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节 春去春会来(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第三节春去春会来

陪伴者:石伟

督导:张日昇

毋庸置疑,一个孩子最大的幸福,莫过于自小有父母体贴入微的关怀和爱的陪伴,但也总有那么一些孩子会缺失这样的关怀和陪伴。当然,造成这一不幸的原因或许会多种多样,在此并不也无意横加指责。本案例的主人公小艾正是这样一个遭遇了父母分离,长期缺少父母关怀和陪伴的孩子。

一、初次见面

第一次见到小艾,是陪伴者在幼儿园进行一项同伴提名的调查。轮到小艾的时候,陪伴者发现这个女孩儿坐得特别端正,一动不动,显得非常特殊。因为小朋友们在幼儿园通常是很放松的,活泼好动是他们的本性,即使陪伴者要求不许乱动,他们也很难克制自己,不一会儿就会嬉笑打闹起来,而小艾对同伴们的嬉笑没有任何兴趣,她面无表情、眼神冷漠,喉咙不时发出一种“咕噜”的声音。陪伴者感到小艾在努力克制自己,陪伴者问小艾:“你平时最喜欢和谁一起玩儿?”她说:“她们都不和我玩儿。”这个回答令陪伴者倍感心酸。小艾的提名结果是正提名0票,负提名1票,也就是说,全班没有一个小朋友喜欢和小艾一起玩儿,只有一个小朋友说不喜欢和小艾一起玩儿。凭着一种直觉,陪伴者认为小艾需要一些心理方面的帮助。

陪伴者向班主任老师了解了小艾的一些情况:内向,特别守规矩,总是冷冷的,几乎没有笑过,没有固定的朋友,不能参与同伴的游戏,多数时候坐在小椅子上,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我们难以想象,一个从来没有笑过、没有伙伴的孩子的一天该如何度过。接着,陪伴者访谈了小艾的爸爸,得知她父母已经离婚半年多了,小艾平时和爸爸生活,周末和妈妈在一起。爸爸觉得小艾各方面都还好,就是每次到幼儿园接她,别的小朋友看到家长就跑了出来,而她即使看到爸爸也一动不动地坐着,等班主任老师叫她才出来,因为老师说过叫到名字才可以出来。爸爸觉得小艾对自己的克制有些太过分,因此比较担忧。

至此,一个向世界关闭了大门的小朋友呈现在我们面前:父母的分离撕裂了孩子的世界,心里熟悉的家不在了,孩子的内心充满了恐惧和不安,她不明白这是为什么,也再难以相信这个世界。为了避免受到伤害,她宁可把自己封闭起来,独自吞噬痛苦和孤独。

二、游戏过程

“春去春会来,花儿谢花儿会再开。”在近五个月的时间里,小艾走过了漫长的心路历程。让我们随着小艾的箱庭故事,一起来体会“春去春来,花儿谢花儿开”吧。

(一)城堡里的孤独女孩儿

小艾第一次接触箱庭,是和其他的小朋友及家长一起来了解、体验箱庭游戏。别的小朋友一进箱庭室就立刻玩了起来,她却伏在爸爸肩上一动不动。陪伴者疑惑地问爸爸,爸爸说她怕陪伴者不让玩儿,陪伴者告诉她想怎么玩儿就怎么玩儿以后,小艾才开始游戏。她挖了一片海,在海里搭建了一座漂亮的城堡,一个小姑娘呆在城堡里。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带小朋友进入箱庭游戏很省事。一般见到沙箱和玩具,无需陪伴者多说什么,小朋友就会自动玩起来——他们“天然”就会玩箱庭。小艾对于“陪伴者允许”的刻意让陪伴者感到惊讶,那么自然的举动对小艾却如此艰难——她失去了与外界连接的勇气。独自待在城堡里也反映了小艾感到不安和压迫,寻求逃避和保护,封闭自己,与外界隔离的状态。

(二)小鸭子被困在海上

陪伴者去接小艾的时候,她正端坐在小椅子上等爸爸,陪伴者说去玩箱庭,她非常冷静地说:“不行,一会儿爸爸来接我,会找不到的。”陪伴者告诉她已经和爸爸说好去箱庭室接她,她才点点头,说:“那好吧。”她拉着陪伴者出来,一边跑一边笑,几乎一口气跑到箱庭室,嘴里不停地“哎呦”,故意做出跑得很累、气喘吁吁的样子。

小艾马上来到上次玩的沙箱前,挖出一片大海,非常高兴地笑着,好像来到了一个向往已久的地方。陪伴者问她:“是不是想来这里了?”她说中午睡觉的时候就想来了。她把一个彩色石子放进海里,然后围着沙箱跑了一圈儿,做了一个舞步,对陪伴者开心地笑,这样重复了几次。她在海里放了海星、青蛙和雪花,在海边放了一把小伞,用手指沿着海边画了一圈儿,哼着歌,轻盈地蹦蹦跳跳。接着她把一条小船、一只海豚和一只小鸭子放进海里,说:“他们每人都有一个海,小鸭子应该在河里。”于是在左下角挖了一点水,把小鸭子放了进去。

小艾把玩具收走,在海边放了一个雪人,海里放了雪花,在海面上撒了一层薄薄的沙,她说:“结冰了,一只小鸭子在海上,被困在那里了。”然后把玩具收走,把海面清理干净,说:“春天来了,冰化了。”她重新把彩色石子、海星放进海里,把小鸭子放进小河,清理了一下河面,又放了海豚、小船、小伞和女孩儿。由于一些玩具不太理想,小艾费了一些周折,做成了图2-22的画面。爸爸来接小艾了,陪伴者和爸爸做了简短的交流。这期间小艾在玩具架上玩“蛇与猛兽打仗”和“做饭”的游戏,然后搭建了图2-23所示的城堡。

