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节 教师的人文素养(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一更夜从黄昏始(19-21点):一更在戌时,称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这个时候,人还在活动着。

二更定昏人不静(21-23点):二更在亥时,名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

三更(23-次日凌晨1点):三更在子时,名夜半,又名子夜、中夜等。这是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也是夜色最深重的一个时辰。

四更(1-3点):四更在丑时,名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

五更(3-5点):五更在寅时,称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

③天干地支纪年法:源于中国。中国自古便有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简称“干支”,取义于树木的干和枝。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十二地支又与十二生肖对应: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此外,了解中国的二十四节气和四时的划分。

(2)传统的科技文化

①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②《九章算术》:中国古代最早的数学专著。

③黄帝内经:《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我国现存医书中最早的典籍之一。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做斗争的经验总结。

(3)传统艺术

了解书法、“书圣”“楷书四大家”“文房四宝”“岁寒三友”以及花中“四君子”、京剧、武术等相关知识。

此外,了解中国传统节日、风俗习惯的相关知识;古代称谓(年龄称谓、别称、讳称)、传统思想文化等相关知识。

3。世界历史文化知识

(1)人类的起源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从已发现的人类化石来看,人类的演化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①南方古猿阶段。已发现的南方古猿生存于440万年前到100万年前。根据对化石解剖特征的研究,南方古猿区别于猿类,最为重要的特征是能够两足直立行走。②能人阶段。公元前200—前175万年。能人化石是1960年起在东非的坦桑尼亚和肯尼亚陆续发现的。最早的能人生存在190万年前。能人在分类上归入人科下面的人,属能人种。能人有明显比南方古猿扩大的脑,并能以石块为材料制造工具(石器),以后逐渐演化成直立人。③直立人阶段。直立人在分类上属于人,属直立人种,简称直立人,俗称猿人。(4)智人阶段。智人一般又分为早期智人(远古智人)和晚期智人(现代人)。

(2)古代史

①了解尼罗河流域的埃及文明、两河流域的苏美尔文明和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巴文明,了解基督教的创立与传播、玛雅文明。

②了解世界古代史上的主要历史事件及事件发生的原因和意义。如:特洛伊战争、马拉松之战、奥林匹克赛会等。

(3)近现代史

了解世界近现代史上主要的历史事件及发生的背景、原因和意义。主要有: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圈地运动、启蒙运动、第一次工业革命、美国独立战争与建国、拿破仑帝国的兴亡、《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日本“明治维新”、巴黎公社、苏伊士运河、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联合国的建立、纽伦堡审判和东京审判、越南战争、第二次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等。

(二)教师的文学素养

1。教师文学素养概述

文学素养是指一个人在文学创作、交流、传播等行为及语言、思想上的水平。文学素养相对于“文化素养”更具有具体性,一般情况下是指在文学领域,如诗歌、小说、评论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2。中外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家作品

(1)外国文学

①古典文学

a。古希腊罗马文学:寓言《伊索寓言》具有很高的哲理性。

b。中世纪文学:最为著名的是出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的但丁创作的《神曲》。但丁(1265—1321),意大利诗人。《神曲》是但丁在被放逐期间写的一部长诗,是他呕心沥血、历经十四年之久的忧愤之作,是诗人的代表作。《神曲》分为三部:《地狱》《炼狱》《天堂》。

c。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英国文学是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学的顶峰。

莎士比亚是这个时期最伟大的剧作家和诗人,一生创作了37部剧本、2首长诗、154首十四行诗。主要作品有《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等。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四大喜剧:《仲夏夜之梦》《皆大欢喜》《第十二夜》《威尼斯商人》。莎士比亚的作品情节生动丰富、人物个性鲜明、具有广阔的社会背景和丰富多彩的个性化语言,被马克思称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d。启蒙文学:18世纪的启蒙文学,主要包括法国启蒙运动和德国民族文学。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