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问卷的内容及结构(第3页)
完整性原则即设计的答案应该穷尽一切可能的、起码是一切主要的答案。例如,如果询问“您是什么文化程度?”如果答案只设计小学、中学和大学就违背了完整性原则。但是,如果改为小学及其以下、中等教育、大专及以上,就符合完整性原则了。当答案过多时,可以只设计几种主要答案,然后加一个“其他”,这样就达到了完整性的要求。
互斥性原则即设计的答案必须是互相排斥的。例如,如果询问“您专业技术职称是什么?”如果设计的答案是初级、中级、副高、高级,就不符合互斥性原则了,因为“副高”与“高级”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兼容的。只有设计为初级、中级、高级才符合互斥性原则。
可能性原则即设计的答案必须是被调查者能够回答、也愿意回答的。如果设计的答案是一些一般调查者难以理解、回忆、计算和难以表达的答案,或者是涉及被调查者不能够、不愿意回答的隐私性、敏感性的答案,就违背了可能性原则。
(4)问卷中问题顺序原则。问卷是用来测量被调查者的反应,顺序的安排是否合理,会对被调查者产生不同的影响。在问卷问题、答案均已设计完毕后,一套优秀的问卷还需对问题的序列进行编排。一般来说,编制问卷在在编排时,在结构方面应注意问题的顺序、性质等,在形式方面应注意问题的圈选、安排方式等。一般来说,在编排问题序列时,可以遵循以下原则。
同类组合是将性质相同的问题编排在一起,既便于被调查者回答问题,又便于研究者进行统计分析。
由浅入深反映被调查者基本情况,以及一些较简单的、容易回答的、熟悉的问题放在前面,而较复杂的、生疏的、特殊的或专门安排的问题放在问卷靠后的位置。
由大到小即把概括性、背景性的问题排在前面,把涉及具体细节的问题放在后面。
由一般到特殊即把被调查者感兴趣的或者愿意回答的问题放在前面,把容易引起被调查者情绪反应的问题放在后面。
由事实到态度即把被调查者依据客观事实可直接回答的问题放在前面,而把被调查者需要经过思考才能回答的态度性问题放在后面。
由封闭型到开放型指在同一类问题中,封闭型问题放在问卷的开头部分,开放型问题应出现在该类问题的最后。
总之,关于问卷的编制,还有很多原则,难以在一章的内容中面面俱到,需要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认真思考、积累经验。
【问卷案例】
中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调查问卷[11]
前言:
这份问卷调查表想了解同学们的一些情况和想法。希望大家认真填写。这份表不对你个人做任何鉴定和评分,也不留给你的老师和学校、可以不填写姓名,仅为科学研究所用,谢谢你的合作。
指导语:
卷子里的问题都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而且每个问题已经给你写出了答案,只要求你选择一个符合你的情况或想法的答案,每份问卷另备一张填写答案的“答案纸”,请把你选择的答案号码填写到答案纸上相应的空格里就可以了(注意对准问题,不要将问题一的答案号码填写到问题二的空格里),不要在问卷上乱画或做任何记号。
对于小的同学,有些问题可能还不懂,实在不能答就不答。希望大的同学一定做完。现在先做几个练习题目,看同学们会不会把选择的答案号码正确地填写到答案纸上。把答案放好。打开问卷:
例题:
例题1。你在哪一级学校上学?
①我在小学上学;
②我在初中上学;
③我在高中上学。
说明
如果你是小学生,就应该选择答案①,并把答案号码①填写在答案纸上例题1的空格里。
例题2。你是男学生还是女学生。
①我是女学生;②我是男学生。
例题3。你的学校在哪里?
①在城市;②在县城;③在农村。
例题4。你的家住在哪里?
①我家在城市;②我家在县城;③我家在农村。
例题5。你上过幼儿园吗?
①没有;②上过一段时间幼儿园;③一直在上幼儿园。
例题6。你是独生子女吗?
①不是,我兄妹好几个;②不是,除我之外,还有一个;③我是独生子女。
例题7。你家里对你管教很严吗?经常有人给你讲道理、教育你吗?
①不严,家里人很少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