图2-22小艾制作的海景

图2-23小艾搭建的城堡

教室里的小艾谨言慎行,处处约束自己;在箱庭游戏室里,她恢复了一个孩子活泼好动的本来面貌。第一次游戏就挖出大海,搭建了漂亮的城堡,这让陪伴者感受到小艾冷漠背后的热情、力量和美好。只是“结冰了,小鸭子被困在那里了”,但是,后来“春天来了,冰化了”。

小艾的箱庭游戏过程是超越静默的,她一边制作一边解说,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说给陪伴者听,还不时扮演故事里的人物说话,做动作。因此,小艾的箱庭游戏是动态的,是把心里的故事演出来。作为陪伴者,我也会超越静默,带着欣赏、支持的态度,与小艾进行一些眼神、表情、言语、身体的互动。

小艾的一次箱庭游戏不止上演一个故事,而是演出好几个故事。有的很短,不深入展开;有的演很长时间,精致细腻。因此,小艾在一次箱庭游戏中会不断更换主题和场景,而陪伴者能捕捉到的只有其中的一两个。

小艾做箱庭,心里有数,思路清晰,表达到位。她的控场能力很强,更换场景的时候,她会把玩具全部拿回玩具架,绝不随意丢弃在沙箱里。小艾对玩具的选择也很慎重,效果不理想就拿走,损坏的玩具也不会使用,宁缺毋滥,绝不凑合。这使她的箱庭作品呈现出整洁、美观的特点。

(三)两只小猪打架了

小艾挖出大海,放了一些大彩石和一个海星,手指沿着海边压了一圈儿,然后弹着海星转圈玩儿,又拿着小圆球和海星打了一会儿架,接着把玩具收走,把海填上,双手拍打沙子玩儿。她在沙子里印手印,不断挖海又填海,在沙里写字、弹琴、抓沙子,玩得不亦乐乎。小艾很高兴,不时朝陪伴者笑笑,但眼神有些闪烁。她偷偷地瞟陪伴者,与陪伴者目光相遇,她就不自然地笑笑,问陪伴者:“你为什么老是看着我呀?”玩了一会儿沙,小艾挖出一片干净的大海,经过几次调整,在海中建了一座城堡(图2-24)。

小艾来到另一个沙箱,背对着陪伴者,在玩具架上用筷子夹“米饭”喂两只小猪。陪伴者请她到沙箱里玩儿。她把两只小猪放在椅子上,拿来梳妆镜和两盘菜,夹着菜喂小猪。小猪吃饱后,她把饭拿走,拿来小盘子当床,说:“小猪开始睡觉了。”下午了,两只小猪打架了,小艾挖出一片海,拿着一只小猪把另一只小猪打进水里。又该吃饭了,她把中午的饭热了热,让小猪去洗手,拿着它们到梳妆镜前走了一圈儿,然后喂它们吃饭。最后妈妈把小猪接回家(图2-25)。

图2-24海中城堡

图2-25两只小猪的游戏

小艾玩沙,如同玩一个非常熟悉的玩具,随心所欲,毫不费劲,展示了非凡的力量。小艾自己当老师,把两只小猪的幼儿园生活演绎得自然流畅、细腻真实,显示了较高的感受性和表现力。两只小猪一起吃饭、睡觉,却没有一起玩耍,而是打架了,这让陪伴者想起小艾同伴提名的负1票。小艾没有跟陪伴者说话,而是偷偷地打量陪伴者,“质问”陪伴者,可见,小艾正在心里评判陪伴者是不是一个可以相信的人。

(四)母女和小蛇、大蛇

小艾挖出大海,放了一把椅子,然后马上拿走了。拿来一个女孩儿,端来一盘鸡肉喂女孩儿吃,吃完又拿走了。小艾很高兴,放松地笑着、跳着,做着舞蹈动作,不再躲闪陪伴者的目光。小艾把海域拓宽,拿来一个木凳,把小球、海星和心形的笑脸放到木凳上,笑着问陪伴者:“怎么这么多宝贝呀?”她高兴地往高处跳着,围着陪伴者跑,夸张地大笑,故意发出很大声音。经过调整,小艾搭建了图2-26中的城堡。

在第二个沙箱,小艾拿着一把椅子走了两圈,然后拿走了,挖了一片海,放进一只小鸭子又拿走了。她把一个女子放在椅子上,把一盘鱼放在女子前面,又把女子换成女孩儿,然后把玩具都拿走。

小艾拿了一束花儿和刚才的女孩儿,说这个女孩儿想摘花儿。小艾把花儿种在海边,拿了一朵小花儿放在女孩儿身上,说:“这花儿是她摘的。”接着拿来刚才的女子当女孩儿的妈妈,小艾说:“妈妈不让这个女孩儿掐花儿。”妈妈说:“和妈妈玩一会儿去吧。”小艾拿着女子和女孩儿走了一圈儿。突然,妈妈厉声说:“谁让你掐花儿了,掐花儿让警察把你带走!”小艾拿着女子在女孩儿身上乱踢一气,停了一会儿,女子又踢女孩儿。小艾把女孩儿扔到水里,说:“把她踢到海里去了。”

小艾拿来一条小蛇缠住女子,又拿来一条大蛇咬女子的胳膊,她把女子的手放进大蛇嘴里,让大蛇把她叼回家(玩具架上放蛇的地方)。小艾在屋子里奔跑,夸张地大笑。她把女孩儿放进一间房子,小蛇从外面爬进去缠住了女孩儿,把女孩儿也拖回蛇的家。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