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儿童自闭症的箱庭治疗02(第2页)
自闭症儿童的箱庭治疗会消耗咨询师很多的心理资源和体力,因此,及时地接受督导和个人成长是很必要的。另外,从事自闭症儿童的箱庭治疗的个案密度也不宜太高,及时休假或中间穿插一些针对普通孩子的箱庭游戏或心理辅导等,都可以给治疗者一个心理调整的机会。特殊教育工作本就是一项艰苦的工作,但是当我们看到自闭症儿童在箱庭疗法的帮助下有所进步的时候,内心会是多么欣慰。
(五)箱庭治疗模式的探索和教育
对于自闭症儿童的箱庭治疗,我们大都采用一对一的模式,“两个人,一个场”的环境可以尽可能减轻自闭症儿童与人相处的压力,从而安全自由地探索和表达(张日昇,2006)。自闭症儿童的核心症状是社会沟通,那么在心理安全的前提下,开展一些平行箱庭、合作箱庭治疗也是很有意义的。笔者的研究生夏秀芳在笔者的指导下,在一家融合教育的幼儿园开展了自闭症儿童与普通儿童的箱庭治疗的探索。在箱庭室内儿童之间真实的合作,更容易使自闭症儿童学会与人相处的经验,从而泛化到生活中去,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这些都是有益的尝试。
对自闭症儿童而言,玩具的设置可能需要有针对性。一些需要合作才能玩起来的玩具,可以更好地使自闭症儿童发起主动沟通的意愿;一些夸张的带有情绪色彩的玩具,可以让自闭症儿童更好地表达情绪;一些场景性的人物联结的玩具,对自闭症儿童玩社会性游戏也有很好的帮助。针对自闭症儿童的对视恐怖,笔者的学生陈顺森还发明了许多带有人类各种眼神的动物玩具,也是很好的尝试。
自闭症儿童心理治疗的黄金期是3~6岁。程度较轻的自闭症儿童通过专业的心理治疗,可以像普通儿童那样进入普通幼儿园;程度较重的儿童在完成这一目标时所面临的困难更多,任务更为艰巨,可以考虑到特殊教育机构就学,如培智学校或有的特殊教育学校里并设的培智班。
不管怎样,为自闭症儿童提供均等的教育机会,特别是为这些孩子创造生态化、个别化、生活化教育的教育体制,让孩子们能够适应正常的学业生活,建立健全的人际交往关系模式,在成年后能够融入社会体系之中而自食其力,是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奋斗的终极目标。
六、成为一名自闭症儿童箱庭治疗者的注意事项
特殊儿童的心理治疗是一个全新的领域,目前还没有一个公认的体系可以加借鉴,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探索(杨广学,2011)。箱庭疗法作为一种儿童心理咨询与治疗方式,对自闭症儿童的箱庭治疗必然要遵循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一般原则和伦理。当然,这一特殊群体的治疗模式必然要有一定的针对性。自闭症儿童的箱庭治疗必然会表现出与临床症状相关的共同特征。因此,在治疗中存在很多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成为一名自闭症儿童箱庭治疗者的准备
自闭症儿童首先是儿童,然后才是自闭症儿童,所以我们首先是一个儿童心理治疗者。熟悉发展心理学知识,了解与儿童的相处之道,是一个儿童心理治疗者的基本素质,是必不可少的。儿童心理治疗者在从业过程中要面对各种挑战,需要逐渐地从不同个案的治疗中积累经验。一个经验丰富的儿童心理治疗者最初接触自闭症个案时,可能要面临从未应对过的困难和突发状况,普通儿童心理治疗的经验参照意义并不是很大。因此,我们认为,在没有充分准备的前提下就开展自闭症儿童心理治疗工作是不合理和不明智的做法。
