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课程领导的成效(第4页)
[63]钟启泉。从“行政权威”走向“专业权威”—“课程领导”的困惑与课题。福建教育(中学版),2006(8):4~4。
[64]王怡。中学校长课程领导现状调查与思考。教育发展研究,2009(2):52~54。
[65]董小平。教师参与学校课程领导:意蕴,缺失与构建。中国教育学刊,2008(5):40~44。
[66]阳红。学校课程领导:冲突与化解。课程·教材·教法,2008(2):10~14。
[67]钟启泉。现代课程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182。
[68]崔允漷。学校课程规划的内涵与实践。上海教育科研,2005,8:4。
[69]徐高虹。课程规划:学校层面的课程实施。教育发展研究,2008(4):76。
[70]赵文平。试析当前学校课程结构变革模式。中国教育学刊,2011(10):43。
[71]张志敏,等。格致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上海市格致中学教育创新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75。
[72]高建民。《北京晨报》解读“一零一中教育现象”之语文组、数学组。[2012-04-19]。http:。beijing101。article1406。
[73]Bradley,L。H。,Curriculumleadershipahaice-Hall,1985:2。
[74]Glatthorn,A。A。,Curriculumleadership,Glenview,Ill。:San,1987:1。
[75]付全新,王坤庆。课程改革深化背景下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取向及实现路径—以湖北省葛洲坝中学为例。课程·教材·教法,2013,33(9):17~22。
[76]柏宏权,徐克,奚彩林,等。高中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在规律与制度建设—兼南师二附中校本课程建设案例分析。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8(2):39~41。
[77]贾克水,朱建平,张如山。隐性教育概念界定及本质特征。教育研究,2000(8):98~102。
[78]李臣之。试论活动课程的本质。课程·教材·教法,1995(12):9~16。
[79]钟启泉。现代课程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183。
[80]夏雪梅。从学校课程规划文本看上海中小学课程改革现状。教育发展研究,2009(15):78~81。
[81]林一钢,黄显华。课程领导内涵解析。全球教育展望,2005,34(6):23~26。
[82]李颖。生命教育与学校课程建设。现代教育科学,2010(6):25~26。
[83]付全新,王坤庆。课程改革深化背景下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取向及实现路径—以湖北省葛洲坝中学为例。课程·教材·教法,2013,33(9):17~22。
[84]王建军,黄显华。课程发展与教师专业发展。黄显华,朱嘉颖。一个都不能少:个别差异的处理。中国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2:85。
[85]李臣之,王虹。“校本课程”开发:实践样态与深化路径。教育科学研究,2013(1):62~68。
[86]马玉宾,熊梅。教师文化的变革与教师合作文化的重建。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148~154。
[87]靳玉乐。潜在课程简论。课程·教材·教法,1993(6):32~34。
[88]Leithwood,K。,Harris,A。,Hopkirongclaimsaboutsuccessfulschoolleadership,SchoolLeadershipa,2008,28(1):27~42。
[89]Leithwood,K。,Suurearansformationalschoolleadershipameta-analyticreviewofunpublishedresearch,EduinistrationQuarterly,2012,48(3):387~423。
[90]Leithwood,K。,Patten,S。,Jantzi,D。,TestiionofhowschoolleadershipilearionalAdministrationQuarterly,2010,46(5):671~706。
[91]李臣之。校本课程开发的三个基本问题。课程·教材·教法,2012(5):8~14。
[92]王国华,费春斌,张学忠。“131”校本课程体系的理论构建与实施策略—以重庆市巴蜀中学为例。课程·教材·教法,2013(3):92~97。
[93]Lambert,L。,Aframeworkforsharedleadership,EdualLeadership,2002,59(8):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