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教师观(第1页)
第三章教师观
第一节教师职业概述
一、教师与教师观
教师是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是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从广义上讲,凡是把知识、技能和技巧传授给别人的人,都可称之为教师。从狭义上讲,教师指经过专门训练、在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门人员。教师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教师观”就是关于教师职业的基本观念,是人们对教师职业的认识、看法和期望的反映。它既包括对教师职业性质、职责和价值的认识,也包括对教师这种专门职业的基本素养及其专业发展的理解。
二、教师职业的性质★
(一)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性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教师职业属于专门职业,教师是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1994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一章第三条对教师的概念做了全面、科学的界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这便第一次从法律角度确认了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
(二)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促进个体的社会化,使之成为社会的一员。教师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向年轻一代传授人类长期积累的知识经验,规范他们的行为品格,塑造他们的价值观念,引导与指导他们主动地、有效地学习,从而把外在的人类文化精华内化为个体的身心素质,实现个体的社会化。
三、教师职业的发展阶段
(一)非职业化阶段
非职业化阶段,教师职业融合在其他行业中,没有分离出来,还不是一种独立的职业。
我国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学校教育的萌芽——“庠”,那时以长者为师、能者为师。我国奴隶社会时期,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学在官府、以吏为师”,所以夏商时期的庠、序、校等都是官办的“国学”,教师都由官吏兼任,官师一体。西方社会的教师则大多由僧侣兼任。
(二)职业化阶段
职业化阶段,出现了独立的教师行业,但教师职业的专业化程度很低,从业人数也十分有限。
独立的教师职业伴随着私学的出现而产生。如我国春秋时期的诸子百家,其中影响和规模最大的是儒、墨两家。这种私学的教师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官学教师身上过重的官吏色彩,使教师开始回归到专业教育工作者的角色上来。这时,私学教师逐渐形成一种职业。不过,这时虽有专门的教师,但教师职业基本上还不具备专门化水平,私学教师没有形成从教的专业技能。
(三)专门化阶段
教师职业的专门化阶段以专门培养教师的教育机构的出现为标志。1681年,法国“基督教兄弟会”神甫拉萨儿在兰斯创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师资训练学校,这是世界上独立的师范教育的开始。
我国最早的师范教育产生于清末。1897年,盛宣怀在上海开办“南洋公学”,分设上院、中院、师范院和外院,其中的师范院即中国最早的师范教育,外院则是师范院的附属小学。师范教育的产生,使教师的培养走上了专门化的道路。
(四)专业化阶段
专业化阶段,教师工作被视为一种专业。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全国掀起“教师专业化”的改革浪潮。
这一阶段,学校对教师的需求,开始从“量”的急需向“质”的提高方面转化。于是,独立设置的师范院校逐渐并入文理学院,教师的培养改由综合大学的教育学院或师范学院承担,这被称为“教师教育大学化”。由此,教师职业开始走上专业化的发展道路。1966年10月,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会议上通过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提出:教师工作应被视为一种专业。后来,“师范教育”概念逐渐被扩充为“教师教育”。
四、教师职业的特点(角色多样化)★
教师职业最大的特点就是职业角色的多样化。一般来说,教师的职业角色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幼儿生活的照顾者
我国的幼儿教育贯彻保教结合的原则,照顾幼儿生活是幼儿教师的重要职责。教师应严格执行幼儿园安全、卫生保健制度,指导并配合保育人员管理本班幼儿生活和做好卫生保健工作,关注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和反应,敏锐地观察他们的需要,及时以恰当的方式给予回应。
(二)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幼儿园教育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师应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教师负“导”之责,就是强**师要与幼儿进行交流和沟通,也就是说,教师要关注幼儿的存在,重视他们的需要、情感和现有认知水平,给幼儿创造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
(三)示范者角色(榜样)
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师的职责是以自己为榜样教育学生,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最直接的榜样。学生具有可塑性和向师性的特点,教师的言谈举止、行为方式、为人之道和处世态度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四)管理者角色
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需要肩负起教育教学管理的职责,包括确定目标、建立班集体、制定和贯彻规章制度、维持班级纪律、组织幼儿一日活动、协调人际关系等,还要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控制、检查和评价。
(五)幼儿生活中的“母亲”角色
幼儿教师要像母亲一样,热情地对待、关心、照顾每一个幼儿;随时注意观察幼儿的情绪及身体状况;及时与幼儿交谈;在一日生活中对幼儿要做到抱一抱、亲一亲,用细心、耐心和爱心给予幼儿母亲般的关怀和照顾,让幼儿感到幼儿园集体的温暖和母爱的存在,从而更安心、愉快地在幼儿园中生活和学习。
(六)研究者角色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充满生命力的、千差万别的学生,传授的内容是不断变化着的科学文化知识,这就决定了教师要以一种发展变化的态度和研究者的精神来对待自己的工作对象、工作内容和各种教育活动,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论,不断反思自己的实践,不断发现新的问题,并对其进行探究,从而积累丰富的经验,以使自己的工作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