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节 活动领域的整合(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9月综合实践活动之“我为节约献一策”;

10月综合实践活动之“变废为宝”作品展;

11月综合实践活动之“节约我宣传”“挺进小报”设计赛;

12月综合实践活动之“主题班会大展现”。

3。整合指定领域与学科领域

在某些情况下,综合实践活动可和某些学科教学打通进行。学科领域的知识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各学科领域的教学中拓展和加深。

主题《美味北泉面》,就是把语文、数学、自然与社会、体育、艺术等学科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起来,语文课撰写北泉面广告词,美术课绘制北泉面宣传画,品德与社会课体验“合作真愉快”“市场真丰富”,劳动与生活课进行挂面制作并且自己烹饪最好吃的面。各学科在活动中达到了最大的合作,各科老师和学生成为了活动的开发和设计者。

主题《游乐场里的数学问题》,就是通过学生排队集合等活动,把数学学科中的数数、读数、基数、序数、位置与方向等方面的知识都渗透进去,学生通过用眼观察、动**流、动脑思考的学习,完成“我排第几?谁排第一?我后面有多少个同学?我前面是谁?”等问题,提高了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是综合实践活动课与学科课程的重组,学科课程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延伸。

(三)整合的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围绕三大方向、四大内容领域进行设计和组织。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各指定领域之间的内在联系,注意各领域之间的渗透和延伸。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组织时,开发不同维度、不同领域之间交叉、整合的课程内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整合的方法是多样的,可采取下列几种方式。

(1)指定领域,全面贯通。教师可引导学生设计跨领域的综合主题,全班学生共同参与该主题的研究。要求将该主题分解为研究性学习活动环节、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环节、劳动与技术教育活动环节,将信息技术教育贯穿其中。

如《臭豆腐之谜》主题活动中,第一个环节主要通过访问、资料查询的方法探究臭豆腐的历史、了解臭豆腐制作的工艺流程,是研究性学习的环节;在第二个环节中,学生试制臭豆腐,经历试制卤水、制作豆干、油炸等流程,是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环节;宣传臭豆腐的活动,是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环节,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参观学习活动、请教专家活动作为以信息收集为主的信息技术教育贯穿其中,是典型的跨领域的综合主题活动。

(2)两两结合,互相渗透。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三个指定领域进行两两结合,整体设计,将信息技术教育渗透其中,构成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和劳动与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与劳动与技术三种整体设计的方式。例如,《垃圾的调查与防治》,采取的就是研究性学习与社会服务和社会实践两种指定领域的结合。而“高粱种植活动”,又是将劳动技术教育与研究性学习两个指定领域进行整合。从劳动技术领域看,学生可通过进行农作物种植活动,了解农作物的一般生长过程,掌握了种植技术,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从研究性学习领域看,学生不仅仅是单纯的种植活动,而是活动中伴随着信息收集、观察研究等研究活动,将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3)核心主题,拖带兼顾。以四大领域的某一个领域为主,构成核心主题,在实施过程中,关照其他领域的要求和活动方式来设计。

如“走近自行车”主题活动,以劳动技术教育为切入点,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从掌握一般自行车故障排除方法开始,到了解自行车各部件功能,对自行车防雨、防盗等功能的创新,再到帮助他人修理自行车的社区服务,以及对人们骑自行车的情况调查和多种新型自行车的信息资料收集,使劳动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教育、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四个指定内容要素在活动中获得自然融合

(4)组织线索,充分挖掘。综合实践活动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大方向全面展开,师生开发设计的主题活动就涉及自然问题、社会问题、自我问题三个方面。在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组织过程中,不管是哪个方面的主题,教师都从课程开发的三大方向(自然、社会、自我)切入,充分挖掘主题活动中所蕴涵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自我因素。如“保护水资源”这一主题活动中,学生从调查社区的居民、学校、公共场所用水情况和进行浪费水的现象开始,到对附近水域水污染情况进行调查,并就有关问题请教专家,再到将自己收集的资料整理,并分小队深入街道、单位、居民家中、公共场所宣传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的宣传活动,以及为节约用水,对抽水马桶进行技术改造的图纸设计,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者很好地整合在一个整体中。

(5)活动方式,多样运用。基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倡导学习活动方式的多样化,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要尽可能地采取多种多样的活动方式的理念。在内容组织或活动实施过程中,要求每一个主题尽可能采取考察调查活动、观察活动、设计活动、实验活动,从而通过多样化的活动方式,达到各领域之间的整合。以“走近嘉陵江”主题活动为例,可设计调查活动:如嘉陵江的环境、历史文化调查;可设计观察活动,如观察嘉陵江生态;可开展设计活动,如嘉陵江风光带的规划、绿化、设施配套、雕塑设计;可设计实验活动,如嘉陵江的水质检测实验等。

(6)学科领域,多方渗透。综合实践活动各内容领域的整合还可以采用向学科渗透式的方法进行,即对每一个活动主题,都尽可能向学科延伸,从中挖掘出活动的内容与切入点主题。如主题活动“走近湘绣”向学科渗透:《语文》——写计划、产品说明书、合同、协议书、标书等一般公文;《数学》——统计分析制表制作;《艺术》——湘绣画稿设计、制版、刺绣、装裱、验收有关知识,精于其中一门技能,能自主完成湘绣某一工序的任务;《历史》——了解探索湘绣的历史,工艺流程,欣赏鉴别和市场营销。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课程学习中的重要领域,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方式多种多样。在活动开展之初,缺乏经验的情况下,可以从单一活动领域的综合实践开始,分别地进行实践性学习。但不能永远停留在完全将各领域割裂开来实施的水平上,或者长期进行个别领域的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我们的任务是不断挖掘、开发、利用无限的课程资源,给儿童创造广阔的、自由生长的空间,使我们的课程适合儿童。

复习与思考

1。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领域有哪些?如何整合这些领域开发设计综合实践活动?

2。为当地的一所学校,试着设计一个学年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再就其中的一个活动主题设计一个活动方案,力求体现三大方向、四大内容领域以及非指定性内容领域的整合。

推荐阅读

1。张华,安桂清。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的自然维度。教育发展研究,2007(12B)。

2。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与实践。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钟启泉,安桂清。研究性学习理论基础。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4。管国良。小课题研究——教师专业成长新载体。上海: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5。李臣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6。顾建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7。钟启泉,张华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8。鲁善坤。《三三模式》课程结构。重庆:重庆出版社,2010。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