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节 阅读理解与写作能力(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③递进式结构方式

在阐述中心论点时,各层次、段落之间的关系,是环环相扣、逐层深入的关系,前一部分论述是后一部分论述的基础,最后推导出文章的结论。

④对比式结构方式

这是把正反两方面的观点、事例,对比地组合在一起的结构方式,形成强烈的反差,使两种不同的事理在对比中更清晰,从而更有力地突出正面的论点和主张。

在议论文中,上述结构方式常常交错使用,一般是以某一种结构方式为主,以其他方式为辅。

2。科研论文

教育科研论文是用来呈现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论文,一般也是议论文体。目的是用来在学术期刊上发表,必须遵循期刊的论文写作要求。一般包括:论题、作者信息、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几部分。

(四)说明类文体

1。定义

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它通过对实体事物科学的解说,对客观事物做出说明或对抽象事理的阐释,使人们对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种类、成因、功能、关系或对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演变、异同等能有科学的认识,从而获得有关的知识。说明文有的是以时间为序,有的是以空间为序;有的由现象写到本质,有的由主写到次;有的按工艺流程顺序来说明,有的按事物的性质、功用、原理等来说明。

2。说明文的三要素

(1)内容的科学性

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把握事物的特征、本质和规律,给读者以正确无误的认识。

(2)说明的条理性

按时间顺序写和记叙文相似;按空间顺序写需注意观察点,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的位置和方向;按逻辑顺序写要注意摸清各部分的内在联系,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

(3)语言的准确性

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语言简明,说明严密。

(五)应用类文体

应用类文体是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人民群众用于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直接为现实生活服务,具有实用价值、惯用格式的一类文章的总称。对于教师来说,常用的应用类文体主要有计划、总结、调查报告等。

1。计划

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文件。它决定着教学内容总的方向和总的结构,并对有关学校的教学、教育活动,生产劳动和课外活动、校外活动等各方面做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学校的学科设置、各门学科的教学顺序、教学时数以及各种活动等。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互相联系,共同反映教学内容。

计划的基本结构是:标题、正文和结尾。

正文是计划的核心,一般包括目标、任务(内容)、步骤与措施。

2。总结

工作总结(JobSummaryWorkSummary),以年终总结、学期总结最为常见和多用。就其内容而言,工作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总分析、总研究,并分析成绩的不足,从而得出引以为戒的经验。总结是应用写作的一种,是对已经做过的工作进行理性的思考。总结与计划是相辅相成的,要以工作计划为依据,订计划总是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其间有一条规律:计划—实践—总结—再计划—再实践—再总结。

总结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基本情况、具体做法、取得的成绩、经验和教训、未来工作目标等。

思考与练习

1。信息素养的含义和特征是什么?

2。教师应具备的信息能力有哪些?

3。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实践活动

1。物理老师出一道题当堂考学生,题目是:“一炉铁水凝结成铁块,它的体积缩小了三十四分之一。后来,铁块又熔化成铁水,体积增加多少?”

学生甲经过计算,回答道:“熔化后的铁水的体积比铁块增加了三十三分之一。”

乙马上反对说:“不对。同是一块铁。缩小的是三十四分之一,增加的是三十三分之一,不是自相矛盾吗?”

甲又说:“不是我自相矛盾,而是你混淆了概念”。

请分析甲、乙两人谁是谁非。

2。有一块空地可以种庄稼,甲、乙两人讨论这块地重什么庄稼好。甲一会儿说应该种小麦,一会儿又说不应该种小麦。针对甲的说法,乙说:“你的两种意见,我都不同意”。试分析甲、乙两人犯了什么逻辑错误。

3。写作练习:以《爱的教育》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观点正确,语言通顺,文体不限,1000字以上。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