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写作能力(第1页)
第四章写作能力
第一节写作基础知识
一、写作的概念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符号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的创造性脑力劳动过程。
写作是一种行为过程,写作大致可分为采集、构思、表达、修改四个环节;写作是一种能力体现;写作是一种工具、手段。
二、写作的构成要素
1。主题
主题是作者在文章中通过全部材料和表现形式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和主要观点。在写作中,对主题的要求是集中(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主题)、正确、深刻、创新。
主题是一篇文章的核心、灵魂、主帅,其具体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主题决定材料的取舍;主题支配文章的结构;主题制约表达手法的运用;主题影响遣词造句;主题决定审美价值。
2。材料
材料是指作者为了某种写作目的所搜集、积累以及写在文章中表现主题的一系列事实现象和理论依据。选择的材料要真实可靠、典型生动、新颖。
材料是提炼和形成主题的基础;材料是表现和深化主题的手段;材料传递和扩充文章的信息;材料影响和制约结构的安排。
3。结构
结构就是文章内部的组织构造,是文章的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间的内在联系及展开序列,是作者组织安排文章内容的具体方式。结构的要素包括:标题,开头和结尾,段落和层次,过渡和照应。
4。语言
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语为结构单位,以语法为中介而构成的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语言是构造文章和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是使文章优美动人、便于读者接受的重要保障。语言应做到准确、鲜明、生动。
三、写作的过程★
(一)准备阶段
1。采集
写作的准备阶段是一个长期采集积累材料的过程。材料采集的过程直接影响作者视野的深度与广度,也直接影响作者的观察力、感知力、洞察力、创造力等。采集材料的方法主要有三种:观察、调查、阅读。
2。感知
感知是感觉和知觉的合称。感知是主动的,是基于个人心理的、对客观世界生动具体的感性认识。感知是认识世界的基础,也是写作的基础。在感知客观事物的过程中,要运用联想和想象,同时注意情感的投入与分离,还应提高创作主体自身的修养。
(二)构思阶段
构思是一个在感知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加工的思维过程。构思的进行程度直接影响到表达的脉络与流畅。
1。立意
立意,即提炼主题。主题是文章的灵魂,而立意就是进入写作阶段首要的思维阶段。好的立意应该力求做到以下几点:方向正确、情感鲜明、思考深刻、思维创新。
2。选材
在写作中,选材包括四个方面:占有材料、鉴别材料、选择材料和使用材料。
①占有材料强调一个“多”字,多多益善,关键是靠平时的积累。
②鉴别材料是对材料更深层次的认识,强调一个“精”字。
③选择材料务求做到“严”:要选真实而准确的材料;要选新颖、生动、充满时代气息的材料。
④所谓材料的使用,主要在于每一个材料在文中如何安排,使用材料重在一个“活”字。
3。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