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节 敬业创新成才成功(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创新精神已经成为民族发展和进步的时代精神,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工作中,努力实践和积极思考是实现创新的两翼,一个人只有在不断地求索和实践中,敢于打破传统常规、敢于“异想天开”才能找到创新之路。而在当今分工协作更加密切的工作环境下,团队的创新能力更应该是我们所要推崇的,通过小组讨论、头脑风暴等方式方法来集思广益,创新的动力也会源源不绝。这同时也要求个人在团队中要充分发挥个人的能量,为组织发展服务。

三、勤于实践,不惧竞争

(一)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邓小平同志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反对空谈、强调实干、注重落实,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也是大学生进入社会后要时时告诫自己的。

卡尔文·库立基曾经说过,所有的成长都仰赖行动,没有什么身体上或心智上的发展不需要努力的,而努力便意味着工作。工作不是灾祸,它是智慧的特权,是通往成就及文明的唯一方法。

如果你是空想家,你有很多奇思妙想,但只局限于想象,你从来想不到要去努力实现,这样的话你最多会混个天才空想家的头衔,而无助于工作的进展和提升。但假设你在工作中遇到了一个难题,你整天琢磨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终于有一天你的心中有了看似可行的方案,你马上打报告请示并进行试验,最后你成功了,或可能失败了,但这不愧为你的尝试和创造,你的领导和同事看到了你的动手能力和努力工作的勇气,好机会就会等着你,因为你让别人相信你是时刻准备着大显身手的,远胜于光说不练的人。

(二)拼搏人生,主宰命运

贝多芬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勤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我们进入学校接受正式教育起,我们就被告知要想取得好成绩,必须刻苦勤奋,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和心血,你才能跑在别人前面。工作也是同样道理,你只有比你的同事做得更多,一心一意埋头工作,你才能取得更多的工作经验和工作机会,才会被别人发现你的优势,靠投机取巧是成不了大事,也是很容易被拆穿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是很多人都知道的浅显的道理,关键在你怎么看自己的命运,你希望自己的一生如何过,你是如何规划的,你是否具有获得成功的期望和准备。

(三)积极思考,创先争优

在工作中我们大多数人的心态是求稳,这有有益的一面,即可以避免冒进,但同时也限制了自身潜力的最大发挥,而要激发潜力,没有一点冒险精神,没有一点勇气和胆识是不现实的。那这两者应该如何来平衡和取舍呢?关键在于你对自身的定位和目标,只有充分地了解自己,再积极地思考所处的环境和自身的优劣势,敢于参与竞争和挑战,你所获得的机会将比求稳者多,成功的概率也相应增加。

事实上,竞争意识是一种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有差异有不同就会产生竞争,不管是主动的竞争,还是被动的竞争,即使不表现为直接的外在冲突。但正是这种源于人类内心深处的力量,创造了我们现在如此丰富多彩的世界。所以说不要惧怕竞争,也不要逃避竞争,而应该积极主动地应对工作中的竞争,正如迈克尔·乔丹的信条:“我不相信被动会有收获,凡事一定要主动出击。”

(四)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如今社会的各级组织领导们都比较推崇一句话:我希望我的团队是最优秀的,是由一批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成员组成的。为什么领导希望见到能够吃苦耐劳的员工呢?为什么我们的古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而现在的年轻人显然对“苦”的理解是不深刻的,他们更多的是追求“快乐”,追求“享受”,把这样的风气带到工作中来,难免会栽跟头,因为工作中难免有压力、难免有竞争。

关键的问题在于新生一代的工作主力军成长在和平年代,从小生活条件相对优越,而学校的环境相对单纯,父母和教师对学生的基本要求一般是以学习为重,管好学习就好,一个直接的可能性结果就是学生高校毕业进入社会后,对社会和工作的复杂性估计不足,从而导致挫折失败。所以不管是在成长过程的学习生活,还是进入工作后的适应**,养成能吃苦能拼搏的品性,努力奋斗,对你的工作助益是很大的。

