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王充的教育思想(第2页)
C。《春秋繁露》D。《深察名号》
5。王充认为人才的最高层次是()。
A。鸿儒B。文人
C。通人D。儒生
二、简答题
1。秦代在文教政策方面有哪些重要举措?
2。概述董仲舒道德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
3。简述王充的人才观。
三、论述题
1。论述汉代“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2。评述董仲舒的文教思想。
四、材料分析题
根据下述材料,分析董仲舒教育思想对汉代人才选拔制度的影响,并谈谈其在中国教育史上的作用。
使列侯、郡守、二千石各择其吏民之贤者,岁贡各二人以给宿卫,且以观大臣之能,所贡贤者有赏,不肖者有罚。夫如是,诸侯、吏二千石皆尽心于求贤,天下之士可得而官使也。遍得天下之贤人,则三王之盛易为,而尧、舜之名可及也。毋以日月为功,实试贤能为上,量材而授官,录德而定位,则廉耻殊路,贤不肖异处。——《汉书·董仲舒传》
【拓展阅读书目】
1。张鸣岐:《董仲舒教育思想研究》,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张分田:《王充》,天津,新蕾出版社,1993。
3。吴从祥:《王充经学思想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4。陈南生:《中国教育精神》,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7。
[1]《春秋繁露·仁义法》。
[2]《汉书·董仲舒传》。
[3]《春秋繁露·同类相动》。
[4]《春秋繁露·玉杯》。
[5]《春秋繁露·天道无二》。
[6]《春秋繁露·通国身》。
[7]《春秋繁露·精华》。
[8]《论衡·问孔》。
[9]《论衡·问孔》。
[10]《论衡·实知》。
[11]《论衡·实知》。
[12]《论衡·实知》。
[13]《论衡·程材》。
[14]《论衡·薄葬》。
[15]《论衡·知实》。
[16]《论衡·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