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策略二 刻苦勤奋品质的培养(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策略二刻苦勤奋品质的培养

一、概念解析

刻苦勤奋为什么如此重要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刻苦勤奋的品质是每一个优秀者必须具备的重要品质。成功是辛苦之藤上结出的甜瓜。

所谓刻苦,就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而甘愿吃苦,以苦为乐,付出一般人所不愿意付出的辛劳代价。不抱怨艰苦环境和挫折,而是积极克服这种困难,为心中的美好目标而坚持不懈。

所谓勤奋,就是刻苦精神品质的继续发展,也是刻苦品质的行为表现,在学习生活中不懒惰,不懈怠,时间观念强,珍惜时间,有危机感。留守儿童生活和学习条件比较艰苦,这就更需要磨炼自己刻苦勤奋的美德品质,不埋怨,不抱怨,不气馁,在艰苦环境中打造自己强大的道德气场,为人生进步和幸福奠定基础。“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古今涌现出的许多英雄豪杰,都曾有过艰苦的生活环境。留守儿童,一定能成才,他们将来也许是科学家、教育家、经济学家,千万不要小看这个群体。培养留守儿童刻苦勤奋的品质,就是为国家的未来发展储蓄道德正能量和道德正资产。

二、案例分析

为什么幸福女神往往青睐刻苦勤奋的人

石泉县城关镇中心小学学生郑孟伟,男,家住银龙乡向子河村九组,家中生活十分贫穷。为了生计,父母双双外出打工。年仅十岁的他一个人在家,无人照顾。为了方便他上学,父母就在离学校较近的地方给他租了一间房。从此,他自力更生,自己照顾自己的生活起居。他每天很早就起床,梳洗完毕后自己去上学。中午在学校买午饭,下午放学后,他就赶忙回家做饭,通常吃的是米饭、炒土豆片,如此而已。吃完饭还要做作业,收拾屋子。这就是他忙碌的一天,而且每天都是这样。除此之外,他还要抽时间洗自己的脏衣服。就这样,他独自一人生活了两年。面对如此困难的生活,他并没有抱怨苦,相反,这种环境更练就了他独立生活的能力。在一次野炊活动中,他大显身手,为自己所在的小组炒了一桌丰盛的佳肴,同学们对他刮目相看,就连老师也不得不佩服他。当别人夸奖他时,他只是一笑而过。

在生活上,他完全能够照顾好自己;在学习上,他也不甘落后。他的家庭并不富裕,但他很爱读书。每次都把父母寄回家的零用钱节省下来买书。一般来说,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有可能会不务正业,生活在自己的幻想中,没有朋友,甚至有些还会有去“极乐世界”的念头……然而,他却没有这种消极的想法,反而十分快乐。在班里,他的学习成绩优异,是同学们的好榜样。这都是他刻苦努力的结果。父母在身边的孩子,总能得到家长的一些辅导。可是他身边没有一个可以辅导他的人,他只能天天做习题,有时会做到夜里十一点。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成绩得到了很大提高,排到了班级前六名。不仅如此,他的乒乓球球技也很高超,是全校的佼佼者。

由于他自己经历过许多挫折,所以总会热心地帮助别人,谁有困难,他就挺身而出;谁遇到不会做的题,他就会帮忙讲解;谁身体不舒服,他就会第一个送去关心;班上公共设施损坏了,他会悄悄地修理……

他的故事引起了学校的重视。这学期,他住进了学校的留守儿童成长中心。在这里,他有了更多的朋友。在他的影响下,这里的孩子都变得更加坚强了。这就是郑孟伟同学,一个阳光男孩!开朗坚强的性格使他的生活多姿多彩,他快乐地生活学习。“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这就是他的座右铭。我们真诚地祝愿他永远快乐,生活每天都沐浴着七彩霞光。

分析:

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一样,是我国教育的阵痛和难题,短期内几乎是无法消失和解决的。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中,社会的流动性日益增强,流动程度在加深,流动范围在扩大。儿童青少年也被卷入这种流动浪潮中,流动也好,留守也罢,都会遇到伤害和磨难。流动儿童生活、学习环境也许艰苦且不稳定,但因为有父母相伴,就不会害怕。父母的爱是最强大的武器和财富。而留守儿童更值得同情,因为他们在很小的时候,父母往往就不在身边,这是无法弥补的爱的缺失,儿童成为汪洋大海上无助的小船。所以,启动针对留守儿童的社会温暖工程,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工作。目前,我国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虽然在许多方面还不尽如人意,但是在社会各界的关注下,特别是通过农村一线教师的辛勤努力和奉献,涌现出不少留守儿童的典型事迹。

