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节 忆峥嵘岁月(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古人常言:父母在,不远游。是好动的天性使然罢,在母校144周年华诞的日子里,我却只能在遥隔故土的天津,托南下的鸿雁送去祝福。邮寄一处相思,不求两处闲愁,我依然回味着那段温存。

中考那年,我曾是“游览”学校大军中的中坚力量,二中、六中、广雅虽也是欲择之校,但最终我却在真光的一块块红砖前俯首称臣——星星点点的光芒点缀着参天的绿榕,一层层剥落的树皮里全是写不完的故事。无论我走到哪里,一个不留神,就能溅起一片历史的尘埃;无论我抚过何处,一个不经意,就能被那老去的容颜惊得心动。“真光堂”三个大字,总有些明明灭灭,不张扬,不摆场,甚至感觉只要稍微有个风吹草动,那纤细的红楼便会遁于无形,可当看见校徽上明晃晃的“1872”之时,那样贪恋于历史的我,怎样能逃脱这神一样的指示?

我和真光就这样私订终身。不离不弃。

就读真光,方知她是广州中学中历史最久远的,我暗暗为自己的眼力拍手称道。而且起先是一所教会女子学校,校祖那夏理女士“行胜于言,言若不行,不若不言”的校训,让我欣慰这里满满都是“人”的基调。

高中三年,老师的付出,真光的努力不胜枚举,处于过渡时期的真光,一直衷心履行着“行胜于言”的校训,而我也在耳濡目染中成人。

高中三年,为遥不可及的重点班而劳心费力,为铺天盖地的试卷而废寝忘食,为心电图般的成绩而战战兢兢,为三点一线的生活而怨声载道,为迷惘彷徨的大学而彻夜不寐,为繁重无止的课程而积劳成疾。苦,确实苦,这种苦,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真切。但每当我掰着手指算着和毕业的距离时,流窜的光阴就从指间毫无忌惮地溜走,总让我猝不及防。毕业了,当真毕业的时候,尤其是远涉千里来到寤寐思服的大学时,我才幡然醒悟:我曾经竟然有过这样一段完整得干净到澄澈的生命!

再也不会有,66万个生灵怀揣着同一个梦想向终点进发的恢弘气势;再也不会有,整个学校的人齐整整地穿着同样的衣服;再也不会有,教室的灯光比天空还明亮的盛况;再也不会有,饭盒叮咚作响杀气震天的打饭人潮;再也不会有,在被窝里挑灯夜战与宿管阿姨斗智斗勇的励志故事;再也不会有,老师在讲坛上苦口婆心的谆谆教导;再也不会有,高效率阅卷高效率答卷的快刀斩乱麻的逼人场景;再也不会有,在门后贴着的玩的都是心跳的年级排名;再也不会有,这样单纯的生活、单纯的友谊、单纯的课业,只需要过好当下,甚至连下一秒钟的事情都不需要稍加顾虑,一切都会顺理成章。现在的我漫步在大学静谧的小道,嬉戏着头顶上天津多情的春风,我多么诧异,我竟然曾经会有那么大的一股劲,那是多么简单却斩钉截铁的力量!

我自是年少,韶华倾负。对于高考,我无怨无悔,如果不是真光,懒散又底弱的我,一定又是另一番模样。但那带有点神圣意味的古旧的校歌铃声,那带有霉味的泛黄的《二十四史》,那残旧坑洼的红砖老路,我还远远没有听够、翻够、踩够……母校啊母校,我何时才能再度拥抱你,再陪你看一次你头顶上那片清澈见底、纯净幽雅,临空傲步,不急不躁的云彩,如你般曼妙,只是兴许她驰骋了整个世界,而你却奔走了一个多世纪,她要逃脱地心引力的束缚奔脱到以亿光年算的空间里,而你却执着在自己的时空里辗转沉浮千载,同是那么柔弱,同是那么娇小,却都是铁一般的心肠!

我也应该会是像你一样,尽管渺小,尽管娇柔,却要拼尽全力直面或洋溢或惨淡的人生。只因我是你的学童。

母校,144年,一切安好。

数不完的是真光人,讲不够的是真光事,道不尽的是真光情。想通过这区区的历史片段和人物剪影,看遍真光风华的全貌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从他们的传奇和心声中,我们又可以轻松感受到太多的精神,太多的感动,还有太多的力量。

真光是千万校友,是千万故事,也是千言万语汇成的一句话:我们都是真光人!

【真光心语】

母校,愿您一切安好

2004届曹艳芬

十年前,我和同学们一起被派去采访杰出校友,雀跃的情景、憧憬的心情犹如就在眼前。

转眼,毕业已十多载,老师的谆谆教导、同窗们的欢声笑语、课堂上的琅琅书声,以及母校的校歌校训,仍旧音犹在耳。

如今,我又回到了校园,踏上了三尺讲坛,现在的切身体会让我对母校的感情又烙上了浓厚的色彩。

此文作为母校建校144周年的纪念文章,就更有意义了。

蓝清老师是我高中三年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她关于教书育人的一言一行依然深深地影响着我。

今年4月的某天,我收到蓝清老师的约稿电话,喜出望外。当时,话筒中蓝清老师的声音让我仿佛回到了红墙绿瓦的真光堂三楼,高一的语文课堂。

到现在,我还清楚记得蓝清老师给我们上的第一堂语文课——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也许这篇文章的写作年代稍远,让我们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并不容易。就在我们在“荷塘”里“迷途”的时候,蓝清老师就好像一名导游带着我们来到了荷塘边,开始了对荷塘的“游览”。她一步步地讲解,一步步地深入,慢慢地将我们融入其中,犹如真的置身于荷塘月色之中,“弥望”着“田田的叶子”,感受着微风送来的“缕缕清香”,到最后感受到“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正是这生动的语文学习方式——不是死记硬背而是融会贯通、寓情于景,让我更加喜欢学习语文。正是在这种学习氛围的熏陶下,同学们逐渐从“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正是这“主动学习”的能力培养,让我在今后的学习与工作中受益匪浅。

记忆的碎片飘到了两年前,同学聚会上碰到了蓝清老师。当时我刚踏上工作岗位,面对一群与我年纪相仿的学生,非科班出身的我,不知道如何才能当好班主任。与蓝老师的交谈,她的建议让我找回了底气,她以往的班级管理办法让我找到了头绪——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到班级管理当中。这样的好处不仅减轻了班主任的负担,而且让同学们更乐意更积极地参与其中,使班集体更加融洽、稳定。

班集体就像一个管弦乐团,每个人都有其长短处,班主任就像乐团指挥,让每一名成员都能发光发亮。无论是高一(1)班还是高三(1)班,团结的班级,和谐的氛围,便是此体现。

感谢曾在这里接受母校老师的细心教育、关切指导,感谢曾在这里与同学共同学习、挥洒青春,感谢这里曾带给我的所有时光。

作为真光学子,深知母校赋予我的一切,远远大于三年的教导。

作为黄蓝儿女,浓浓的感激之情,更希望以行动作为报答。

文末,借用白落梅的一段话:“如果可以,请让我预支一段如莲的时光,哪怕将来某一天加倍偿还。这个雨季会在何时停歇,无从知晓。但我知道,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母校,愿您一切安好。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