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 解脱后的坚守(第1页)
【对话】“解脱”后的坚守
——走近环球雅思创办人、原董事长张永琪
贺春兰解艳华
2011年11月19日,一纸2。94亿美元的并购协议,让环球雅思成为英国培生国际教育集团(Pearson)的下属子公司,也让上市仅一年的环球雅思借机实现“曲线退市”,对于环球雅思来说,意味着又一次“转身”。
11月21日,培生集团宣布收购环球雅思全部流通股,交易宣布后,环球雅思股价大涨97%。消息一出,业界哗然,媒体、同行矛头第一指向环球雅思创办人张永琪,一时间,他被推向舆论的漩涡——在外界看来,他是培训机构上市后卖掉公司的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短短1年零1个月内,他的口袋里多了数十亿人民币,迅速成为中国教育培训界拥有真金白银的“首富”,而这一定是有“预谋”的。艳羡、质疑纷至沓来,不同版本的小道消息也从不同渠道流出。2012年农历春节之前,“套现成功”“身家十亿”“解脱”等字眼成为京城媒体给张永琪贴上的标签,某家曾经近距离接触过张永琪的媒体这样描述当时的张永琪:“纠结”“焦灼”“敏感”。
如今,两个月过去了,环球雅思退市是否尘埃落定?卖掉公司的张永琪目前状态如何?未来有何打算?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走进了位于魏公村的环球雅思北京总部。
卖掉公司是为了“安全降落”
作为教育培训界上市后卖掉公司的先行者,张永琪受到诸多质疑,也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但他坚信这是一条正常的路径选择。
教育在线:走近之后,我发现环球雅思做得很有品质、充满企业文化,如今不管所有权归谁,它总是你一手创造的产品,而且做得非常出色,当时是何机缘让你产生了一定想把它卖掉的感觉?
张永琪:环球雅思的发展分几个阶段,从一开始进入教育培训业,做大规模、融资上市,再到现在纳入培生旗下。你问的这段时间,是从2010年10月份上市到2011年11月21日出售股权全部签约办完手续,中间也就一年零一个月。
确切地说,这中间有很多因素推动企业走向这个结果。其实在上市之前,很多企业家包括我都没有考虑下一个目标是什么。像我们这种企业,不能传宗接代做成家族产业,所以下一步就是走向国际化,如果自己冲出国外更好,但上市后发现自己力量比较小,尤其作为中国企业更有难度。正好出现了培生收购的机会,他们出的价格不错,虽然也只能说是现在不错,过两年可能还低估了呢(笑)。第二个原因就是2011年中国在美国的上市公司,尤其是教育企业的整体表现差强人意,环球上市后也感觉到很大压力,所以就借着培生这把金降落伞“安全降落”。其实对于大部分(教育)企业来说,这是很正确的一条路,将来很多企业也应该沿着这个方向走,只不过时间长短而已。
教育在线:就是说实现像环球这样的“金降落”。
张永琪:对,他们需要这样一条路径,或者在企业资产、股市比较好的时候卖掉套现,或者引入战略投资者换手。这是很正常的,不卖掉怎么能体现价值呢,就像买股票,股票不管涨多少都没意义,真正套现以后才会受益。
教育在线:大家好像都有同感。对创业者来说,企业就像自己的孩子,应该善始善终把它带到最后,但是中途你把它放弃了。既然刚才你说卖掉公司很正常,从媒体报道来看,之前你好像又背上一些包袱,这些包袱是什么?
张永琪:这个包袱可能就是中国企业家和西方企业家不同的地方。中国企业家觉得自己创办的企业永远是自己的,一定要传下去,认为“传承”是最光荣的。因此大家会有这样的想法,在中国都是因为干不下去才转让企业,这是因为正常的企业转让在中国还不多见,或者不被看好。不过现在观念也在转变。
教育在线:所以舆论也会对你有压力。
张永琪:对,有很大的压力。我现在的包袱就是,卖掉公司这个做法太超前,大家质疑你的目的。
教育在线:我也会觉得,你当时面临什么样的困境非要出手呢?实际上从你只有一年的过渡来看,可能很早就有这种想法,是不是在上市之前或者上市初期就开始筹划?
张永琪:说我从一开始就运筹帷幄、缜密筹划,那太高估我了,我从来没有那么详细地去规划一件事,但潜意识里应该是有的。所以这跟我骨子里的一些成长发展路径还是有关系的。
“解脱”之后还不走
从所有者到职业经理人,一夜之间,张永琪的角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张永琪说下一步依然是在环球雅思继续坚守,扮演好目前的角色,在他心里,自己的坚守已经不仅仅对个人,对整个中国教育的信誉都有影响。“解脱”之后的张永琪肩上的担子是更重了而不是减轻了。
教育在线:你现在角色不同了,从所有者到管理者,对公司的情感会有变化吗?
张永琪:还没有。但我发现下面的人变化特快,很多员工说,以前跟着我干特有劲儿,觉得是我自己的公司,现在是给培生打工就不想干了。我说,变革后工资、福利、环境都有改善,你怎么就不好了?他也说不出来;有些人就说:“卖了挺好,反正现在花的是别人的钱,总裁你也不用省了,可以让我们多花一点。”还有的说:“咱们别在这干了,干点别的吧。”
教育在线:利益格局发生了变化。你现在成了大家利益共同体中的一员而不是对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