在从事自闭症儿童箱庭治疗之前,治疗者首先要学习自闭症的相关资料。对自闭症的一般知识有清晰的把握,对这个群体及其家庭进行深入的了解,掌握个案的成长史、康复史、评估资料、独特的行为特征以及容易触及其情绪变化的关键点等,都需要与其抚养者、带班老师、诊断医生做大量的沟通交流。尽管这些也被视为普通儿童心理治疗之前必须做的程序性工作,但在从事自闭症儿童箱庭治疗前,治疗者的工作量和涉及的内容要繁杂得多。治疗者要适应非语言沟通模式,和每一个个体差异极大,以社会性沟通障碍为核心的自闭症儿童建立独特的关系。如果治疗者不能试着从他们独特的视角去理解世界,不能深刻理解他们的隔绝感、对视恐怖、刻板行为以及莫名其妙的情绪爆发等特殊行为及其背后合理的心理需求,那么治疗者可能要面对强烈的被拒绝感以及无力感,也无法对其内心体验进行有效的洞察和共感。因此,在成为一个自闭症箱庭治疗者之前,向自闭症专业工作者和自闭症儿童父母学习与自闭症儿童的相处之道是最重要和艰巨的任务。最重要的是,我们怎样用我们自身去工作,才能对每一个自闭症儿童有切身的、针对性的帮助,要学会这些比成为一个普通的心理治疗师所要学习的东西有过之而无不及。
(二)对自闭症儿童箱庭治疗的定位
箱庭治疗者作为心理治疗者,把帮助自闭症儿童处理情绪问题、改善心理不适、促进儿童自我发展作为基本定位和主要目标。
既然自闭症的本质是认知的损害和情感沟通障碍,那么箱庭游戏自然包含着教育目标。箱庭游戏中的玩具已经基本涵盖生活中的物品种类,其丰富的视觉刺激符合自闭症儿童视觉优先的认知模式,充分地激发了儿童的学习兴趣。箱庭游戏中的教育没有强制性和侵入性,遵循自然教学法的原则。
治疗者安全温暖、充满尊重地陪伴儿童自由地玩弄沙子,摆弄玩具,这种绕过了语言障碍的箱庭治疗能使自闭症儿童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产生积极的心理体验,从而整合身心资源,突破障碍。这样,自闭症箱庭治疗就兼有心理治疗和认知教育两种目的,而这两者也是密不可分的。
自闭症儿童箱庭治疗是一种试图针对自闭症特殊症状进行的心理治疗模式之一。尽管我们的某些个案治疗取得了令人惊喜的结果,但是我们无法在短时间内帮助每一个个案完成质的转变。所以,我们所强调的治疗者要“放下期待,只管箱庭”的态度,在自闭症儿童的箱庭治疗中显得比在一般心理治疗中更为重要。
七、自闭症儿童箱庭治疗面临的挑战、探索和思考
如前所述,笔者深深地感到箱庭疗法给自闭症治疗带来了一缕曙光。尽管我们没有期待奇迹的发生,一直秉承“只管耕耘,不问收获”的理念,但是我们的临床实践也确实有不少效果明显的案例。前面也已提到,无论是治疗者还是孩子的父母和老师,都承认箱庭治疗对自己的孩子帮助极大,通过箱庭治疗,孩子的进步也是得到公认的。
(一)面临的挑战
就自闭症治疗本身而言,治疗者面临的挑战可能是:其一,与自闭症儿童建立关系的有效沟通存在着诸多困难;其二,自闭症儿童的游戏质量低下和局限性怎样突破;其三,与一种以生物学为基础的障碍抗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自闭症康复和治疗的最终目标是实现自闭症儿童向社会人的转变以及加速他们的社会化进程。这目前依然是全世界医学界和教育界都感到棘手的问题。心理治疗仅仅是自闭症康复体系中的一个逐渐受到重视的环节而已。与普通人的箱庭治疗相同的是,自闭症儿童的箱庭治疗也是针对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但是这个任务的起点要比针对普通儿童的更基础、更困难。
我们知道,因为共同注意的缺乏,自闭症儿童的自我意识发展与普通儿童相比,存在着发展进程的停滞与质的差异,不够完整,更不清晰。儿童发展本就是主体与环境互动的结果,自闭导致自闭儿童大脑中枢受损并被屏蔽了外界有效信息的输入,也难以输出相应的信号,导致他们的物理和社会探索也都出现某种意义上的停滞。箱庭治疗的最根本也是最终的目标,就是培养他们的社会兴趣和相对普通的功能性的情感沟通模式。所以,我们应该把实现自闭症儿童与他人的共同注意、情感交流、良好互动和有效沟通当作治疗的重点。
有效沟通和交流源于对共同符号表征系统的认知和理解,这里面当然有对表征符号的学习和模仿。我们在箱庭治疗中有时必须反复地教会他们某些概念、表达方式等,引导他们的箱庭游戏从低级的感官探索到物物联结、以物代物,再到出现局部情节和整合性游戏场景,这是一般的箱庭游戏进程所共同的,也是符合教育的基本原理的。
