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 做有职业经理人素养的教育企业家(第2页)
张熙:考验很多,现在大家都在讲中小企业生存的困难,这种小企业的困难我们都经历过。实际上,最大还是“人”的考验。教育行业主要靠人,能否找到好的管理人员很重要。其次,教育行业对规范管理要求还是相对较高的。
教育在线:教育培训行业人才流失率很高,精锐在吸引和留住员工方面有哪些举措?
张熙:我们从一开始就在建立一个互补型的团队,以人为本,兼容并包。精锐非常强调企业文化的力量,我们叫精锐之道erfocus一切为了孩子;Exe执行力;Innovation创新精神;Teamwork团队合作)。从一开始我们就提出要成为最受尊敬的品牌,因为我们是一个人员密集型行业,统一文化价值观很重要。一个伟大的企业必须具备两点:一、统一价值观;二、不断创新的精神。我们每个季度都会针对企业文化召开学习会,回顾过去一段时间“精锐之道”做得好不好,哪些好,哪些需要改进,这对强化企业文化非常重要。
两年前开始,我们会在年底给优秀员工发奖金,同时会将一部分寄给他们父母,这对企业来说,会具有更大的向心力,更有人情味。
另外,我们一开始便很注重研发,自己研发讲义库、培训老师和学生的方法;建立精锐教育管理学院,就是自己的企业大学,为自己培养管理人才,因为这是个人员密集型的行业,对管理要求很高。
教育在线:随着企业的壮大,精锐有考虑上市吗?
张熙:有考虑。但我觉得一个好的企业与上不上市没有关系。上市有两点,一是企业缺钱,一是投资人为了套现。我们肯定要上市的,因为有这么多的风投,他们是要退出的,但我们不会把上市作为终极目标,首先还是希望建立起一个伟大的成功的企业。
教育在线:精锐的发展历程从一个侧面也说明教育培训行业正在经历从作坊式的运营模式到品牌、内涵时代的嬗变,你有着国际企业的从业经历,对教育品牌如何理解?
张熙:真正的品牌不是说做大就好,而是要将各方面都做得很好。所有的品牌最终都是让客户满意,不是说教育有什么特别。最重要的是首先要有契约精神。教育对人类、对国家承担了更多的责任和义务,对于教育企业来说,首先它是个企业,第一要务是对顾客负责,生产产品和服务都是为了客户,总有一些行业很高深,总有一些行业看起来不一定很高尚,但不一定不重要。
创业最重要在于是否有足够的“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精神’更多的是以结果为导向,思路非常的开阔。愿意去开拓愿意去创新,也愿意去冒风险。”如果一定要给自己定位,张熙说,他应该是有职业经理人素养、“企业家精神”的教育企业家。
教育在线:感觉你更多的是从一个职业经理人的角度去经营这个企业,眼界很开阔,站位很高。
张熙:这没有什么不好,职业经理人并不是都没有“企业家精神”。我觉得我就是一个有“企业家精神”的职业经理人。成功的人要么是有职业经理人操守的企业家,要么是有“企业家精神”的职业经理人。像通用电气的CEO杰克韦尔奇具有很强的“企业家精神”,他在通用进行了很多创新;乔布斯最后回到苹果,也是以职业经理人的身份回去的。所以重要的是有没有“企业家精神”,和身份没关系。职业经理人很可能有“企业家精神”,企业家也可能没有“企业家精神”。
教育在线:职业经理人素养与“企业家精神”有什么不同?
张熙:职业经理人更多是具备专业素养,他们经过专业的培训,对体系化、制度化的东西比较了解,但这并不代表他们一定有“企业家精神”;而“企业家精神”也并非企业家才有,人人都可以有。所谓“企业家精神”更多的是以结果为导向,思路非常的开阔;愿意去开拓愿意去创新,也愿意去冒风险,世界上没有一件事情是没有风险的。所以创业第一重要的还是在于他们有没有足够的“企业家精神”。
教育在线:有业内人士说,教育机构的领军人首先是教育家,其次是企业家,最后再成为战略家,你怎么看?
张熙:我们是教育界的创新者,一定要叫“家”的话,都还不是教育家,是教育企业家,我们在往这个方向努力,但是不要轻易地被定义为教育家。最好首先做出了一些对教育事业有重大影响的事情,留给后人去评价是不是教育家,我觉得教育家这个定位还是很高的。
教育在线:对培训行业的未来有什么期待?
张熙:首先希望政府能支持行业的发展,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教育培训市场,是美国加欧洲的总和。而国外的教育培训产业还没有中国发达,中国因为教育产业化,市场竞争比国外更加激烈。中国的私立教育有非常大的机会能在世界称雄,未来是可以向全球进行扩张的,而且这就是在未来20年肯定会发生的事情。如果政府愿意支持,未来这个产业可能实现全球称霸。
但目前对于每个企业来说,就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对顾客和员工负责,尤其要自律。
(文章原载于:《人民政协报·教育在线周刊》2012年6月27日C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