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程的发展历史(第1页)
本课程的发展历史
国外校本
课程开发的兴起与发展
美国
●“二战”结束后,美国中小学开始探讨如何调整课程内容。受《为美国所有青年的教育》的报告和“生活适应教育”运动的影响,美国中小学课程以多样化、趣味性和实用性为主要特征。1957年苏联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震惊美国朝野,美国突然意识到自己科技领先地位的动摇,并把这归咎于教育的失败。
●1956年8月美国全国科学基金会报告,苏联于1955年培养的科学家是美国的两倍,但没有引起美国政府的足够重视。
●1958年国会迅速通过了《国防教育法》,强调改革学校课程,反对传统的地方与学校课程开发模式,启动国家课程开发模式。国家科学基金会为此次课程革新提供了大量的财力支持。1956—1957年间,由国家科学基金拨付经费制订的国家课程计划有53项。其中43项属于数学和自然科学方面,10项为社会科学方面。新的课程开发机构组织一批在学科领域享有很高声誉的专家,集中开发了一批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新的课程。
●1971年,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发表《教育过程再探》,公开承认课程改革失败。
英国
●20世纪60年代起英国开始着手开发全国课程方案。60年代末期陆续发表的评价报告直接宣布了全国课程开发方案的失败。
●大规模国家课程开发策略导致课程运动失败,这种策略注重由中心向外围、自上而下的“研究—开发—推广”的开发逻辑,受到社会、技术和经济空前变革的巨大挑战,这种课程开发模式有诸多难以克服的弊端。
●70年代起,英国中央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最终承认课程开发的重心在学校,政府只能扮演辅助而非主导的角色。不能把努力集中在国家课程计划上,一场校本课程开发运动开始兴起。
●全国课程开发方案也被取消了强制性,只是作为学校教师在课程开发时的选择和参考。
●1967年,《普劳顿报告》提出儿童中心的教育思想,掀起了开放教育的风潮,也促进了“混合能力分组”“不分流”“统整日”“协同教学”等各种多元教学形态的出现,这就要求学校改变长久以来形成的课程内容与课程实施形态,主动担当课程开发的责任。
●英国校本课程开发的兴起主要受两方面的影响:一是英国历来就有尊重教师专业自主的传统,学校普遍享有较大的课程决策权,教师可主动参与课程开发,决定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二是英国教育普遍受到精英主义教育思想以及校外考试压力的影响,所谓的专业自主在教师认识中仅仅是教导学术课程,传输社会文化精髓、追随传统、宣扬古典的自由,缺乏应有的解放思想的力度。
澳大利亚
●1961年,澳大利亚各州全部废除小学校外考试制度,改为学校自主评价或由校外机构认可。
●1967年,维多利亚废除10岁校外考试,各州纷纷效仿。
●1968年,塔斯马尼亚和新南威尔士发布文件,规定教师拥有相应的课程自主权。各州响应,积极发布相关文件和报告,倡导校本课程开发。
●70年代中期,大多数OECD成员国教育决策都有明显的从中央到地方的权力下放。
以色列
●1966年,以色列建立国家课程中心,创始人为9人小组,小组成员参加过布鲁姆领导的一年特别培训,接受泰勒课程编制模式,成立常设的专家小组系统开发新课程。
●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初,以色列开始探索专业引领下的教师小组课程开发模式。以色列民族文化异质性突出,社会文化出现多元化的特点,他们普遍认同科学、技术和人文课程,认为有必要让所有小学生接受人类和犹太价值观方面的共同精神遗产,否则无法生存和拥有更加美好的生活。
●20世纪70年代初,开展了“教育权力下放”运动。
法国
●“二战”后,社会矛盾和冲突对教育变革提出了新的挑战。
●1971年,学生不断抨击学校,认为学校课程内容禁锢学生心灵,希望学校课程能有效地反映实际生活。
●1973年,学潮爆发令学校陷入瘫痪。为应对局势变化,法国精简了国家课程,留给学校自主开发课程的空间。
●1973年,决定实施“中学10%弹性课程实验”方案,减少全国中学课程,留出10%的授课时间由学校自行设计。
美国
●1991年,美国总统布什签署《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
●1994年,克林顿签署《2000年:美国教育法》,使教育目标从“战略”上升至“法律”,建立全国范围内的课程标准,使之推向法制的高度。州政府也在此时加强了教育控制,将课程控制权逐渐集中到州与联邦。
●1991年的调查显示,全美有44个州允许或强制实施校本管理,13的学区实施学校本位经营管理。各州课程授权大小各异,都保持一定程度的课程授权。
英国
●1976年11月到1977年3月间,全国教育大辩论,中心议题是国家课程标准和教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