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优化制度确保资源(第3页)
[41]吴刚平。校本课程开发。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184。
[42]杨元华,等。中华人民共和国55年要览(1949—2004)。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407。
[43]吕达。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向何处去?——“国家教委普通高中课程问题研讨会”述评。课程·教材·教法,1990(8):14~18。
[44]吕达。“课程教材改革与21世纪人才培养”国际研讨会述评——兼及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等问题的思考。课程·教材·教法,1994(7):1~7。
[45]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全日制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学习指导(试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146。
[46]靳玉乐。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与策略。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48。
[47]张嘉育。学校本位课程发展。中国台湾:师大书苑。1999:106~107。
[48]学校的职责: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阶段的学校在执行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依据教育部颁布的《学校课程管理与开发指南》,从实际出发,参与本社区学校课程具体方案的编制,同时,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学校的课程,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学校有权利和责任反映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在实施中所遇到的问题,同时建立学校课程的内部评价机制,以保证学校的课程实施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在目标上的一致性。
[49]ZengWJ,ZhouT,School-basedCurriculumDevelopmentinMainlandAnalysisofLiteraturefrom2001to2010EdmondHau-faiLawandzhiLi(eds。),CurriovationsingSocieties:esePerspeHongkong,TaiwanandMainland:SensePubishers,2013:273。
[50]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教育局。教育改革大纲(2011a)。。edb。gov。hktcabout-edbpolicyedu-reformiml
[51]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教育局。教育改革大纲(2011a)。。edb。gov。hktcabout-edbpolicyedu-reformiml
[52]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教育局。回顾与前瞻(2011b)。。edb。gov。hktcedu-systemprimary-sedaryappliary-sedarysbssschool-based-curriculum-setrodudex。html
[53]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教育局。教育改革大纲(2011a)。http:。edb。gov。hktcabout-edbpolicyedu-reformiml。
[54]中国香港家庭与学校合作事宜委员会。中学概20132014项目阐释。http:。chsc。hkssp2013atorynotes。php。
[55]徐玉珍。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案例。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37~40。
[56]崔允漷,等。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现状调研报告。全球教育展望,2002(5):10。
[57]参阅zhiLiandFeiFeiShuai,SchoolBasedCurriculumDevelopmentinMainlandaEdmondHau-faiLawandNienkeNieveen(eds。),SchoolsasCurriandEuropeaivesonSchool-BasedCurriculumDevelopment。Rotterdam:SensePubishers,2010:36~39。
[58]谭彩凤。教师校本课程决定及其影响因素之研究:香港个案研究。教育研究与发展,2010(2):1~32。
[59]王嘉毅。课程决定中的校长与教师——基于我国中小学的调查。课程·教材·教法,2008(8):3~10。
[60]马云鹏,王波,解书。校长课程领导:农村中小学课程改革纵深推进的重要保障。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30~33。
[61]罗生全,靳玉乐。社会力量:课程变革的第三领域——一种基于课程权力的有效参与。中国教育学刊,2007(1):45~47。
[62]ZengWJ,ZhouT,School-basedCurriculumDevelopmentinMainlandAnalysisofLiteraturefrom2001to2010EdmondHau-faiLawandzhiLi(eds。),CurriovationsingSocieties:esePerspeHongkong,Taiwan,andMainland:SensePubishers,2013:279~280。
[63]谭彩凤。教师校本课程决定及其影响因素之研究:香港个案研究。教育研究与发展,2010(2):1~32。
[64]谭彩凤。校本课程政策透视:中文教师的观点与实践。教育曙光,2006(53):57~67。
[65]谭彩凤。教师校本课程决定及其影响因素之研究:香港个案研究。教育研究与发展,2010(2):1~32。
[66]李美鹤。多元文化学校本位课程实施之研究——以台北市一所高级中学为例。中国台湾: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学系,2009。ndltd。wgs32gsweb。clcdr&s=id=%22097NTNU5332015%22。&searchmode=basic。
[67]李美鹤。多元文化学校本位课程实施之研究——以台北市一所高级中学为例。中国台湾: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学系,2009。ndltd。wgs32gsweb。clcdr&s=id=%22097NTNU5332015%22。&searchmode=basic。
[68]徐玉珍。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案例。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36~37。
[69]徐玉珍。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案例。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36~37。
[70]李臣之。校本课程开发应关注学生的利益。教育科学研究,2007(3):39。
[71]李臣之。校本课程开发的三个基本问题。课程·教材·教法,2012(5):10。
[72]王斌华。加拿大校本课程开发。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2):38~39。
[73]徐玉珍。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案例。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85。
[74]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教育局。基础教育课程指引:各尽所能发挥所长。学校整体课程规划——贯彻学习宗旨及学校课程发展短期目标(2011c)。。edb。gov。hkattattccurriculum-developmentklapecurriculum-docchapter3_c。pdf。
[75]深圳市南山二外小学教学处。学生校本课程:不一样的精彩。。sflsn。sho?ID=1501&class=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