对于低功能自闭症儿童,最重要的是提高他们的游戏质量,促进其认知发展。对于某些高功能自闭症儿童沉迷于某些玩法、游戏内容局限的现象,扩大和丰富他们的游戏内容尤其是社会性游戏内容是我们的主要任务,以发展他们的自我意识,实现较好的社会沟通。在实践中,我们要尊重自闭症儿童的发展进程和个人特质,要对每一个自闭症儿童都确立一个进展性的,有一定引导倾向的游戏方式。
(二)探索和思考
对自闭症这一可能伴随终身的疾病,箱庭治疗如何切入,何时结束,患儿处于哪一个认知水平,哪一类自闭症儿童更容易在箱庭治疗中获益,是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思考和论证的问题。
第一,箱庭治疗为个案在情绪、语言、行为、适应环境的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提供了帮助,箱庭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有的确实效果明显并且超过治疗者的预期,所以,治疗者需要不断地临床实践,建立信心。
第二,自闭症儿童的箱庭治疗过程漫长,中间会出现反复、停顿,但是总的趋势是一直在进步。所以,在箱庭治疗的效果反复无常乃至停滞不前的时候,治疗者需要有耐心。
第三,与自闭症儿童建立关系对治疗者来说非常困难,需要治疗者充分地接纳和包容,特别需要加强共感理解的训练,特别要有爱心,加强对人文关怀的理解,努力将心比心,以心传心。
第四,自闭症儿童的箱庭治疗,从玩具的选择到游戏的方式和情节,都较多地出现长期、多次的重复,他们的进步从整体上来说非常缓慢,但是也不乏让人惊喜的表现。这就要求治疗者在箱庭治疗进步缓慢的时候不要放弃,在惊喜的时候也不要忘乎所以,因为有可能在下一次治疗就会给治疗者一个打击。心理咨询与治疗是呈波浪形前进的,治疗过程是起伏的,治疗过程有高昂的时候也会有低沉的状况。这就要求治疗者建立信心,更要锻造一颗稳定、强大的心,练就“一只脚在岸上,一只脚在水里”的本领非常重要。
第五,自闭症儿童与普通人一样,也有着强大的自我治愈力。只要治疗者充分地接纳和包容,尊重差异,找到建立关系的途径并借助沙箱和玩具,孩子们就能够开发自身潜能,体验创造的快乐。
第六,把自闭症儿童的主要抚养者纳入治疗范畴,可以为自闭症儿童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有的自闭症儿童的主要抚养者尽管知道自闭症目前尚且没有立竿见影的治疗方法,但是仍然对各种新疗法期待颇高。箱庭治疗者必须实事求是地和家长交流沟通,说明箱庭治疗的依据以及局限性,防止过高期待的落空带来新的心理伤害,也防止给治疗者带来过高的心理压力。
生命自有不同。作为普通人,当你遇到一个自闭症人士需要帮助时,当他的行为看上去很怪异或者影响到了你时,都需要你的接纳和帮助。毕竟每一个生命的存在都值得被珍视、被敬畏、被关怀。也许生命没有智与不智,此所谓“无无明,亦无无明尽”。自闭症儿童虽然在某些方面有缺失,但是有的却在某一个方面存在着常人无法企及的天赋。说他们“有问题”甚至“不正常”,其实很多时候是因为是我们“有问题”和“不正常”,甚至有时候可能是对我们的社会和教育的反映。不可忘记的是,他们在一个不能完全理解的世界中,仍然努力地保持与外在环境的一致,力求达到外在的要求,这本身已经非常难能可贵。
丹增说:“人生就像流星划过夜空的瞬间,而这瞬间去头去尾最亮的只有那一闪。”如果把患有自闭症的孩子比喻为天上的星星,或许可以理解为这一闪正好表达了生命原本的价值,这一价值超越时空和功利。如果我们能以超脱的眼光来看待这样的孩子以及其他弱势群体并由此来看待我们自己,努力践行“与其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的理念,也许会更能理解生命的意义就在于“我爱人人,人人爱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