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课怎么上教材中的鲁滨孙漂流记教学建议(第3页)
师:同学们,之前我们读了安徒生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凡卡》,今天我们再来了解一部外国的长篇小说——《鲁滨孙漂流记》。
师:这本书,你有读的兴趣吗?
生:我有读的兴趣,因为根据题目我认为这本书写的应该是一个关于历险的故事,我喜欢看这类故事。
生:我有读的兴趣,因为我们平时难得出一趟远门,更别说探险了,看这类书可以丰富知识和经历。
生:……
二、阅读梗概
师:同学们,刚才都是我们根据书的题目所作的猜想。当我们对一本书产生阅读兴趣的时候,我们总想在比较短的时间内了解这本书究竟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在短时间内了解一本书的主要内容,你们的经验是?(看“内容简介”“故事梗概”)
师:什么是“梗概”呢?
生:“梗概”是指一本书简单的内容。
师:是的,“梗概”是一本书“大略的内容或情节”。现在请大家快速浏览故事梗概,想想这本书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学生默读)
生:这个故事是讲有个叫鲁滨孙的人漂流到了一个岛上,一个人过着艰难的生活。(多名学生说,教师根据学生的概括情况随机点拨、提示)
师:他为什么会漂流到一个岛上,他是怎样生活的,最后结果怎样呢,谁能更完整地说一说?
生:(同学之间就近相互说)
生:小说讲了一个叫鲁滨孙的人,航海出外,不幸遇难,飘流到一个荒岛上。为了生存下去,他在荒岛上努力劳动,以满足自己生活上的各种需要。他干着从最简单的到比较复杂的劳动,克服了种种困难,在荒岛上度过了近三十个年头。最后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乘一只英国船回到了家乡。
师:从“梗概”中,我们看出小说的重点是写什么?
生:写鲁滨孙漂流到岛上,遇到了很多困难。他想方设法解决了那些困难。
师:具体地说有哪些困难呢?他又是怎样解决的呢?请大家再次默读“梗概”,并拿出笔把他所遇到的困难及解决的办法做上记号。
(学生默读)
师:谁来比较具体地说说鲁滨孙遇到的一处困难?他又是怎样解决的?
生:首先就是没有住的地方。鲁滨孙走遍荒岛,在山坡上选择了一块有水源、树阴、又可以防野兽的地方,用木头和船帆搭起一座简陋的帐篷,那儿可以看到海面,他希望瞧见过往的船只,可以请求救援。
师:好,先解决住的难题。
生:从破船上搬下来的东西很快就吃光了,鲁滨孙又遇到了吃的困难。要想活下去,就得想办法。他每天拿着枪,带着狗到森林里打猎,或到海边去捕鱼,并且把捕到的山羊养起来。后来他有了成群的山羊,可以常喝羊奶,吃羊肉。从船上搬下来的东西里,有一些麦子,他把它们撒到围墙里,后来结出了十几个麦穗。他用这点麦种反复种和收,到了第四年,终于吃到了自己种的粮食。
师:“吃”的问题也解决了,但花了了好几年的时间呀!
生:还有一点,就是“孤独”,幸亏还有一条狗和两只猫跟他做伴。
生:我觉得最大的困难是“恐惧”。有一天,他发现了野人的脚印,担心野人会吃掉他,于是在住所前的空地上插下杨柳桩子,又将羊群分成几个地方圈养。后来,他再次看到野人留下的生火的痕迹和满地的人骨。他开始考虑怎样对付这些可能出现的野人。
……
三、阅读精彩片段
师:读了故事梗概,你觉得哪一部分内容特别吸引人,你很想看一看具体的细节?
生:(自由谈)
师:《鲁滨孙漂流记》中有很多地方写得引人入胜。课本选了书中的一个精彩片段让我们欣赏。请大家轻声读读“精彩片段”,注意其中的一些细节。(学生轻声读)
师:谁来说说你认为这个片段大致在小说梗概的哪个部分?你的理由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