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改变结尾的另一次教学实践母爱教学实录及思考(第2页)
可能性结尾3:出人意料的是,老牛没有喝水,而是对着夕阳,仰天长哞,唤来了她的孩子——一头瘦小的小牛。(“母爱说”)
可能性结尾4:“老牛的行为感动了天地,忽然狂风大作,乌云密布,下起了大雨,人们奔走呼告,从此,这里不再干燥……”(“理想说”)
生1:我比较喜欢第二个结尾,文章前面小战士的泪水已经说明人们已经开始认识到牛和人一样非常需要水,这个结尾就更加说明了,动物和人一样,都是平等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
生2:我喜欢第一个结尾,因为只叫自己的孩子吃,这种爱还只是在一定的范围里,而让更多的动物喝,这样范围更大……
生3:我喜欢第四个结尾,“理想说”虽然不怎么现实,但我还是很喜欢,它表达着一种信念,也传达着一种精神,激励人们向着美好的目标不断奋进。
……
师:请你联系上文说一说,哪一种结局可能性最大,联系上文。
师:你心目中还有更好的结尾吗?如果有,请你为我们描述一下,并且为我们说说,这样的结尾究竟想表达什么?(机动)
【原本我打算让学生在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续写文章,我以为,学生“完形”的过程,就是学生探究、建构、创生的过程。但是,后来我觉得这样的问题情境,情境方向的不确定性太大,学生未必有依靠或联系上下文确定情境方向的意识。所以,后来我改为让学生选择结尾,并且要求学生对自己的选择作出解释,解释也必须联系文本,我觉得这样的处理在重视了文本的“建构”“创生”功能,也发挥了老师的引导、指导作用。】
四、确定结局,遵循文章主旨依凭文章重新体验
师:同学们,你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一种结局,每一个观点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这是一件真实的事情,事情的结局只有一个,作者客观地把它描述出来了,那就是,这头老牛唤来自己的孩子来喝水,自己一滴水也没有喝。
师:同学们,如果事情是这样的结局,你能为整篇文章拟个题目吗?
生1:《为了孩子》。
生2:《索水的牛》。
生3:《母爱》。
……
师:是啊!同学们,现在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们,这篇文章的题目就叫《母爱》,这篇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就是“母爱”,文章的字里行间洋溢着浓浓的母爱。
师:同学们,当我们知道文章的结局以后再回过头读前面的三个自然段,我们会发现,几乎每一句话背后都隐藏着老牛浓浓的爱子之情,请大家静静地默读、一边读一边想,然后再大声地将体会到的情感读出来。
生1:我从“运水军车来了,老牛迅速冲上公路,司机紧急刹车,军车停了下来。”这句话可以看出牛妈妈为了自己的孩子,可以献出自己的所有,哪怕自己的生命。(师追问:为什么这样讲?)因为,突然冲到高速行驶的车子前面非常危险。
生2:我从“老牛沉默着立在车前,任凭司机怎样呵斥驱赶,它就是不肯挪动半步。”这句话中的“不肯挪动半步”感觉到老牛让自己的孩子喝到水的决心非常坚定。(生读)
生3:“五分钟过去了,十分钟过去了,双方仍然僵持着。运水的战士以前也碰到过牲口拦路索水的情形,但它们都不像这头牛这般倔强。人和牛这样对峙着,运水车不能前进。”这句话也让人感觉到老牛不拿到水是决不肯放弃,因为它知道,它的孩子非常需要水。(生读)
生4:课文里面写道“性急的司机试图点火驱赶老牛,可老牛仍然一动不动”,从这句话中也可以看出,老牛为了自己的孩子,无所畏惧。(生读)
生5:书中说:“后来,牛的主人来了,恼羞成怒的主人扬起长鞭,狠狠地抽打瘦骨嶙峋的老牛。牛被打得哀哀叫唤,但还是不肯让开。”牛被打得哀哀叫唤不仅是因为它身体上非常痛,更是因为它心里非常痛苦,因为它一直非常忠诚于自己的主人,这次它违背自己主人的意见,并不是为了它自己,主要是为了它的孩子。(生读)
……
师:同学们,句句话总关情,我们要把这份情读出来,不是一句一句读,而是整篇课文整体读。先请你们自己在座位上练一练。
师:同学们,我相信你们已经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了一份浓浓的母爱,但是,把这一份情感读出来引起大家的共鸣,还是需要一点朗读技巧的。我就碰到过这样一位学生,自己读得很投入,但听的人却忍不住想笑。所以下面请你们推荐一位同学来读,你们听一听,哪些地方值得自己学习。
师:同样的句子,同样的情感体验,但每个人的处理方法却可能不一样,下面请听录音,仔细体会是否有一种别样的风格。
师:再请你们自己读一读。
【完整的文章,一般主旨都非常明显。一位语文老师,在尊重学生个性化体验的基础上,应该引导学生依凭文章,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体验文章的主旨,即领会文章的价值取向。】
五、续写结尾,在与原结尾的比较中“情”悟写作技巧
师:同学们,事情的结局就是这样,这头老牛唤来自己的孩子来喝水,自己一滴水也没有喝。但是文章的作者在描写这个结局的时候,还是进行了艺术化的处理,他仔细观察了这对母子的神态、动作,刻画了两三个细节,使结尾看起来非常震撼人心。
师:下面蒋老师要布置给你们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凭着你们的理解和联想写一写这个结尾。
师:同学们,课文真正的结尾屏幕上马上就会呈现,请你们自己读一读,用心感觉一下。然后请你说一说哪个细节特别打动人。
师:出示原课文结尾。
出人意料的是,老牛没有喝水,而是对着夕阳,仰天长哞,似乎在呼唤什么。不远的沙堆背后跑来一头小牛,老牛慈爱地看着小牛贪婪地喝完水,伸出舌头舔舔小牛的眼睛,小牛也舔舔老牛的眼睛。静默中,人们看到了母子眼中的泪水。没等主人吆喝,在一片寂静中,它们掉转头,慢慢往回走去。
师:你觉得课文结尾的哪个细节让你有一份触动?
师:老牛是为什么而流泪?小牛又是为什么而流泪?请你带着这两个问题再默读课文。
师:是啊,此时无声胜有声。但是就在这静默中,我相信那位曾经呵斥驱赶过老牛的司机,那位忍不住潸然泪下的小战士,还有那位忍痛鞭打老牛的牛主人,一定心潮澎湃,思潮起伏,下面就请你们,从中选一个角色,联系课文,写出他们此时此刻的心理活动。
【同样的内容,我们把它诉诸文字的时候,就有了艺术处理上的高下之分,或者风格上的差异,以一种感性的语文的方式,让学生在比较中,领悟文章表达的艺术处理办法,是我设计这个教学环节的主要目的。】
六、拓展阅读,将一元感悟再次引向多元(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