从以上所述的故事中,我们就看到了一个留守儿童——石泉县城关镇中心小学郑孟伟刻苦勤奋的感人事迹。郑孟伟同学因为家中生活十分贫穷,为了生计,他的父母被迫外出打工。年仅10岁的郑孟伟不得不一个人在家,无人照顾,成为留守儿童。面对如此困难的生活,郑孟伟同学没有抱怨和消沉,相反,这种环境更练就了他独立生活的能力。不仅在生活上自立自强,学习上也非常刻苦,成绩优秀。这个案例非常值得深思。磨难和艰苦,会使一些懦弱者、抱怨者、消沉者一事无成,心灰意冷;但却被坚强者、有志者和不懈追求者看作是强大自己的舞台。所以,作为教师,要多多发现这些不甘沉沦的优秀学生,激励他们成为优秀的人才。要有意识树立一些勤奋坚强、积极上进的典型,形成不抱怨、不懈怠的健康教育氛围。

三、教育启示

如何开启留守儿童的善端

没有人喜欢过艰苦的生活,对幸福生活的渴望是人的本能。“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艰苦的环境,往往成就杰出的人物。留守儿童并不是没有希望的一代,他们中蕴藏着未来共和国的栋梁之才。培养留守儿童刻苦勤奋的品质,必须和特定的生活环境、教育环境、学习环境相结合。留守儿童所处的环境都很艰苦,关键在于我们要利用好这种特殊环境,帮助他们把负面资产转变为正面的、积极的资产。

(一)培养留守儿童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他们追求卓越、立志摆脱困境的道德品质

与城市地区的孩子相比,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往往会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父母情感的缺失以及对自己父母情感的渴望,容易使这些孩子感到痛苦、寂寞。生活条件和教育氛围的艰苦,又加大了这种苦难。一些留守儿童会在生活、学习上表现不正常,消沉的居多。老师在积极关爱他们生活和学习的同时,要从树立远大理想开始,唤醒他们沉睡的勇气和活力。实践证明,当儿童青少年有自己的追求目标后,他们就会减少对不幸和艰苦环境的抱怨,更多地选择积极上进的态度。以石泉县城关镇中心小学郑孟伟同学为例,面对如此困难的生活,他并没有觉得苦,相反,在这种环境下更练就了他独立生活的能力。郑孟伟同学之所以如此坚强而积极,与他自己拥有美好梦想密切相连。因为他怀抱优秀的勇气,他把艰苦和困难踩在脚下。老师可以通过身边的榜样即优秀儿童的故事,更好地激发和感染留守儿童。

(二)教师要积极走进留守儿童的情感世界,通过生活关爱和学习指导,缩小与他们情感间的距离

一些留守儿童的情感往往是内向而封闭的,对外界往往会有怀疑、拒绝的态度。在冷漠外表下,其实埋藏着他们渴望被理解、关心和帮助的热切呼唤。教师要通过一些生活细节,来关心他们,唤醒那沉睡的心灵。现在,一些农村学校专门建立了留守儿童成长中心,重点对这些孩子进行帮助。这是一个很好的尝试。我们还看到,一些老师被留守儿童亲切地叫为“爸爸”、“妈妈”,这种呼唤,既是一种爱的表达,也是一种信任和感激。

教育策略

多家访留守儿童,把温暖带到留守儿童家里。

家访是非常重要的教育策略,也是教师不可或缺的教育职业品质。忽视家访,将疏远与儿童的心灵距离。

建议: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要克服困难,经常对那些问题明显的留守儿童进行家访,了解孩子的家庭情况,问寒问暖。这种父母般的爱护将使顽石说话,使浪子回头。当然,家访是十分辛苦的。特别是在偏僻的山区,更是一件很困难的工作。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要为教师家访创设必要的条件。

总之,家访是神奇的教育武器,千万不要给丢了。

(三)要善于发现留守儿童生活和学习上的进步,及时强化其闪光点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