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主题一 常见的欺负(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我们可以通过三个标准来判断欺负:

1。它是故意的。它不是突然、无意地伤害别人,而是有意、基于一定目的的行为;它也不是平等双方的对抗。

2。它是不公平的。欺负者依靠他们的强大力量(如人多势众等)享受欺负带来的快乐,而被欺负的人却遭受不公平的痛苦。

3。它不是偶然发生的,往往是持续的。它是重复的行为,我们可以用相关的字词表达,如“每天”“一次又一次”“一直”等。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欺负不是同龄人之间的矛盾,它是人们展示其强大力量来控制其他人。这个力量可能来自更强壮的体魄、更多的人数、更高的地位或影响力(见五年级相关主题)。

为了区分欺负行为和同龄人之间的矛盾,我们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个不是欺负的事例:

小玲和小玮是一对好朋友。有一次,她们喜欢上同一个玩具。小玲坚持说是她第一个看到的,可小玮说这并不意味着什么,坚持买下了这个玩具。小玲很伤心,哭着离开,不再和小玮说话了。

活动2:测试“这是欺负吗?”(5分钟)

“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欺负,也知道了欺负的三个关键特征。下面我们来测试一下,这是欺负吗?”

·小庆告诉小俊,如果不给他买零食就打他。

·莉莉一直告诉娜娜,用除臭剂去除身上的臭味。

·小文和小琴同时竞选中队长,小文竞选上后,小琴再也不愿和她讲话。

·每次小雨走进教室,一群孩子总是相互傻笑与耳语。

·小光向一罐可乐里吐了一口痰,说他将让小海喝掉这罐可乐。

·小倩和小萍不让小丽跟他们一起玩。

·小强和小兴争吵起来,小强将小兴的书包扔到了地上。

·小伟指责小勇偷了他的游戏币,两人在走廊里打起来了。

·小亮有残疾,不能控制自己的动作,当他兴奋时会猛地举起手。一群男孩在他试着加入足球队时模仿他。

·小琳的父母离婚了,小霞告诉了班上的所有其他人。

在学生辨别欺负与非欺负事件时,教师注意提醒学生区分欺负和同龄人之间的矛盾。

活动3:直接欺负和间接欺负的区别(13分钟)

“在上述列出的欺负事件中,让我们再来探讨一下:如何区分这些事件中的直接欺负和间接欺负?(每个小组选择两种不同的颜色笔来标记直接、间接两种不同类型的欺负事件。)”

1。直接欺负是直接针对被欺负者的欺负行为。直接欺负表现为被欺负者被推挤、撞击、绊倒,收到短信或邮寄被告知“你不能再跟我们一起玩”等。

2。间接欺负是欺负行为发生在某人背后,如散布谣言、窃窃私语、相互间使眼色、偷盗或在被欺负者不知道的情况下毁坏其东西等。

(四)总结与反思:调查身边的欺负事件(5分钟)

“这次课让我们了解到什么是欺负。现在,让我们的探究小组在课外调查一下身边的欺负事件,调查包括以下问题。”

·六年级常见的欺负现象有哪些?(把它们按照常见程度的不同排列出来。)

·在过去一个时间段(比如,过去四周),六年级有多少人经历了欺负?他们遇到了何种欺负?(请提供经过调查的整理数据和相关事件,并说明是通过什么方法得到这些数据和事例的。)

“如果我们能够找到办法,我们还可以进行如下比较。”

·六年级常见的欺负行为与三年级一样吗?

“请各个小组讨论自己的发现,并准备一个向全班汇报的报告。”

教师可以提醒学生,为了提高探究效率,小组内部可以进行合理的分工与协作。教师同时提醒学生注意调查的方法和伦理。比如,如何让被调查者告诉你他的真实想法和经历?如果被调查者不愿意让人们知道他的经历,那么报告就不能使用真实姓名,等等。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