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一学生评价(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一、学生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根本出发点是满足学生发展的内在需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衡量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便是对学生的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如何开展学生评价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课程评价的核心和关键。

(一)学生评价的内容指标

一般认为,对学生的评价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学生在活动中的过程、方法,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情况。由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生的评价内容主要有以下几项:

1。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态度,既指学习态度,也指劳动态度

考查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态度,可以着重观察记录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长短、次数多少、认真投入程度即遵守纪律、团结互助、爱惜劳动成果等行为表现。学生参加活动是否认真投入,还可以通过考察其参加每次课题活动、完成资料积累和分析处理工作是否主动积极,在小组及班级活动中是否能够认真倾听同学的观点和意见,是否乐于帮助同学,是否对班级和小组的活动作出过积极贡献等具体指标进行衡量。

2。学生感性经验和精神生活的获得

即考察判断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对自然、对社会、对他人及自我的整体认识、体验及感悟有没有得到提高,有没有逐步形成了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生活能力的提高变化

即考察和判断学生通过与自然、与社会、与他人、与自我的接触和反思,有没有学会怎样跟同伴和他人进行交往与合作,通过进行研究、服务、设计、制作等各种实践性活动,其收集查阅整理资料、操作工具、技术操作运用及交往与表达等方面技能有没有得到提高,运用各种方法和技能服务及改善生活的能力有没有得到加强。

4。学生的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和交往能力的提高

即考察和判断学生在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有没有从生活中的细微之处发现问题,明确活动主题,形成问题意识,有没有学会关注、质疑、思考及探究各种自然情境、社会情境,并进而学会如何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术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锻炼和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同时,还要考查学生有没有主动与他人交往,并在与他人沟通交流的过程中产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协调各种关系的能力有没有得到提高。

围绕以上四项评价内容,指导老师在具体开展学生评价时,还可进一步从参与度、感受度、提高度三个维度来设计评价表,还可以从显性与隐性两个方面来设计评价指标[2]。

如果从参与度、感受度、提高度三个方面来设计评价表,指导老师还可以对这三个评价维度进行细分。把参与度细化为不参加、被动应付、积极主动、出谋划策几个具体指标,把感受度细化为无感受、有所感受、感受深刻,把提高度细化为无收获、有所发现、有所发展、有所创造和突破、能力有提高。

如从显性与隐性两个方面来设计评价指标,可以把显性指标细化为:活动主题或活动项目的选择和确定的状况;活动方案的制定状况;在活动过程中的具体行为表现;活动的总结情况等。可以把显性指标细化为: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在活动中的合作精神;学生思想意识的发展,如环境保护意识、服务意识、安全意识、效率意识、社会责任感等等。

此外,围绕以上四项评价内容,指导老师还可以根据活动的阶段层次灵活机动地设计对学生评价指标,如:自主地提出问题,明确活动主题;制订方案的合理性程度;参与活动过程合作与交流。还可以过程与方法为维度来设计基本指标,如:问题解决基本方法(如探究、调查与考察、实验、设计与制作、服务与社会实践等)的体验与运用程度;基本技能(搜集处理信息、自主获取知识、规划与组织能力、交流与合作)的发展情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良好个性品质和思想意识)的形成与发展等。

(二)学生评价的方法

开展学生评价的具体方法主要有成长记录袋评价、师生相互商讨式评价、学生自我评价、表现性评价和成果展示评价等。

1。档案袋评定

所谓档案袋就是收集、记录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连串表现、作品、反思,自己、同伴或教师作出评价的有关材料以及其他相关记录和资料的汇集[3]。档案袋评价,顾名思义就是以档案袋为依据而对评价对象进行的客观的综合的评价。显而易见,档案袋是由师生共同完成,其制作过程包括了从起始阶段到完成阶段的整个跨度。档案袋评定可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和自我评价,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发展负责,从而更好地发挥评价的自我教育的作用。一般来说,档案袋制作提倡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随意放入自己的作品,但要提高档案袋在促进学生反思上的有效性,必须加强师生之间的共同讨论和协商,如老师对学生放入的作品提一定的要求,如放入反映活动的基本过程、基本成果和最佳成果作品,老师帮助学生确立一些小栏目,让学生分门别类有序放入相关材料,逐步培养其反思能力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2。师生相互商讨式评价

师生相互商讨式评价是指把老师和学生的观察记录等各种材料作为依据,相互商讨,然后综合结果的评价。包括学生互评、教师协同商讨和师生民主评议等。

一般来说,学生互评以学生活动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小组的组长为组员作活动表现的评价,其他组员评价组长,这样既可以促使学生在活动中相互督促完成工作,又可以树立起组长的威信,同时形成团体意识。

具体方式是:每一个主题活动结束后,小组成员集体讨论。由组长执笔,用描述性评价方法为主对以上内容进行评价,完成后每组交一份给指导教师(低年级学生在活动结束后由负责老师安排评价、互评及家长评的形式进行活动评价)。

教师协同商讨是由两位以上的上课教师或班主任老师根据自己对学生的观察、记录相互商讨,综合结果。这是一种教师合作教学形式的评价,能够加强评价信息的沟通交流,提高教师评价的客观性和权威性。

教师的相互商讨可以“学生参加活动的态度,知识技能的掌握,完成活动任务综合情况方面和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四个方面的内容为主体依据,并根据自己平时指导的情况,客观地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评价时要有所侧重地评定出等次,同时要突出学生个性特色来撰写评语。注意评语要具有正面性、鼓励性、指导性。

3。学生自评

是指学生按照一定的标准对自己在参与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态度和成效做主观性的评价。由于学生自评主张学生把自己的学习结果与自己预先设定的学习目标相对照进行自我评价,能够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体验和自我内省与反思,因此,评价的信息质量较高,有利于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还比较容易被学生接受。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