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大学生学业规划的分层实施(第1页)
第二节大学生学业规划的分层实施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学习、成才的关键时期,要为未来的职业和人生发展奠定基础,就业、考研或留学不是毕业时才去决定的事情,应该在大学入学时就做好学业规划。大学四年,不同的学习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面临不同的问题和发展任务,学业规划的实施也有着不同的策略。因此,大学生学业规划的分层实施至关重要。
案例:
大学生学涯发展阶段
大一:新生定向与适应
新生的适应,大学学习的开始:熟读学生手册;了解校内的各项资源;参加各种新生培训(图书馆使用、管理制度的学习等);了解专业培养计划;了解未来的主修科目、选修科目;了解社团;发展个人的社会支持系统;慢慢认识系里的老师、学校的咨询老师、行政人员。
开始自我探索:开始思考所学的科目与生涯发展之间的关系;熟悉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及其开展的与生涯发展相关的活动;开始观察自己在休闲生活、课业学习及社交方面的兴趣、能力、性格与价值观。
暑假:找一个感兴趣的工作进行实践;慢慢觉察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价值观。
大二:自我评定与探索
继续自我探索:考虑参加生涯规划工作坊或团体辅导;考虑选修一门生涯规划课程;接受心理测验和职业性向测验;阅读有关生涯规划的书籍。
设定学习目标:自己在大学的学习目标为何?与未来的发展有何关联?该如何进行?与生涯辅导和咨询老师面谈;尽最大努力取得好成绩;接触系里的老师、学校的行政人员、辅导人员、生涯顾问及学习兴趣领域的专家;扩大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参与社团活动,发展各项技能。
暑假:找一个兴趣领域内的工作实践;扩大知识领域与技能;建立良好的工作记录和名声。
大三:设定目标、接受现实考验
继续生涯探索:多利用就业指导中心和生涯发展中心,了解本专业学生的就业去向;多争取实习机会;参加生涯探索活动。
设定生涯目标:发展自己的生涯计划;继续根据生涯目标选修相关课程;考虑自己在兴趣领域内所具备的条件;按照课程的要求全力以赴。
持续人际探索:接触系里的老师、学校的行政人员、辅导人员、生涯顾问及学习兴趣领域内的专家;参加社团活动。
吸取谋职新知:参加有关职业能力训练的团队或工作坊,研习相关技能;考虑是否读研。
暑假:继续找一个真正有兴趣的工作实习;设定若干生涯目标,开始准备简历。
大四:谋职、准备考研
为生涯决定负责:高分通过学科要求;通过网络、招聘会等参加各类人才招聘活动;进行一系列的谋职准备;参加有关简历撰写、面谈技术、企业寻访等辅导和研习活动,通过人际网络寻求非正式的就业渠道;学习生涯决定的技巧,学会权衡;学习如何“管理”生涯。
暑假:谋职之路耗时、耗力、持久,寻求本院系、就业指导中心和生涯发展中心的支持。
(资料来源:摘自赵燕、朱逢九主编《点击大学——大学生学业与生活指导》,同济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285~286页)
一、大学一年级学业生涯的特点与实施策略
(一)大学一年级上学期学业生涯特点与实施策略
这个阶段,大学生虽然在角色上已经是大学生,但是在心理上仍属于高中,就其社会环境、社会地位、学习方式、生活方式来说,都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大学生在心理上、思想上和行为上,往往产生诸多的不适应,表现为自主意识增强,但自理能力较差;自我期望很高,但自制能力较差;情感丰富,但较缺乏理智。由于中学时代对大学的美好想象,到亲身体验大学生活时,常常会因为实际上的差异而引起复杂的心理矛盾,并且这些冲突和矛盾会在学习生活中反映出来。有相当多的新生入学后认为中学追求的目标实现了,产生了“船靠码头车到站”的想法,学业上自我放松要求;还有的对大学学习方法、学习规律缺乏认识和把握,学习上感到吃力;也有的对学习上可能遇到的挫折和困难心理准备不足,因而很不适应,以致产生许多烦恼,等等。还有部分同学踌躇满志,对大学生活充满了憧憬和幻想,为自己确立了远大的目标,制订了实现目标的宏伟计划。但是,这时的大学生对大学生活还不完全了解,对大学的认知只是停留在表层的认识上,学生本人对于自我和环境的探索不够深入。该阶段学业生涯目标的特点是:学业生涯目标的确立多来自成长经历及外界的影响。目标高远,却显得空洞,或是目标渺茫,无所适从。
规划实施的策略:积极进行自我探索,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主动融入大学精神和校园生活。熟悉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了解本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尽可能加深对学科专业的认识,学会制订学业规划和行动计划,使自己的生活有规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主动学习,多和高年级学生交流,询问他们专业学习情况,探索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个人的自修能力。多参加学校和院系组织的各项活动,学会独立处理人际关系,增强人际沟通能力。通过心理测评等工具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发现自身的优势、劣势、兴趣、爱好、性格、能力,初步了解职业和社会,找到自己的定位。
(二)大学一年级下学期学业生涯特点与实施策略
大学一年级下学期,这时的大学生已经有了上半学期的生活和学习经验,并且对自我有了一定的认识,经过大学生活的亲身体验和学习,初步了解自己未来想从事的职业或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职业。这一阶段的大学生已基本适应大学生活,通过参加班级和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对自我的认识更加深入,学生的具体目标逐渐凸显出来。该阶段学业生涯目标的特点是:目标开始与自我性格、爱好、能力等相结合。
规划实施的策略:主要是使学生加深对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的认识,开始自我和职业的探索,树立职业规划意识。增强大学生专业学习的自觉性,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目标,加强外语学习,为顺利通过四级考试做准备,学习计算机知识,运用计算机和网络辅助自己的学习,为以后的考研或获得双学位、留学深造做好资料收集以及课程准备。了解和熟悉大学学习生活的特点,努力适应大学学习的方式方法,掌握大学学习的基本规律,为学业的进一步深化打下良好基础。利用各种讲座、辅导、培训等机会,加强对自我的认识,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对自己的职业理想进行初步的规划,为将来制定职业目标打下基础。
二、大学二年级学业生涯的特点与实施策略
(一)大学二年级上学期学业生涯特点与实施策略
这一阶段的大学生经过一年的大学生活,已经完成适应,掌握了大学生活规律,建立了一定的人际关系,新环境的适应压力逐渐消退;这时的大学生开始真正从现实角度关注自己的成长,积极参加各种活动,主动进行能力提升训练;与此同时,大学生对于自己的性格、能力、优势、劣势、职业兴趣以及将来的职业方向、社会对各种人才的需求、社会经济与政治的发展、各职业发展的趋势等状况的探索更加积极和有实效,他们已经思考到职业的重要性,并积极行动,希望自己快速成长。但是,受经历、经验、阅历的影响,这一阶段是大学生基础性课业学习的重要阶段,也是大学生充实自我、发展个人兴趣爱好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大学生群体开始出现不同发展趋向上的分化,品学兼优的学生及特长生崭露头角,各种“问题”学生也开始出现,需要借助外力的支持与帮助,加快大学生成长的速度。该阶段学业生涯目标的特点是:目标确立开始考虑社会需要与个人需要的结合,但对未来职业发展方向定位仍处于迷茫阶段。
规划实施的策略:进一步进行自我探索,了解将来的就业环境和职业方向;了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状况及职业、职位状况;制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参加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兼职工作,并坚持到底,最好能在课余时间从事与自己未来职业或本专业有关的工作,如参加学生科研工作,增强自己的责任感和学习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