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策略四 自强自立品质的培养(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策略四自强自立品质的培养

一、概念解析

为什么留守儿童需要自强自立

自强自立,即一个人面对不利的处境,面对比常人多得多的困难和挑战,不仅不退缩,不放弃,不言败,不抱怨;反而能积极迎接生活和学习等各方面的挑战,强大自我,持续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生活中不仅有鲜花,更充满了困难和问题,没有人的生活是一帆风顺。从小具备自强自立的品质,成为生活的强者,是一个优秀人物赖以成功的核心品质,留守儿童尤其应该具备这种品质。培养留守儿童自强自立的品格,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读罢下面牟兰同学自强不息的故事,相信许多老师的心中都会不平静。因为种种原因,我国面临的社会、家庭和学习环境明显不利的儿童很多。这些内心渴望尊重、快乐、成功和幸福的孩子,往往容易成为应试教育,不公正、不公平教育的弃儿和牺牲品。一些留守儿童本身已经不幸,他们从小失去完整的父爱、母爱和亲情。如果我们的学校和教师不能给这些孩子提供雪中送炭般的温暖和帮助,那么他们将更加不幸,而我们的社会也难以独善其身。这些看似弱小、无助的生命,如果我们不善待他们,将来他们也许会走向反面,会危害社会。因此,我们必须行动起来。

二、教育案例

留守儿童如何成为自强自立的好少年一个自强不息的好少年

先从一个留守儿童成长的故事说起吧。这个孩子叫牟兰,是一个农村地区九年制学校七年级学生,她具有很多优秀品质,是一名优秀中学生。表现在她身上的突出品质是:

(一)坚强乐观

牟兰自小生活在一个很不幸的家庭中。她自小家境贫寒,两岁时母亲离家出走,四岁时父亲犯罪入狱。牟兰的爷爷奶奶早逝,只能背井离乡跟随在汉中的唯一的姑姑生活。尽管已经到了上学的年龄,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就学。父亲出狱后,将寄人篱下已经7岁的她接回家,这时她才踏进学校的大门。可以说,牟兰儿时的生活是一片灰色,里面写满了心酸。但是,她并没有因此而沉沦自卑,相反,苦难的生活越发磨砺了她坚韧的性格。自懂事起,父亲常年在外务工,牟兰就承担了家里大部分家务,洗衣做饭,样样能行。她并没有因为童年的心酸而埋怨父母,更多的是她总能体会到父亲的辛劳。在她那张幼稚而又成熟的脸上,总能让人看到她内心的坚强。

(二)爱好广泛

牟兰爱好写作,写得一手好文章,她所写的《妈妈,回来吧》在2010年石泉县组织的第一届书信大赛中获得三等奖,并多次为学校各类演讲比赛、运动会等活动写稿,获得师生一致好评。

牟兰擅长舞蹈。在学校组织的各类文艺活动中,她总能尽自己所长,在学校的舞台中展现自己的风采。

她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习观,为提高自身品位,促进自身素质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一名多能的好学生。

(三)热爱集体

牟兰不但善于发展自身特长,还有很强的组织能力,曾屡次担任班长、文艺委员、学习委员等职务。在担任班干部时,她总能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管理班集体时,她不仅能循循善诱,而且有自己独特的管理方法,她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树立了威信,学生服她,更敬她。在学校组织大型活动时,班内同学在她的号召下,总能拧成一股绳,齐心协力,努力争取荣誉。牟兰常常说:“集体就是我的家,家给了我温暖,我也要全心全意爱我的家。”

(四)勤奋刻苦

牟兰在课余时间,除了参加课外活动,她总是挤时间学习,晚自习后,空****的教室里总有她独自学习的身影。她曾经不止一次地写道:“我要做最好的自己!”她就是在一次次的努力中不断充实自己,不断开拓,不断进取。

在老师们的精心培育下,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呵护下,牟兰以顽强的毅力,战胜了重重困难,赢得了一次次成功。但她明白,成绩只能代表过去,她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珍惜荣誉,再接再厉,勤奋学习,积极进取,不断取得新的成绩,使自己成为一个自强、自立的新时代的优秀少年。

分析案例

牟兰儿时的生活充满了苦涩和磨难,呈现出一片灰色。可以说,牟兰同学是不幸的留守儿童中更不幸的一个。许多具有类似经历的孩子,往往会自暴自弃。犯罪学研究资料表明,青少年犯罪群体中,13以上的孩子具有不幸的童年经历。

但牟兰同学又是幸运的。作为一个社会处境明显不利的儿童,她没有步入怨天尤人、自暴自弃的生活怪圈,而是选择了一条通往光明、成功、快乐和幸福的新道路,成为受老师喜欢、同学羡慕的好学生。她之所以能够如此,除了姑姑、父亲的亲情以外,学校、老师和社会的关爱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另外,还有一个特别的原因,就是牟兰同学自身所具备的自强不息、积极向上、勤奋刻苦的优秀品质。从小就懂事,不向命运低头,努力做最好的自己,这是她与众不同的最重要原因。自强自立的品格,是牟兰同学与众不同的关键因素。

三、教育启示

如何给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注入正能量

根据上述的分析,建议老师们应从五个方面,加强对留守儿童自强自立品质的培养。

(一)多给孩子成功的机会

一次不经意的表扬,往往会改变一个处境不利儿童的成长轨迹。牟兰所写的作文《妈妈,回来吧》,在2010年石泉县组织第一届书信大赛中获得三等奖,并多次为学校各类演讲比赛、运动会等活动写稿,获得师生一致好评,她总能尽自己所长,在学校的舞台中展现自己的风采。正是因为上述这些机会,成就了牟兰同学。这就启示我们,要特别注意给留守儿童搭设体现自身价值、实现成功的舞台。弱势群体更渴望成为强者。比如,可以让留守儿童担任班干部,负责一些事情,及时鼓励他们。因为负责是强者的核心品质。在为集体服务的过程中,留守儿童往往会发现自己伟大的品质,强化自己自信的精神。

(二)用教师之爱来温暖已经近乎冷却、麻木的情感

融化冰冷的心,只能靠爱的温暖。教师是灵魂的工程师,只有从内心深处爱这些不幸的孩子,怀有一颗恻隐、不忍的教育良心,才能弥补孩子缺失的情感。喜爱孩子,是教师给予学生最神圣的礼物。只要教师真的喜欢这些学生,奇迹就会出现。大量事例表明,教师的真情能够让“顽石”微笑。班集体是一个特殊的爱的组织,是学生的心灵家园。教师要善于利用班集体的力量,团结留守儿童,共同克服困难。正如牟兰同学所说:“集体就是我的家,家给了我温暖,我也要全心全意爱我的家。”

(三)引领留守儿童理性分析自己所处的不利环境,坦然面对困难和问题,积极应对挑战,而不是怨天尤人,自暴自弃

“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教师要对孩子进行积极的磨难教育,让孩子理解父母在外的艰难。几乎没有父母不疼爱自己的孩子,父母在外工作,也是为了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让孩子理解自身的处境,有利于减少抱怨和误解。如故事所讲,牟兰同学并没有因家境困难而沉沦自卑,相反,苦难的生活越发磨砺了她坚韧的性格。自懂事起,牟兰同学的父亲常年在外务工,牟兰就承担了家里大部分的家务,洗衣做饭,样样能行。她并没有因为童年的心酸而埋怨父母,她总能更多地体会到父亲的辛劳。在她那张幼稚而又成熟的脸上,总能让人看到她内心的坚强。所以,积极疏导留守儿童的情绪,使一些环境不利因素成为激发儿童奋发上进的动力。

教育策略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