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二在知识管理视域中的校本课程实施(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一般而言,校本课程的设计所包含的教学活动应该根据具体的情况而定(如场地大小、资金预算、人员数目)。因此如何配合教学目标选择具体的教学活动类型与规模,都可能给校本课程带来截然不同的影响。

5。学校气氛

在校本课程的实施中,学校氛围是一个重要因素。在这个维度中,校长的支持度、教师之间的关系、学校凝聚力、学校文化等都是影响学校氛围的重要因素。如果校长对不同的革新观点抱持开放、鼓励的态度,教师之间能够开诚布公、精诚合作,那么校本课程的开展就会较为顺利。反之,在一所控制严格、层级分明、教师缺乏沟通的学校,想要开展成功的校本课程往往事倍功半。

6。领导

许多实证研究都显示,校长是校本课程发展过程中一个关键性的领导者,他必须指引全校迈向共同愿景,同时校长还要能够寻求支援和资源使得改革方案得以进行,并随时监控整个过程、协助发展人际间和组织内所需要的各种技能。因此,一个好的校长对于校本课程的成功实施至关重要。

7。时间

实施校本课程的活动时常需耗费许多时间,这在原本日程表就很拥挤的学校里面是相当困难的。即使整个过程很有效率,也很难允许教师有足够的时间自我反省或相互讨论;对于个别教师而言,将时间花在非教学以外的活动是一种非常昂贵的付出,也会增加许多负担。

8。资源

校本课程的资源类型有许多种,包含教材、校外专家、以往的校本课程的材料、社区支持、家长支持、网络资料等,当然,这些资料必须要配合有效的校本课程发展计划进行统筹安排。

9。外部的氛围与支持

一般而言,尽管校本课程遵循由下至上的课程发展模式,但是实际情况却是学校难以避免外界力量的介入。而且从以往很多个案研究的结果来看,很多课程改革,包括校本课程都常常是由外部机构发起的。因此政府的支持或外界的舆论对学校校本课程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以往的研究结果某些因素往往在现实中限制了校本课程的发展,这些因素尤其需要设计者在最初阶段施加更多关注。例如,OECD指出校本课程发展遇到多种限制,主要可以分为三类:(1)立法、行政和财政的限制;(2)学校内部的限制;(3)来自其他学校的外部的限制。[23]克瑞格(Craig)具体指出校本课程的限制主要存在于以下八个方面:[24]

(1)外部因素,如家长、考试、教育当局及参与人员;

(2)计划和共同合作发展课程时,所增加的额外工作;

(3)缺乏经验和具有资格的教师;

(4)缺乏指引和课程计划、方案和课程方面较低的标准;

(5)成员的负面信念和态度;

(6)缺乏资金、资源;

(7)成员或学生的变动;

(8)学校中的意见分歧和挫折。

马殊则指出校本课程的主要制约因素是缺乏足够的时间、缺乏相关的专家指导与专业知识、缺乏配套的资金、外部的限制与压力,以及有害的、不合作的学校文化。[25]斯基尔贝克则认为一般进行校本课程时需要面对的困难是:参与者的专业能力、教师的教学态度、教育哲学与价值观、变革动机、组织管理与资源等问题。[26]

总而言之,在不同的环境中发展校本课程可能会遇到种种困难。上文主要梳理了一些中西方关于影响校本课程因素的研究结论。这些研究结论固然具有一定的普适意义和借鉴价值,但是放置在任何一间具体的学校中,这个框架都不能够足以准确解释影响校本课程的相关要素。在一所学校中,开展怎样的校本课程及如何开展等问题并没有一套标准答案。这主要是因为每一所学校都有着独特的情境和脉络,对于这些情境和脉络的理解与把握属于教师的隐性知识范畴。对一位了解学校脉络的老师而言,开展校本课程的时间、科目、教学方式等都是具体考量了多种影响要素之后的折中选择。因此在这一部分,教师可以利用上文所提供的影响课程实施要素的显性知识作为初步梳理的框架,而对每一个维度具体的描述和理解则要依赖教师对学校脉络的隐性知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