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要进行统整的课程组织(第2页)
——跨学科课程提供真实世界的应用,因此加强了学习迁移的机会。
——通过跨学科学习提高了内容结果的掌握。
——跨学科的学习经验要求学生运用多种观点分析问题,有助于学生通过主动和自觉的学习,形成全面的知识策略,改善他们的观点。
——在学科的学习环境中学习动机有所提高。
3。统整的社会原因
(1)中小学课程学科数目与教学时数不断增加,学生的负担增加。
现代社会科技进一步发展,知识激增,科学技术本身的发展出现了新的综合趋势,即随着学科门类的不断增多,学科研究在高度分化的同时,也出现了高度综合。许多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相继出现。科学、技术、社会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新的知识无法归入既有的学科中以适应新社会的需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全球化加剧,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赖日增。鉴于种族及文化的多元性,新的社会问题不断出现,新的课程领域也不断出现。人们对课程的要求越来越多,一些新学科被纳入课程中,使得学校课程越来越多,学生的负担也越来越重。以香港地区为例,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社会对学校的要求愈来愈多,在20年里,颁布了四项指引,要求学校加强道德教育、公民教育、性教育和环境教育。同时学校的上课时数日趋膨胀。在这种情况下,课程统整可以协助解决上述问题[38]。
(2)教材与生活的疏离,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热忱。
在现实生活中,世界本来就是统整的,是一个整体。人们解决具体问题时,不会考虑这是什么学科的知识,那是什么学科的知识。现代社会的许多议题均涉及不同的学科领域,不是单一学科所能解决的,更需要统整的知识。而学科分立无法帮助学生深思学科知识间的关联性,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是支离破碎的,知识之间毫无关系,无从获得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因此课程统整成为当前最适宜的课程组织方式[39]。
(3)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新时代是一个知识为本的时代,学习使每一个人发展成一个独立的个体,积极地参与民主的社会生活。课程统整是由真实世界中具有个人和社会意义的问题作为组织中心,通过与知识的应用有关的内容和活动,学生将课程经验统整到他的意义架构中,并亲身体验解决问题的方法,达成经验和知识的统整。统整课程强调学生对整个人类社会形成整体认识,提高解决问题能力,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满足现代社会对劳动者的需求,应对日益复杂并迅速发展的现代社会。
(二)统整课程的优点
基于上面所论述的原因,统整课程的拥护者提出了统整课程的诸多优点。
1。学生的学习动机更高
Manson指出统整课程不强调机械学习和内容的覆盖,而是围绕学生选择的主题,会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动机。[40]同样,Vars也指出统整课程与学生个人的兴趣及他们所关注的社会问题有关,因此学生的学习动机高。[41]
2。高水平问题解决能力
在统整课程中让学生处于真实的问题解决情境,学生的学习是有目的的、实用的,他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找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统整课程与脑的功能方式更适合,这样提高了高水平思维能力的发展[42]。
3。有助于学生形成全面完整的知识策略,提高学习的效能
统整课程提供知识在真实世界的应用,因此加强了学习迁移的机会。它使知识进入了生活之中,不再是抽象或破碎的,有助于内容的掌握,有助于学生形成全面完整的知识策略,并且更可能为人们所“学习”。[43]
4。统整课程更有效率
因为细心统整的课程可以去芜存菁,减少重复,节省时间。
5。提高人际关系技能
在传统的班级中,学生整齐地排排坐,每个学生有个人的教科书,完成个人的作业和测验,学生之间很少互动,所以班级很沉默。在统整课程中,多数工作是以小组而非个人的方式来完成。当学生共同发展他们的计划和解决问题时,他们必然会彼此互动,进而学到如何有效地与他人沟通观念,如何处理歧见,以及如何相互妥协。因此,他们不只学到知识,也培养了人际关系的技巧。[44]
6。学生更好地为当代社会生活做好准备
因为统整课程针对的是现实复杂生活中的社会问题,强调知识的应用,因此学生更易进入当代的社会生活。
7。解决课程臃肿的问题
由于知识的急剧膨胀,加上社会对学校期望的提升,于是不少地方的课程不断增加。例如,香港地区的初中学生往往要念14科甚至15科。通过课程统整,可以把科目整合起来,大大减少科目的数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