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 教育让白鹿常驻此原(第2页)
周延波:2002年时,有这样一句话提醒了我:“人人可以创新,通过教育和培训,可以使一个人的创新潜能得以发现和提高。”那时,思源大部分都是自学考试的学生,正好缺乏一种生动活泼、开发创新智力的课程,所以,2004年,我们编写了这套创新思维与能力教材,并在校内普遍开设了创新课程。
为了在校园营造创新的氛围,每年四五月份春暖花开的时候,我们都会举办持续一周的创新文化节,到现在已经举办了九届。春暖花开的校园,涌动着学生最朝气活跃的思维,成为一道特别的风景线。并且,学校在经费上对学生们的创新给予支持,学生申报国家专利的申请费和代理费都由学校支付。目前已经有30多项师生专利获得国家专利证书。
教育在线:2005年,思源和陈老合作举办了白鹿书院,这对学校的文化建设及学生产生怎样的影响?
周延波:书院建成后,陈老经常携文学界友人到书院交流,他同时也担任白鹿书院院长和思源学院文学院名誉院长。而后,思源大讲堂也随之开设。每个月都会有“大家”被请到原上来给学生们开讲座,像熊召政、张贤亮、丛维熙、袁刚明、马家骏、杨利伟等文化、艺术和科技名家、大师都来学院进行过访问或走上过讲堂,其中一些人还被聘为思源学院的客座教授。这种文化渗透作用,营造了爱读书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的思想变得深邃厚重。
新十年:“按部就班,创一流民办大学”
灞柳依依,滋水潺潺。有着千年文化积淀的白鹿原滋养着这里的师生。“思源”凭借自己的特色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美誉度,发展态势良好。但周延波不满足于目前的发展,“要想在今后的竞争中永立潮头,那就需要不断创新,原地踏步只能被市场淘汰。”他说,接下来要带领学院向一流民办大学进军。
教育在线:目前,民办教育竞争越发激烈。未来如何打造思源独特的竞争优势?
周延波:要想在竞争中求发展,就一定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面向学生和家长需求办学。从2009年开始,学校每年都要对进校一个月以内的新生进行全面的问卷调查,了解新生对学校管理、专业设置方面的意见,根据学生及家长的意见,结合市场需求并且与自身的资源配置相符调整设置专业。在今年诸多民办高校招生难的情况下,我们依据去年调查问卷调整的部分专业,今年招生情况很好,充分说明了依据市场的重要性。
教育在线:对于今后的发展,你有怎样的路线图?
周延波:要想在今后的竞争中永立潮头,那就需要不断创新,原地踏步只能被市场淘汰。
未来,我们要建立学习型组织,向市场学习,向兄弟院校学习。学校也要形成学习型组织,进一步发扬民主管理,不断改进办学思路,提高办学层次,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并将按照教育部的要求,“按部就班”,争取经过3~5年拿到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权。
教育在线:如今,很多“民二代”已经接过父辈的接力棒,走上了舞台。作为创业者,你有没有类似打算?
周延波:民办学校创始人选择自己的后代来接班,无可厚非。我对此持肯定的态度。因为中国人大都有这样一种心态:只要是自己家的事,就会努力做到尽善尽美。举办者、创始人会把学校的一草一木视同自家的一样,他们是学校的最后责任人,他们是学校管理的最后一道堤坝。职业校长有顾虑不敢管的事情,举办人必须管。而就我自己来说,我自己才50岁,还年轻,在“思源”这只航船上,我还有很多事要干。
(文章原载于:《人民政协报·教育在线周刊》2012年12月5日C3版)
图17
图18
图19
【图说】
《人民政协报·教育在线周刊》对独立学院进行了系统关注,前后三次召开沙龙,多个版面报道。
1998年之后,国内涌现了众多的公有民办二级学院,但通常寄居母体高校,并不独立。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布《关于规范并加强普通高校以新的机制和模式试办独立学院管理的若干意见》(教发〔2003〕8号),开始对此类公有民办二级学院予以关注,规范也正式鼓励民间资本与公办高校结合以新模式举办可以颁发独立本科文凭的独立学院。《人民政协报·教育在线周刊》第一时间关注并报道了此信息,民办教育界反响强烈,很多人认为,很多民办高校历经千辛万苦拿不到本科文凭发放权,而独立学院轻而易举地就实现了。《人民政协报·教育在线周刊》于是于2003年8月23日在全国政协礼堂金厅首开沙龙研讨,题目是:“民办教育的发展空间”。据说,时任教育部部长周济对报道和沙龙予以关注,特别派时任教育部规划司司长的季平前来听取研讨。此次沙龙亦即教育之春系列沙龙的开端,在这次沙龙上,多位专家和实体代表对独立学院政策争论激烈。(见图17)
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26号令《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26号令再次强调独立学院是民办教育机构,要求也支持其与母体高校脱钩。2008年6月22、23日,教育之春系列沙龙召开座谈会独立学院代表与两会代表并学者面对面。全国人大代表周洪宇、全国政协委员张杰庭等在座,北方投资集团董事长杨炜长、湖北江汉学院院长甘德安等参与了此次会议。(见图18)
实践中因为种种利益纠葛,独立学院的独立之路并不轻松。2014年2月12日,26号令5年“孵化期”即到的时刻,《人民政协报·教育在线周刊》联合全国工商联民办教育出资者商会第三次召开沙龙对独立学院的独立问题予以关注。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原副部长赵沁平、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理工大学时任校长郭大成、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劳凯声、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周海涛等学者和周延波、周中斌、李孝轩等民办教育实体人士参与了此次会议。(见图19)
(文贺春兰,图舒晓楠、贾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