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三 自信地表达(第2页)
·语言;
·说话的方式;
·肢体语言。
“同学们可以在纸上写下你们的猜想,并和周围的同学交流一下。”
1。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语言与肢体语言的区别。
2。比例就是各项所占的百分比。
活动3:用不同的方式表现情绪
“同学们的猜想是否合理呢?下面,我们要通过一些活动来探讨。
“我们在每个小组内请一位同学,表演一下生气。这位同学不能说话,可以使用表情和肢体语言。请其他同学观察他是如何表演的,并写下来。”
如果学生不知道怎么表现生气,教师可以按照下面列出的提示动作,给学生提供必要的举例和提示。
·举起一个拳头;
·用拳头猛击另一只手的掌心;
·面部表情,眼睛睁大或者眯缝状,盯着;
·表现出肌肉绷得紧紧的,如拳头握紧,肩膀上扬;
·靠近正在说话的人;
·摇摆手指;
·双唇紧闭。
“通过刚才的活动,同学们看出来即使不说话,还是有很多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下面,我们在每个小组内请一位同学表演一种情绪,还是不能说话,但可以使用表情和肢体语言。请其他同学观察并猜一猜,他表演的是什么,写下来,然后小组交流一下猜得对不对。每个同学都有机会表演。”
“通过刚才的表演活动,大家可以感受到肢体语言和表情可以帮助我们表达各种情绪,也可以展现我们的自信。
“下面,我们一起来做另一个活动。请同学们想一个句子,然后用与句子表达的意思不一致的方式说出来。例如,用暴怒的语气说‘我真的很喜欢你’,用懒洋洋、低沉的声音说‘见到你真高兴’……(教师可以示范)”
学生活动:
·学生思考自己要说的句子。
·学生围成圆圈,每位同学说一句话,要求用不符的“语调”或者不符的说话方式表达词汇意思。
“在刚才的活动中,说的同学和听的同学各自有什么感受呢?”
1。教师说句子时要留给孩子充足的时间思考。
2。教师在圆圈游戏中说句子时,要尽可能地给每个孩子尝试的机会。
(四)总结与反思:分析用不同方式表现自信的比例(8分钟)
“同学们,现在在黑板上出示的是一系列比例的猜测,即我们的表达有多少比例是通过我们的语言传达的,多少是通过说话的方式传达的,多少是通过肢体语言传达的。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信,其中最能表现自信的是我们的肢体语言,其次是说话的方式,最后是语言。”
板书(或幻灯片)呈现研究结果:
·语言(7%);
·说话的方式(38%);
·肢体语言(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