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写作技巧指导(第2页)
第五,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第六,抓住景物的静态和动态的特点,动静相结合,进行细腻传神的描写,才能写出景物的情趣。
例如:
荷塘月色(节选)
朱自清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在于将描写荷塘和描写月色巧妙地结合起来。荷塘,是月下的荷塘;月色,是荷塘上的月色,突出了优雅、朦胧、幽静之美。上述节选的两段最能体现这种美。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既写出了静态美,也表现出了动态美,使荷塘月色的美景更加生动形象,能够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那亭亭碧绿的荷叶,婀娜多姿的荷花,月色迷蒙、薄雾缭绕的荷塘便又展现在眼前。
(四)状物技巧
状物记叙文的特点在于把比较抽象的思想感情寄托于具体、形象的事物当中,文中既有对所寄托事物的具体描述,又有对所寓之理和所抒之情的充分阐发。
第一,精心选择写作对象,抓住所状之物与所要表述的思想感情之间相似、相通或相关的内容。
第二,认真观察写作对象,对物的描绘要真实、准确、逼真,要重点突出,要与文中所寓之理、所抒之情互相呼应。
第三,表现出自己的情感,展开合理的联想,将自己的体会联想与事物的特点融为一体,托物抒怀,借物咏志。
例如:
珍珠鸟(节选)
冯骥才
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我把这对鸟儿放在一个简易的竹条编成的笼子里,笼内还有一卷干草,那是小鸟舒适又温暖的巢。
有人说,这是一种怕人的鸟。
……
渐渐它胆子大了,就落在我的书桌上。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低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的响声。
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这样,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涂了蜡似的、角质的小红嘴,“嗒嗒”啄着我颤动的笔尖。我用手摸一摸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白天,它这样淘气地陪伴我;天色入暮,它就在父母的再三呼唤中,飞向笼子,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
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吓跑它。待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脚刚好给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
我笔尖一动,写下一时的感受: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怕人”是珍珠鸟的突出特点,作者把这一点放在前面说,为全文的立意找到了根基。鸟儿由“怕人”到“信赖”人,是文章的叙事线索,在这条线索的牵引下,文章交代了“我”对鸟儿的爱护和尊重,交代了鸟儿由胆小—渐渐胆大—开始亲近“我”—完全相信“我”的变化过程,交代了作者内心的感受:“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结尾一句话成了统领全篇的点睛之笔,闪耀着动人的思想光彩。
二、议论文写作技巧★★
(一)议论文开拓思路的方法
1。将事物进行划分,展现出多个角度,使抽象的论题具体化,就可使议论的内容丰富起来。
2。展开联想,即由此事物联想到与之相关的彼事物,从它们的相互关系中分析事物的特征。
3。缩小议题范围,使文章论述层层推进,或扩展议题内容,使之更为具体。
4。求异翻新,即对待前人的观点提出不同见解反其意而用之。
(二)议论文拟标题的技巧
议论文的题目要符合文体特征,力求鲜明,使人见其题而知其旨。议论文拟题的基本要求是:在准确的基础上力求醒目、舒畅。具体而言,可形象,可简洁,可别致,可整齐,不一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