(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学生们若有所思,他们已经开始自我“检讨”了。

“最后,这四个队长没有因为受罚而退缩,勇敢地完成了几百个俯卧撑,他们有担当,这正是老师要告诉大家的:相互关照、严谨守纪、有责任、有担当、坚守信念——这是我们军训也是今后三年取得成功的保证,大家能不能做到?”

“能!”学生们的喊声响彻云霄。

我知道,我的入学第一课的目标达到了。

案例来源:魏巍。有责任的传递—我的入学第一课[J]。班主任,2014(5)

在上面案例中,班主任很好地抓住了学生第一次集体活动——军训的契机,对学生开展责任意识教育,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既能深入学生的内心,又能对学生今后在班级有规律的生活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军训是初一或者高一学生以班级名义最重要的亮相机会,班主任也有时间与学生进行充分的接触,因此,班主任可以借助谈话、游戏、团体活动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积极的价值引领。

(二)第一次排队

在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会排队是班级有序的第一要素,也是小学生适应学校集体生活的开始。虽然一年级学生基本上都经历了幼儿园集体学习生活,但刚刚进入新的集体时,他们也会出现推挤、找不到位置等现象,因此,进入新的班集体,班主任首先要让学生学会排队,让学生学会等待、学会遵守规则,提高学生的秩序感。

[案例3-6]

对刚上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排队是个大问题。尽管我早已对学生提出过明确要求:记住自己前面的同学,找好位置,排队时保持安静,不说话,不推挤等。可真正排起队来,学生们早就把要求忘得一干二净,不知道应该站在哪里,大声喊着或推挤着排错的同学,或是踩到了别人的脚,被踩的学生哇哇大哭。

无意中看到一个小故事——《小雁排队》,我从中受到了很大的启发。于是,我给孩子们讲述了这个故事:“从前,有一群小雁,要一起到南方过冬,他们需要排好队飞行。队长说:‘大家排好队!’小雁们便开始排队,可是有几只小雁找不好自己的位置,不知道自己前面的小雁是谁,其他小雁排好队飞走了,这几只找不到位置的小雁就掉队了。”

故事讲到这里,我问孩子们:“这几只小雁为什么掉队了?”“因为他们没有排好队。”“那怎样才能排好队?”“要记住自己前面的小雁。”我及时肯定:“对呀,排队时一定要记住自己前面的人。”同时板书“记住前面的人”。

我接着讲故事:“小雁们飞呀飞呀,飞累了,到地面上休息。忽然听到猎狗的叫声,大家马上准备悄悄地排好队飞走。可是有两只小雁平时习惯了一边排队一边说话,他们俩说话的声音把猎狗引了过来。猎狗张开大嘴,一下子咬住其中的一只,叼走了。”故事又一次暂停,我问:“孩子们,这只小雁为什么会被凶恶的猎狗叼走呢?”“因为他说话了,把猎狗引来了。”我引导:“是呀,你想对这只小雁说些什么吗?”“排队时不能说话。”“大家都不说话就好了。”“你们说得真好!”我一边表扬一边板书“排队时不说话”。

故事继续着:“小雁们飞过了一座高山,飞过了一条小河,他们在小河边休息了一下,又要开始飞行了。大家开始排队,新的问题又出现了,两只小雁没有调整好距离,结果挤到了一起,碰伤了一只小雁的翅膀。受伤的小雁从空中掉了下来,摔到了地上。”我问:“孩子们,从这个教训中,你知道了什么?”学生们的声音有些低沉:“排队时不能挤,会受伤的。”

故事终于结尾了:“小雁们吸取了同学们提出的几点建议,终于平安地飞到了温暖的南方。”孩子们长长地出了一口气。我趁热打铁,又一次回顾了从《小雁排队》中得到的经验,孩子们大声说:“排队时不说话,排队时不拥挤,要记住自己前面的同学。”

于是,我接着说道:“孩子们,如果你是故事中的一只小雁,你会怎样排队呢?老师要看你们的实际行动了,看看谁是会排队的小雁。现在开始排队!”一声令下,孩子们立刻从座位上站起来,走到楼道内,睁大眼睛寻找自己前面的同学,找好位置,调整距离,动作轻轻的、慢慢的,生怕碰伤周围的同学。这次的排队又快又齐又安静。我大声宣布:“大家都是会排队的小雁!”楼道内一片欢呼声。

案例来源:刘颖(北京市大兴区第八小学)

[案例3-7]

开学第一天,三个一年级平行班从操场到教学楼短短数十步路,三班过去了,还算整齐,两行队伍手拉手,远看一个整体,好样的。二班过去了,也还可以,虽然有些人掉队,停下来,跟上了,队伍就整齐前进了。一班来了,手拉着手,我拉着前面的学生往前走,回头看我的兵,东边四人,西边两人,三个人在聊天,又有五个落在后面。天!这哪是新入学的学生,这是一群小羊羔,可爱又无序呀。停下来,整理好队伍,慢点走,尽量让每一个孩子跟上,终于耐着性子带他们走进班里。和所有的老师一样,我也开始对孩子进行训练,教他们站队,男一号,二号……记住自己的位置;教他们看齐,看前面一个的后脑;教他们走路,手拉手,看着前面的同学走;教他们儿歌,自我觉得够细致了。找不到队的,帮他找回来;看不直的,反复叮嘱;站的好的,进行表扬;有进步的,立即夸奖。好,没有问题了,一定能行。

谁知五天下来变化一点也不明显。怎么办呢?我的头都大了。仔细观察孩子,我发现他们动起来很专心,学起知识大多数很用心,他们讨厌停下来,讨厌反复没有变化。于是我反其道而行之。首先解决班里的两个特殊学生,他们总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总是乱站,每次排队老师都要把他们追回来,我就让他们站在队伍最前面,老师易于照顾,也好把控他们的动态。其次每天从教学楼出来到操场上操,我先讲怎样才是合格的小学生,应该怎样排队走路做操,要给班级增光添彩,树立集体荣誉感。然后排队,做到楼道排队不停留,按小组走出教室,站到自己的位置,前后左右对齐就走,一秒不留。接着走路不磨蹭,两人拉好小手,眼睛朝前看,老师不会在楼道里等。接着出了教学楼,下了楼梯要停下站好,自己前面要能站进一个同学,眼睛要看前一个同学,要是看到再前面一个同学肯定就有问题,肩膀要和前面同学对齐。到上操地点的速度要快,行进间不停留。所有的过程要诀:安静,快速,不停留。当然整个过程离不开表扬,不说谁好,不说谁不好,全体的事全体说。教室门口排队一总结“一是否安静二是否快速三是否整齐”。楼下集合二总结,操场集合三总结……一星期下来进步真快,受到所有人的好评,学生集体荣誉感倍增。

案例来源:杨玲(北京市朝阳区日坛小学)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