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节 大学生学业规划的步骤(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第三节大学生学业规划的步骤

一、自我认知与评估

大学生在制定学业规划时,应该实事求是,结合自身的能力特长,并符合自身的兴趣和爱好,以求获得最大的学习动力和最佳的学习效果。大学生必须正确而全面地进行自我评估,充分地发掘自身的潜能,做到以兴趣为出发点、优势为突破点,认真思考未来职业发展的方向,从而制定出符合自身特长且适合自己将来职业发展的学业规划。自我评估要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我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在满足主观需要方面的有用性、重要性、有效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价值观是后天形成的,是通过社会化培养起来的。家庭、学校、组织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对个人价值观的形成起着关键的作用。个人价值观有一个形成过程,是随着知识的增长和生活经验的积累而逐步确立起来的。价值观是人的各种特质得以体现的指挥棒,它在大学生的学业规划中起着统领的作用。归根结底,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去选择什么样的学业发展路线,就会去做什么样的人。

(二)我的兴趣

兴趣的发展一般有三个阶段:有趣、乐趣、志趣。

有趣是兴趣过程的第一个阶段,也是兴趣发展的低级阶段,它往往短暂易逝,非常不稳定。处于这一阶段的兴趣常常与你对某一事物的新奇感相联系,随着这种新奇感的消失,兴趣也会自然地逝去。

乐趣是兴趣过程的第二个阶段,它是在有趣定向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兴趣发展的中级阶段。在这一阶段中,你的兴趣变得专—、深入起来。如喜爱文学的你很可能会花大量的时间来阅读文学作品。

志趣是兴趣发展过程的第三个阶段,当乐趣同你的社会责任感、理想、奋斗目标结合起来时,乐趣便变成了志趣。志趣具有社会性、自觉性和方向性,是取得成就的根本动力,是成功的重要保证。到了志趣阶段,一个人会心甘情愿地为其钟情的事情废寝忘食而乐此不疲。

(三)我的性格和气质

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气质是高级神经活动在人行动上的表现,主要反映在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上,如心理过程的速度、强度、稳定性、指向性和灵活性等。如果你的学业与你的性格和气质相适应,学习起来就会感到得心应手,心情舒畅,也就容易在学业中取得成就。如果你的性格和气质特征与你所学习的专业不相适应,就会使你感到被动、缺乏兴趣并难以胜任,阻碍你完成学业,即便能够完成学业任务,常常也会感到倦怠或力不从心、精神紧张。

(四)我的能力

人的能力各不相同,不仅有水平的高低,更重要的是类型的差异,只有知道自己最擅长的是什么,才能找准努力的方向。卡耐基曾说,人性的弱点并不可怕,关键要有正确的认识,认真对待,尽量寻找弥补、克服的办法,使自我趋于完善。一个人能否成就事业,关键在于能否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也就是你有的,别人没有的那种能力。想一想,自己所经历的事情中,最成功的是什么?为何成功?是偶然还是必然?

知识链接:

认识自我的方法——橱窗分析法

认识自我,了解自我是非常不易之事,所以有做事难、做人难、了解自己就更难的说法。心理学家们就曾把对个人的了解比作橱窗,为便于理解,我们把橱窗放在直角坐标中加以分析。坐标的横轴正向表示别人知道,坐标横轴负向表示别人不知道;纵轴正向表示自己知道,负向表示自己不知道。

橱窗1:为自己知道,别人知道的部分,称为“公开我”,属于个人展现在外,无所隐藏的部分。

橱窗2:为自己知道,别人不知道的部分,称为“隐私我”,属于个人内在的私有秘密部分。

橱窗3:为自己不知道,别人也不知道的部分,称为“潜在我”,是有待开发的部分。

橱窗4:为自己不知道,别人知道的部分,称为“背脊我”,犹如一个人的背部,自己看不到,别人却看得很清楚。

图11。1认识自我的四个橱窗

通过四个橱窗可知,须加强了解的是橱窗3和橱窗4。橱窗3是“潜在我”。据科学家研究发现,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潜能,人类平常只发挥了极小部分的大脑功能。如果一个人能发挥一半的大脑功能,将轻易地学会40种语言,背整套百科全书,拿十二个博士学位。著名心理学家赫伯特·奥托(HerbertA。Otto)指出,一个人一生所发挥出来的能力,只占他全部能力的4%,也就是说一个人96%的能力还未开发。由此可见,认识、了解“潜在我”,是自我认识的重点之一。对于橱窗3,我们可以采取撰写自传或24小时日记的方式来了解自我。撰写自传,可以了解我们自身成长的大致经历和自我计划情况等,而24小时日记对我们一个工作日和一个非工作日经历的对比,也可以了解一些侧面的信息。尽管我们还年轻,不需要什么自传,但是这是了解自我的一种比较不错的途径。

橱窗4是“背脊我”。如果自己诚恳地真心实意地征询他人的意见和看法,就不难了解“背脊我”。我们可以采取同自己的家人、朋友、同学等交流的方式,可以借助录音、录像设备,尽量开诚布公。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开阔的胸怀,确实能够正确对待,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否则,别人是不会说实话的。

(资料来源:摘自周志强、王耕、于海军编著《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与素质拓展导论》,东北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55~56页)

二、社会环境分析

制定学业规划还要充分认识与了解相关的环境,分析环境条件的特点、环境的发展变化情况、自己与环境的关系、自己在这个环境中的地位、环境对自己提出的要求等,评估环境因素对自己学业发展的影响,分析环境对自己有利的条件与不利的条件等,把握环境因素的优势与限制。只有对这些环境因素充分了解,才能做到在复杂的环境中趋利避害,使你的学业生涯规划具有实际意义。学业生涯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学校环境和社会影响。

(一)学校环境

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固定场所,是有固定教师、固定场地、固定课程以及正常教学、管理和生活秩序的教育环境。大学生从事学习活动所处的校园环境最大的特点是有目的、有计划和有组织。许多教育专家认为,校园环境的影响将在大学生学习成才以至长远发展中打下很深的烙印。大学校园各种环境的本质是学校围绕人才培养而建立的各种精神、制度、行为和物质层面的文化要素,浸透和附着在学校各种文化载体和行为主体之上,主要包括大学的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人文环境、学术氛围、价值观、保障机制、形象设计、行为习惯、校园景观等。良好的物质环境具有愉悦身心、陶冶情操的作用。大学生首先要了解高校的学习方式、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了解本专业、本行业的地位、形势以及发展趋势,清楚认识到自己面临的机会、挑战以及对职业发展产生的影响,帮助自己确定学业目标。

(二)社会影响

大学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大学生不免要面对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冲击。正确应对社会环境的影响,选择良好环境,将会给大学生学业生涯发展带来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大学阶段的学习,要为将来步入社会做好准备,就必须充分了解社会。大学生要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深入分析和正确认识,通过文献检索、社会调查、职业体验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尽可能获取相关资讯,了解不同职业和工作岗位对人才基本能力和核心知识的要求、不同职业的准入条件和标准,从而确定职业方向,进而确定学业发展方向,然后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包括经济条件、生活现状和家庭情况等制定自己的学业发展规划。另外,还要关注社会发展动态,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的学业规划。

三、学业规划目标的确立

(一)每个学生都应制定自己的学业目标

学校制订的教学计划中规定了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包括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要求,学习哪些理论课、实验课,掌握哪些专业知识,培养哪些能力,并且把每学期的学习内容都做了安排。教学计划制订的培养目标是大学生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而且比较笼统,因此每个学生都应制定自己的学业规划,给自己提出更高更明确的总目标、阶段目标和具体目标。

(二)学业规划目标的分解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