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知识框架(第3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2。教师应具备的美德

美德是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和精神品质。具体到教师这一职业上,其美德主要表现为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形成和表现的德行,它们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教育工作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一些基本的美德,这些美德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正派公正、真诚温和、尊重信任、有正义感。

(三)对社会文明的示范功能

教师职业道德问题一直是社会最为关心的热点教育话题之一。教师的职业道德对社会文明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

1。“专业的”教师道德

当代中国师德规范的确立不应再是一般伦理规范的简单重复,而应该充分反映教育专业的特殊性。教师道德应该是“专业的”伦理,而非过去一般意义上的“行业的”道德。依据教育实践的实际去考虑师德内涵的特殊性是我们有效进行师德建设的重要方法。

2。“先进的”教师道德

“先进的”教师道德主要包括两层涵义。

(1)教师应该有崇高的师德追求。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其专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应该在一般社会道德水平之上。这既是社会大众的期待,也是教师职业特点的要求。

(2)对师德的理解应该与时俱进。新时代师德规范的建立一定要与社会文明的整体进步一致,当代中国师德建设更要有与时俱进的整体社会环境的支持。

3。“公平的”教师道德

新时期的师德应该建立无私奉献和公平正义的平衡,否则我们追求的师德就是一个片面牺牲型的古代师德,那样不仅对教师不公平,更不利于教师“以身立教”,促进学生人格的形成,即不利于学校德育实效的提高。

教师应该是自己专业规范制定最重要的主体。任何一个没有教师全程积极参与的师德规范的产生都不仅有违公平、公正的原则,也难以被广大教师所真正理解、接纳和自觉实践。

4。“合适的”教师道德

合适的教师专业伦理应该在道德理想和基本要求之间建立合理平衡,一方面有基本的道德要求,违背这些要求就应该遭到谴责甚至惩罚,另一方面也应该确立崇高的道德理想,广大教师“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精神方向和更高人生追求的持久动力。

(四)对教师自身修养的引导功能

一名优秀的教师,除了必须以满腔的热情对待事业、对待学生以外,还必须自觉地、高标准地塑造自身的人格。

1。教师良好修养的作用

教师自身的良好修养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前提。一名教师对自己育人的工作职责是否明确、教育思想是否端正,是衡量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也是师德规范的首要问题。教师良好修养的作用在于:

(1)教师崇高的思想品德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奠基作用。

(2)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催化作用。

(3)教师文明的言谈举止对学生思想品质的形成起着修正作用。

(4)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学生思想品质的形成起着完善作用。

2。教师良好修养的表现

教师在具体的教育中应注重提高人格教育的针对性及可行性,应注意根据学生的实际及个体特点,找准人格教育的切入点,注重言传身教的结合,情理的结合,学校、家庭、社区的结合,严格要求与关心爱护结合,切实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素质。教师良好的道德修养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教师要真诚。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只有真正发自内心的、表里如一的、言行统一的美好品德,才能在学生身上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使他们受到教育和感染,引起他们的共鸣和模仿。

(2)教师的人格要高尚。教师要树立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观。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要因人而异、分类推进、互帮互学。教师要用健全的人格素质和良知影响学生,关心学生。一切师德要求都要基于教师的人格,高尚、富有魅力的教师能产生身教重于言教的良好效果。

(3)教师要讲究文明,以身作则。教师的高尚人格不仅应当反映在内在的精神境界上,而且应当体现在外在的言谈举止上。在仪表上,教师要穿着清洁整齐,朴素大方,协调得体,与教师的职业特点相吻合;在举止上,教师要表现出良好的教养和振奋的神态,要与教育教学过程密切配合,发挥出最佳的辅助作用;在语言上,教师的语言要规范、准确、生动,做到情理结合;在礼仪上,教师要通过文明的礼仪表现出应有的风度,反映出对他人应有的尊重。

(五)对教师工作的评价功能

教师职业道德是一定社会为培养与之相适应的人才而对教师工作提出的道德要求。这些道德要求既是规范教师工作,进行社会价值判断的准则,也是社会、学校和教师自己对教师工作进行社会价值判断的准则。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