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节 学校文化的思考与行动(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基于对学校文化的认识和对学校文化建设的背景分析,我校分七个步骤来推进学校文化建设。

第一步,澄清对教育的理解。

我对学校文化的思考并不是始于做校长,而是始于若干年前从事教育工作之时。一切关于教育的思考最终要回归于对“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思考,在二十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在体悟教育实践的同时,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在担任校长后,我又开始思考“办什么样学校”的问题。通过思考不断地澄清、明晰对教育的理解。校长的思想有多远,学校文化发展之路就有多远。

第二步,全面了解学校情况。

2012年9月,为了充分了解学校,我前期对学生、家长、教师等相关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于学校的期望;通过新学期“推门”课,我深入课堂了解学校教学常态;再通过与领导班子及中层管理人员座谈等系列行为,全方面掌握学校发展状况。

第三步,设计顶层文化理念。

自1988年建校至今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学校文化呈现阶段性、不均衡性的特点,有自发形成的,也有自然生成的。学校特色项目较突出,但核心价值理念不清晰。2012年9月以来,在广泛调研、尊重学校历史的基础上,学校开展了文化理念的创意设计,即顶层理念设计依托高端教育学者,把握教育高位的理解,寻求有针对性的帮助,对学校办学目标、育人目标、核心价值等进行了顶层设计。学校文化建设成为有意识的、自觉的行动。

第四步,形成基础方案,达成共识。

经过全体教师充分讨论、认可,教代会通过,学校实现自下而上的管理。2012年12月22日的规划研讨会通过了。《北京市大兴区第七小学发展规划纲要(2012—2015年)》(以下简称《大兴七小规划纲要》)。2013年1月22日,召开首届教育年会,让学校育人理念、核心价值深入人心。

第五步,依托课题,紧紧围绕“生活精神·艺术气质”这一核心价值观,规范地研究,创造性地实践。

我校依托北京市规划办重点课题“自主创造性教学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以课堂为研究的主阵地,在实践中尝试,在实践中创新,在实践中研究。

第六步,围绕“生活化、创造性”开展各项工作。

2012年9月—2013年12月,学校各方面工作集中到紧紧围绕核心价值理念的文化建设上来,鲜活“生活化、创造性”的内涵。彰显生活精神的管理,调动全体教职工积极投入学校各方面的工作中,学校管理工作实现制度化;凸显生活化的德育,围绕着生活的主题开展活动,让学生学会生活,培养学生的生活精神;整合三级课程,开发生活课程和艺术课程;打造精致的物理环境。

第七步,梳理文化建设工作,多方位展示学校文化品质。

一年多来,学校在“出版学校文化建设专著”“北京市规划办立项教学文化课题”“文化建设经验辐射带动国内同行”“师生高品质发展”等活动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四、学校文化建设的具体内容

(一)学校的制度文化建设

学校制度文化是指渗透于学校各种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之中、被学校全体成员认同并遵循的学校特有的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我校制度文化建设注重以人为本,发展人的主体性,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努力形成学校独特的民主、创新、包容的制度文化体系。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具有“一体两翼”特色的校长办公会

除一般的校长办公会(一体)以外,还设置校长办公会扩大会议和校长办公会列席会议(两翼)。扩大会议主要邀请家长、社区成员参与进来,共同讨论、决定学生的奖励制度、学生的实践活动安排、校徽和学校吉祥物设计等。列席会议主要邀请专家、学者以及家长教师协会成员参与,使学校各项重大决策透明化,充分保障家长和社区等利益相关者的知情权。

2。具有生活日常化特色的教代会

教代会并不仅仅在民主决策的时候才发挥作用,在日常生活中也应积极行使职权。教师代表走进办公室,了解教师的需求,全身心投入,认真地做教师代表。教代会设立执行委员会,执行领导权力,在闭会期间代行教代会职责,处理重要事宜。工会为教代会的工作机构,负责协调处理教代会的各项日常工作事务。

3。具有无障碍交流特色的家长委员会

家长参与到学校的日常决策中,家长与校长建立直接沟通机制,通过邮件、QQ、办公电话及微信等形式,将意见与建议以最直接的方式传达给校长。

(理论导师余清臣副教授启迪我思考)

(二)学校的活动文化建设

1。管理活动

彰显生活精神的管理。调动全体教职工积极投入学校各方面的工作中。日常管理形成制度化,如周一校务例会科学决策;定期召开教代会,落实民主监督与集体决策;完善班级—学校—家长委员会制度,每学期定期举行家长会,设立“家长开放日”;学校调研并充分考虑街道、社区、派出所等友邻单位的建议与意见,开放办学。

2。课程

整合三级课程,开发生活课程和艺术课程,以“七彩”课程、书法课程等为依托,分别培养学生的坚实基础、创造能力、社会责任、生活热情、自由情怀和自主精神。现初步形成《我的七彩课程》校本教材,进行试用。书法课程已经形成初具学校特色并自成体系的软硬笔校本教材。

3。教学

学校依托北京市规划办重点课题“自主创造性教学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紧紧围绕“生活精神·艺术气质”的核心价值理念,规范地研究,创造性地实践。2013年3月21日,我校举行课题开题活动。课题得到了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石中英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院院长王本陆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管理学院院长鲍传友副教授等知名专家的肯定与指导。我校于2013年5月展开首轮课例研究,对自主创造性的课堂教学文化进行实践探索。6月27日,课例研究总结汇报会得到北京师范大学王本陆教授等专家的肯定。9月,学校新一轮课例研究开始,并于10月中旬进行了全区示范性教研展示,获得一致好评。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研究真正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此外,学校还开展了创意教学大赛,借助创意教学,将自主创造性教学文化建设推入日常工作,加强教师对学校文化理念的理解,并渗透到具体的教学行为中,使研究深入学校工作的核心领域。

4。教师发展

为了使教师对自主创造性教学文化有更广阔的视角和更前沿的理念,我校为教师提供多种外出学习的机会。例如,2012年10月,英语组全体教师赴山西参加英语交流活动;2013年4月,本校5位教师前往苏州外国语学校进行交流;2013年9月-10月,本校共有30余人前往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进行顶岗培训。

5。学生发展

学生的发展是教育关注的核心问题。学校围绕生活的主题开展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生活,培养生活精神。例如,建立“全国小记者站”,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多彩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真诚投入生活的品质;走出去,参加“香港亚洲合唱节”,走出国门参加“新加坡青少年书法交流”等,开阔学生的视野,了解多元文化;规范召开少先队代表大会,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与社会责任感等。

(三)学校的环境文化建设

打造精致的物理环境,在学校有限的空间里发挥最大的环境育人功能。在教委领导的支持下,改善学校内外环境,使学校成为充满“生活精神·艺术气质”的精致学校。

学校文化是学校全体成员的一种生活方式,力图让教育生活本身成为我们工作的最大奖赏。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