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二 坚持自己的想法(第2页)
请学生环顾其他同学的卡片,找到一名和自己持相反观点的同学,组成小组。两个人各有一分钟,陈述自己为什么同意或反对这一观点。同学重新寻找小组同伴,多次重复此活动。
“同学们,结合刚才的讨论,让我们做一个活动,我们一起感受一下,来自同龄人的压力究竟是怎么样的?如果要有效地抵抗同龄人的压力,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压力,知道自己的压力来自别人试图影响或说服自己做某些事情——无论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
“下面的说法,你的意见是‘同意’还是‘不同意’。
“选择一个观点,请持同意观点的同学找一找,有没有和你观点不一样的同学。两个人互相说一说,为什么同意,为什么反对。每组有一分钟的时间。然后,你可以再找找其他的同学,互相辩一辩。”
活动结束后,教师向全班同学提问以下问题:
·每个人都要设法说服其他人改变他们的看法吗?刚才,和你同组的同学是如何说服你改变你的看法的?
·如果只有很少的同学或者根本没有人同意你的想法,你有什么感受?
·当你知道其他人不同意你的观点时,你还会很容易地说出你相信的东西吗?在这种情境下你能做什么?
·我们如何创设一种氛围,让每个人可以很自由、舒服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即使有人不同意他的想法?
学生讨论,并全班汇报。
1。教师要鼓励学生坚持自己的想法。
2。教师要鼓励学生用充分的理由解释他们陈述的内容。
3。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有时做一些他们不想做的事情,是“压力”的一种表现形式。
4。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压力”会带来选择的困难,并要承担一定的风险。
活动3:抵抗压力,远离大流
教师事先将图片A和图片B分别复印。全班分成4~5个小组。每组选择一名同学,领取图片B。本组的其他同学领取图片A。学生只能看自己手中的图片,不允许看其他人的图片。教师请所有同学看清自己的图片,记住图片中的内容,将有图的一面朝下放在桌子上。小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并将小组一致通过的答案写在纸上。
·图片中有多少人?
·有多少孩子和多少成年人?
·在火炉前有几个宠物躺在垫子上睡觉?
·你能看到多少扇窗户?
·桌子周围有多少把椅子?
·窗帘是打开的还是合上的?
教师将学生重新分组,将每组领到图片B的同学组成一个小组,其他同学混合重新编组。在新的小组中,请小组讨论并回答上面的问题,将答案写在纸上。
“下面请大家回想一下刚才的活动,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在你们小组中,意见容易达成一致吗?最终的答案,是小组中每个人都同意的吗?
·是否有人不同意其他人的意见?当有人不同意时,你们小组是什么确定小组答案的?
·有哪位同学一直坚持自己的观点?和组中其他人的观点不同时,感觉怎么样?
·(问看到照片B的同学)第二次组成的小组和第一次感觉不同吗?
1。教师要记住看图片B的同学,关注他们在小组内回答时,是否随大流。
2。教师要鼓励学生坚持自己看到的,坚持自己的想法。
(四)总结与反思:坚持自己的想法(8分钟)
“在刚才的活动中,老师给你们看的图片是有细微差别的,请同学们说说参与这个活动,你们有什么感受。”
学生谈感受。
“在现实生活中,人会从不同的角度看一些事情。有时,站在不同的角度,人们的观点都是正确的。我们需要认真地倾听别人,请他们解释他们的观点。今天课上进行的这个活动说明,即使是大多数人的意见,也不一定都是正确的,我们需要自信地提出我们自己的观点,并解释这就是我们相信的东西,即使其他人不同意。为了这么做,我们需要自信的技巧,下一节课我们将共同学习‘自信’。”
1。教师仔细分析两张图片的细微差别。
2。教师讲清随大流的原因。
主题资源
图片A
图片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