四、终身学习,迈向辉煌

(一)放下文凭,忘记过去

当万千学子通过高考这个独木桥进入象牙塔,我们相信每个个体都是心怀梦想而来的,但在整体社会气氛浮躁,大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参差不齐的今天,我们的大学教育陷入了困境,学生群体的学习状态开始出现了分野。这种情况造成的局面是,大学毕业要面临挤就业岗位的独木桥了,这个时候,文凭仅仅发挥敲门砖的作用,更多的还得看自身的能力差异。

所以,大学生到了工作岗位后要做的第一件事,是放下自己的文凭,忘记自己的过去,重新开始奋斗。

(二)成功意识,成就心态

一般来说,有梦想有目标才有动力,才有成功的基础,拥有成功意识和成就心态的人,他所付诸实践的东西也将会比其他人多。正如安东尼所说,行为是心境的反映,如果你曾成功过,那么动用与当时相同的心理和生理状况,就可再成功。一个人的梦想和抱负是最珍贵的财富之一,对成就感的追求会激发个人不断进取不断拼搏的意念,并且勇于尝试不怕失败。

你看到的世界有多大,你的心就有多大,就有什么样的世界呈现在你面前,正如站得高看得远,站得低看得近,风景是不一样的。大多数的大学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也是不一样的,譬如有的高校明确提出培养的是各个领域的领导人才,有的高校培养的是某一领域人才,高校诚然如此,个人更该有自身明确的概念意识。成功意识和成就心态只是开创事业的基础,关键在恒心、毅力、勇气和信念。

(三)时刻准备,抓住机遇

我们耳熟能详的一句话“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那我们有没有想过机遇为什么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呢?这和你的潜意识有关,我们都熟知皮格马利翁效应,暗示在本质上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而这种暗示,正是让你梦想成真的基石之一。但事实上,类似的暗示更多需要的是自我肯定和自我发现,只有具备了成功的动机和意念并为之时刻准备,机遇才不会逃走。

(四)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德拉克洛瓦说:“无论哪一行,都需要职业的技能。天才总应该伴随着那种导向一个目标的、有头脑的、不间断地练习,没有这一点,甚至连最幸运的才能,也会无影无踪地消失。”爱因斯坦也曾告诫我们:“请记住,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我们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赖着别人的劳动,我们必须以同样的分量来报偿我们所领受了的和正在领受着的东西。”

事实上,在不同的阶段我们会做不同的事,但都需要不断地学习和理解领会,能学时就多学一点,这样积累起来的知识就是你无形的财富。无论做什么事,没有你之前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想要有所收获都是不现实的,正如你没有播种而奢求收获一样。至于什么样的付出才是合理的,什么样的投入产出比才是有效的,就因人因事而异了。虽然我们都在追求最佳的投入产出比,但个人要想有所成就,不以最多的付出来行事,不经过一番摸爬滚打而想要创造辉煌显然是有难度的,也是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

(五)终身学习,不断前进

古人云:“学无止境”,“天道酬勤”。事实上,知识改变命运。有效学习时间的集合就是知识。学习不但是提升素质、增强能力之道,还应是一种人生的追求和生活方式。当今社会,我们面临着种种挑战,怎样应对这一系列的挑战,根本的措施在于加强学习,学会学习。学习型人才是学习型社会的要素,学习型社会是最具活力与前途的社会。对于国家来说,复合型、实用型的人才越多越好,对于个人发展来说,知识越多越好,知识越广越好。我们应当树立终身学习的意愿和志向,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把学习作为生命中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坚持终身学习,才能够在知识更新日新月异、技术革新层出不穷的信息时代找到自己的立足点,从而实现自身价值。

复习思考题

1。你认为乐观和悲观的态度在工作中有什么利弊?

2。你只有一个梦想,还是有分阶段的不同梦想?

活动设计

人生规划练习:

1。以“我的梦想”为题,在一小时内构思并完成文章。

2。在相对安静的空间中,让一位挚友不断地问你:“你想要什么?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持续回答10分钟以上,并做好录音整理。

3。为现在的自己做一份详细的人生规划(包括阶段、风险、方法、成果等)。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