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 坚守不易但很必要(第2页)
教育在线:很多教育机构纷纷引入风投,规模迅速扩大,对此你有没有压力?
李永新:压力并不是很大。引入风投对企业发展具有一定促进作用,但不是决定作用,关键还是看教育质量。这种口碑带来的市场价值,远比一些机构通过高投入盲目扩张强得多。真正对教育起作用的不是资本,而是师资以及企业的核心价值、体制、文化,等等,这些都是长期过程,很难用钱解决。这些年我们一直坚持教育品质为先。
教育在线:坚守不是件容易事。
李永新:但事实证明这个坚守是对的。我们的市场份额一直在增长,现已达到48%,居行业首位。这让我们更加坚定对教育品质的坚守。
教育在线:有没有考虑上市?
李永新:对职业教育来讲,上市是一个趋势。上市不仅可以提升教育企业的品牌、信誉,而且将聚集更多优秀人才。上市之后,企业软硬件都会升级,学生将获得更好的体验和服务,企业的竞争门槛自然就抬高了。我们已经在上市过程中,2010年中公就已经按照上市的要求规范公司运营的各个方面。我们引进了法律、财务、审计等中介机构,只不过没有引进投资公司。因为我们的主营业务是培训,运作模式良好,现金流充裕,企业本身在往上市的路上走,只是要不要投资伙伴分一杯羹的问题。
教育在线:上市以后会有增长的要求,你如何平衡资本和教育的关系?
李永新:上市之后需要思考如何在每年30%的增长压力下又不违背教育理念,这对企业提出了更多挑战和压力。但我觉得教育和资本之间并非不可调和,总会有办法,资本固然要增长,但不能影响我们作为教育企业的良心,这也符合投资者的长远利益。说到底,上市实际上只是一个过程,不过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助推器而已。
教育在线:将来准备在哪里上市?
李永新:如果政策允许,我们当然会在国内上市。去国外上市,企业的宣传、品牌效应根本达不到,而且上市成本很高。
在国内上市,不仅市盈率比较高,而且企业对国内的会计准则、法律准则、监管准则比较熟悉。现在中国概念股在美国被打压,固然有造假因素,但也有规则不统一的原因。如果在国内上市,像美国这种集体诉讼可能会少一些。
教育在线:其实很多教育机构都渴望在国内上市。
李永新:对,大家都在等政策。比如,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机构要不要分类管理,这个问题很复杂。作为一个职业教育培训机构,我们与一个公司没有区别,完全按照工商部门的要求纳税。希望政府相关部门能为我们开通一个在国内上市的渠道。
教育在线:除了公务员考试,中公也涉足了事业单位、村官、军转干等考试辅导,你们何时开始拓展业务范围的?
李永新:几年前就开始拓展了。教育培训业已经进入一个多元化时代,扩展是一种趋势。企业需要追求稳定发展,一旦将来公务员考试政策发生变化,企业会面临很多风险,所以必须对它做一些横向拓展,把鸡蛋放到不同的篮子里。实际上这些考试比较相关,都属于公职领域。
教育在线:多元化发展会不会冲淡教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李永新:有可能,但可以规避。就我们来说,我们做公务员考试辅导,进入会计、银行方面的考试辅导时,会把在公务员领域积累的包括架构、渠道、市场、流程、管理等一套系统成熟的模式复制过去。企业竞争其实比的就是这套模式。
(文章原载于:《人民政协报·教育在线周刊》2011年8月31日C2版)
图12
【图说】
2008年11月29日,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广泛征集各界意见期间,《人民政协报·教育在线周刊》承办了“改革开放30年之民办教育纪念论坛”,这次论坛的主题特别设为“责任与使命”。图12从左到右依次为《人民政协报》时任社长、党组书记邬旦生,全国人大常委会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王佐书,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罗富和,国家总督学顾问、中国民办教育协会时任会长陶西平,教育部发展规划司时任副司长宋德民,正保远程教育集团董事长朱正东。
(文贺春兰,图贾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