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教育的思想性发展和特质节选103(第5页)
[143]笔者会见陈裕光所得。
[144]《金陵乘:文科毕业记盛》,载《金陵光》第五卷第5期,南京,金陵大学,1913年版,第26页。
[145]陶赴美身份证所记载。
[146]《金陵乘:留学美国》,载《金陵光》第五卷第5期,南京,金陵大学,1913年版,第26页。
[147]朱宕潜向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提出的(教育学博士学位)申请论文(以下简称“朱的论文”)。
[148]参见笔者同陶晓光的接触(1986年12月11日北京市西外铁道科学院内)及其有关书信。
[149]该年的6月18-27日在基尼法湖畔,中美两国基督教学生联合会举行的夏季会议。
[150]AlettertoRussell。
[151]陶行知1915年夏给母亲的信。
[152]陶给罗素的信及阿部洋的《哥伦比亚大学留学时代的陶行知资料考查》,第173页。
[153]陶《攻读师范学院更高级学位的“入学申请”》,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教育系(以下略称“入学申请”)。
[154]师范学院研究生新生登记表(1915—1916年)(以下略称“登记表”1915—1916年)。
[155]师范学院研究生新生登记表(1916—1917年)(以下略称“登记表”1916—1917年)。
[156]“登记表”1915—1916年,1916—1917年。
[157]“登记表”1915—1916年。
[158]孟禄给学位审查委员会委员长伍德布里奇的信,1917年7月26日。
[159]斋藤秋男等:《哥伦比亚大学留学时代的陶行知——资料考察》,第175页。
[160]《新教育》第4卷第3期:1922年3月,中华教育改进社成员如下:
·名誉董事:杜威、梁启超、严修、孟禄
·董事:张伯苓、范源廉、郭秉文、李建勋、熊希龄、蔡元培、袁希涛、黄炎培、汪兆铭
·主任干事及《新教育》杂志主干:陶行知
[161]小林善文:《平民教育运动小史》,日本京都,同朋出版社,1985年版。
[162]阿部洋:《“解放”前中国的人才培养及留学美国》,载《中国近代化的展望史》,1982年版,第95—97页。
[163]阿部洋:《“解放”前中国的人才培养及留学美国》,载《中国近代化的展望史》,1982年版,第150页。
[164]“国立东南大学·南京高等师范学校职员登记表(民国十年)”。
[165]AlettertoRussell。
[166]AlettertoRussell。
[167]笔者同陈裕光的接触所得。
[168]“国立东南大学·南京高等师范学校职员登记表(民国十年)”。
[169]AlettertoRussell及朱的论文第7页。
[170]朱的论文第7页。
[171]根据笔者同陶晓光的接触。
[172]“入学申请”“登记表”(1915—1916,1916—1917)。
[173]根据笔者同陶晓光的接触。
[174]胡适1911年官费赴美留学,先在康奈尔大学学习农业,1916年转入哥伦比亚大学从师于杜威,攻读哲学,他的博士论文题为:“AStudyofTheDevelopmentofLogicalMethodia”(《中国古代哲学方法之进化史》)他在日记中解释陶和张仲述的合影说:“右边为歙县的陶文濬,左边是天津的张彭春。此二人乃当今留学生中难得的人才。”
胡适:《胡适留学日记》,台湾,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版,第221页。
[175]朱泽甫编《陶行知年谱》,第14-15页,安徽教育出版社,1985年。有如下记载。“陶……出国时,除了买船票及置备简单行装外,袋里只剩下五十元美钞。他在美国做学生时,实行勤工俭学,靠卖文章、卖演讲、卖翻译以及卖字,来接济自己的学习费用和生活费用。回国时在上海下船:‘袋里仍存有五十元美钞,是一个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