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节 教师的人文素养(第6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第二,鉴赏主体在艺术欣赏活动中,并不是被动、消极地接受,而是积极主动地进行着审美再创造。

第三,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讲,艺术鉴赏同艺术创作一样,也是人类自身主体力量在审美活动中的自我肯定与自我实现。

3。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第一,艺术鉴赏力的培养与提高,离不开大量鉴赏优秀作品的实践。大量地、经常地鉴赏优秀的艺术作品,更是直接有助于人们艺术修养与鉴赏力的培养与提高。

第二,艺术鉴赏力的培养与提高,离不开熟悉和掌握艺术的基本知识和规律。

第四,艺术鉴赏力的培养与提高,离不开相应的生活经验与生活阅历。

第五,美育与艺术教育在培养和提高艺术鉴赏力方面,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4。艺术鉴赏的一般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艺术鉴赏作为一种审美再创造活动,需要鉴赏主体在艺术欣赏活动中,并不是被动、消极地接受。而是积极主动地进行着审美再创造。它同艺术创作一样,也是人类自身主体力量在审美活动中的自我肯定与自我实现。教育者要想将艺术鉴赏的这种规律有效地运用于教育教学活动,需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1)充分揣摩作品内涵

对艺术的欣赏不能仅仅停留在艺术作品的表象,而是要从审美心理出发去感受作品、感受艺术家、感受作品的内涵。进而达到欣赏者和艺术家、个人审美经验和普遍经验的交融,甚至于使欣赏者得到更深层次的升华,这才是欣赏的真正含义。

(2)引导受教育者参与

艺术鉴赏活动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活动需要主体的直接参与。让全体学生参与到动手实践过程中去,亲历探究过程,通过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不仅能激发学生探究的乐趣,而且能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3)为受教育者提供指导

学生审美感知能力的提高和审美意识的培养,离不开理性知识的引导。马克思曾说:“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那你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在欣赏中把感性经验与理性经验相结合,才能知道他是美的,更能了解他为什么是美的。问题的关键在于怎样将概念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讲解给学生。要在一个系统性的整体教学中逐步发展,由低向高的发展。每个学生对作品的感性认识都是不同的,教师要让学生在其指导下,通过与别人交流感受,然后在理性知识的指导下使学生个体感受与艺术家创造达到基本统一的境界。尽量保持一点学生个体的一些感受,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看,这是有益的。

(4)自主探究,实现教育功能

艺术具有教育作用,这些都需要教师引导、帮助学生分析审美客体的形象、情节和作者的创作意图,尤其是一些有感染力的细节需要深入挖掘,唤起学生的审美经验来感受作者的内心世界,再加以提出恰当的问题,引发心境共鸣。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往往不能独立完成由感知到共鸣的飞跃,需要教师帮助引发联想、想象,使情感体验得到强化进而达到情感共鸣。对于提出的问题不要急于得到统一的答案,而应该让学生各抒己见,给予学生更大的思考,体验空间,否则将影响学生的体验过程。当然艺术的教育功能同道德教育迥然不同,更不是灌输某种思想的宣传工具。艺术的教育功能是以审美价值为基础的,具有美学的意义和艺术的魅力。在艺术创作中,艺术家化“善”为“美”,使艺术教育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这种教育是使受教育者通过审美体验进而净化心灵。达到人格的完善。艺术鉴赏教育同时也具有娱乐功能,艺术的作用和功能是一个有机整体,通过“寓教于乐”来感染人,将艺术思想性寓于审美娱乐性之中。通过艺术欣赏教育,陶冶和净化人的情感,来培养美好和谐的情感和心灵,从而实现人格的建构。

(1)绘画

①中国主要代表人物及作品

顾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今江苏)人。擅画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与陆探微、张僧繇并称“画界三杰”。其绘画的传世摹本有《女史箴图》卷、《洛神赋图》卷、《列女仁智图》卷等几种,以《洛神赋图》数量最多。此外,他所提出的“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艺术观点对后世影响极大。

阎立本《步辇图》《历代帝王图》;吴道子《八十七神仙卷》《天王送子图》;周昉《簪花仕女图》。

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属山东)人。故宫博物院所藏《清明上河图》是其传世名作。

王渊,字若水,号澹轩,钱塘(今杭州)人,善画山水、人物,尤精花鸟竹石。其传世作品主要有:故宫博物院藏《山桃锦鸡图》《墨牡丹图》,山西省博物馆藏《花鸟》轴,上海博物馆藏《花竹禽雀图》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桃竹春禽图》轴等。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为官清正,性格旷达。有“狂”“怪”之誉,为“扬州八怪”(罗聘、李方膺、李觯、金农、黄慎、郑燮、高翔和汪士慎)之一。书画皆善,画中以兰竹之作最负盛名。其作品有《兰竹荆石图》轴等。

齐白石,原名纯芝,后名璜,字渭清,又字兰亭,号濒生,别号白石山人、寄园、寄萍、寄萍堂主人、老萍、萍翁、寄幻仙奴等。湖南湘潭人,擅绘画、篆刻和书法,也攻诗词。绘画以花鸟见长。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20世纪中国画艺术大师,20世纪十大书法家、画家之一,世界文化名人。代表作品有《虾》《蟹》《牡丹》《牵牛花》《蛙声十里出山泉》等。

张大千,法号大千,四川内江人,从小即在母亲指导下学习花鸟画与书法。在技法上以泼彩、泼墨相结合的手段,为中国画的用色、用墨开辟了新途径。他是20世纪中国画坛最为传奇的国画大师。代表作有《振衣千仞冈》《来人吴中三隐》《石涛山水》《梅清山水》《巨然茂林叠嶂图》等。

徐悲鸿,1895年出生,江苏宜兴屺亭镇人,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代表作品有《八骏图》《愚公移山》等。

傅抱石,江西新余人,原名傅瑞麟,因喜爱清初石涛的画,自号“抱石斋主人”,后遂改名为傅抱石。后得徐悲鸿赏识,赴日留学。新中国成立后任教于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曾任江苏国画院院长、中国美协副主席等职。其作品有《潇潇暮雨》等。

②外国主要代表人物及作品

达·芬奇,全名列奥纳多·达·芬奇,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画家、寓言家、雕塑家、发明家、哲学家、音乐家、医学家、生物学家、地理学家、建筑工程师和军事工程师。他的艺术实践和科学探索精神对后世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他是人类智慧的象征。

(2)文字和书法

①商朝

甲骨文已经成为比较成熟的文字,用于王室和贵族的占卜活动。我国已出土甲骨15万片,共发现甲骨文4500余字,目前仅破译了1500多字。

②西周

金文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西周晚期的毛公鼎,腹内铸有铭文499字,是目前已发现的铭文最多的青铜器。

③秦朝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