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章 春天的故事(第4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李靖慧:就是越来越优秀了呗!

史嘉桐:就是完美。

朱子韬:我以前依赖性挺强的,甚至不是很自信,现在我能自己想一些事,在做一件事之前能想好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主持人:就是会规划了,对吧?

朱子韬:嗯。

郭嘉媛:就是会独立思考了。

朱子韬:而且做完事了我也习惯总结一下,看自己哪儿做得好哪儿做得不好。

彭佳玉:我想说说我们班,我觉得我们班的纪律一直都挺好的,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班制定了《班级公约》。

主持人:你能介绍一下你们班的《班级公约》吗?

彭佳玉:我们班的《班级公约》是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制定的,有11条,比如说你乱扔废纸,你就要和每天的值日组做一个星期的值日。

主持人:还有惩罚?同学们能接受吗?

彭佳玉:能,11条公约都是我们自己制定的,还签过字,其实挺公平的。

王宇:和以前比起来我能自己管住自己了。

主持人:能给我们举个例子吗?

王宇:低年级时,我写作业是需要爸爸妈妈陪在身边的,现在我能独立完成了。

朱子韬:我以前玩游戏特着迷,除非爸爸妈妈快跟我生气了才去写作业,现在我能做到回家先完成作业才去玩儿。

李靖慧:还有,我以前过马路时很少看红绿灯,只要走人行横道就行了,现在我能够遵守交通规则了。我觉得这也是为了我个人的安全。

主持人:好,各位,我们和孩子们先聊到这儿。从2007年我们开始实施慎独教育到现在已有近五年的时间了,这五年来,我们在座的每一位都付出了自己的努力,也有很多的感受。下面我们就把闫校长请上台来和我们谈谈她的思考。

主持人:闫校长,您和我们谈谈最初您是怎么想的。

闫华英校长:把慎独教育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最初源于几点思考。第一点思考:2006年年底我再次回到咱们学校,做了一个分析,从学校的发展态势来看,咱们团结四小正呈现出一种良好的发展态势,那么如何顺势而上,突破当时的发展状况呢?这是其一。其二呢,2005年,企业办学移交政府管理,我们全区有三十多所小学,而且是百舸争流、百花争艳,那么如何迎接挑战,获得新的竞争力呢?这就迫切需要一种适合学校实际和发展的新的理念为引领。记得我刚来咱们学校时一个副校长对我说,“闫校长,每年创新每年创新,现在都想不出来做什么了”,这说明什么呢?我想至少说明一点:我们缺少一个核心的理念,我们的工作状态属于接受型。而且我想,学校办学不能仅仅停留在一些政策、任务的执行上,我们应该有自主发展的独立思考。第二点思考:用中华传统文化滋养我们。我们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在这个历史长河中,我们的先人积淀下来的思想和智慧所具有的育人魅力和浓厚底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第三点思考:从我们学校的学情分析来看,独生子女的娇气、任性、以自我为中心、“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缺乏自我管理能力等一些特点在我校学生身上均有所体现。另外,我校有1300名学生,其中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来自进城务工人员家庭。这部分学生的父母文化素质较低,受教育的程度绝大多数只是初中和小学,科学教育、管理子女的能力较低。加之工作忙碌,早出晚归,闲暇时间少,导致孩子生活和学习没有规律,出现无人管的现象。针对以上情况,学生的自律、自理的自主管理能力和自强精神需要锻炼和培养。第四点思考:我想,教育,最终是为了实现人的发展。但如果一个人的成长仅仅是靠外力的作用,而没有内在的主动需要,没有内在的动力,那么我认为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长。我们常常讲,教是为了不教,怎样让一个人成为自身成长的主人?我想,这应该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的问题。所以,我们确定了以“慎独教育”为载体,构建师生个性化主动发展模式,走规范化、民主化、人性化的科学办学之路。

主持人:据我所知,您确定慎独教育思想之后,最初有许多人质疑,比如说慎独教育对小学生来说是不是有些深奥?现代社会主张张扬个性,慎独会不会让人有所束缚?

闫华英校长:现在也有人质疑。我想教育的本质就是让人从无知走向有知,我记得小时候听我大哥唱过一首歌:“自从踏进学校的门槛,我们就生活在老师的身边,从一个爱哭的孩子变成了一个有知识的少年。”刚才那个孩子说得非常好,慎独就是老师在和老师不在一个样。我们的教育就应该把复杂的道理简单化,然后让孩子明白。另外,我认为个性张扬和道德自律是两个概念,个性和德行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当然,这五年一路走来确实很艰辛,走过来之后我反思总结作为校长最重要的品质就是执着,而且不能你一个人执着,你要带领、引领你整个团队认准方向执着下去。

主持人:那闫校长能和我们说说您做校长这五年来,思考最多的是什么吗?

闫华英校长:思考最多的两点,一是六年里,我们要给学生什么?前几天有一位刚刚参加完中考的学生来看我,让我很感动。她对我说,她来看我的原因就是每次她给我送作业本的时候,我都会摸着她的头对她说“宝贝,谢谢你”,这句话让她一直记在心里。我们讲六年奠基一生,那么当学生结束这六年的小学生活走出团结四小的大门时,他除了获得知识或是身体方面的收获外,留在他心灵深处,或是影响他未来成长、终身发展的东西还有什么?二是对于学生成长,慎独教育该如何给力?当然还有慎独教育理念以及我们的一些想法、做法怎样能和大家达成共识,然后落实在日常的工作中?

主持人:是啊,这五年当中我们对慎独思想从不熟悉甚至不知道到了解、理解、认同、实践,这一过程中您确实花了不少心思。那针对我们教师管理有没有让您记忆深刻的小故事能和我们分享呢?

闫华英校长:当然有。记忆最深刻的是2008年,我们搞全体教师教案互检。老师们应该有这个印象。其中有几位教师拿的是旧教案,反响很不好。对此我们处理得很严肃,我记得处理办法有三条。事后有一位老师不满意,问我处理得是不是有点严厉了。我对她说,教案没写属于违反教学常规,但可以补上改过。最不能原谅的是明知错了还欺骗大家,我们绝不允许我们的教师在做人方面、品德方面犯错误、出问题。虽然成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会轻易改变,但是可以补充完善。“慎独”既是一个防止和约束“自我非道德性”萌生和出现的过程,也是一个以内省为基础、以完善自我为目标的过程,所以我们把“慎独”的思想精髓概括为自律、自省、自强。“让自律成为品质,让自省成为习惯,让自强成为追求”成为我们慎独文化建设的核心。在这几年管理的过程中,我们也始终坚持这样一个理念,坚持教师自主管理、自主发展为主,学校督导、帮扶、检查、抽查、评价为辅。比如说在评先评优这个问题上,我们更加关注的是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即除了规定动作外,你的自选动作还有哪些,有怎样的成效。在2007年我们就提出了“建设魅力校园,修炼魅力教师,培养魅力学生,享受魅力人生”的口号,一个“修炼”代表了我们管理思想的转变,即更关注大家的内驱力。我们倡导人格上自尊、行为上自律、学习上自觉、工作上自主、精神上自强。

主持人:我们大家都知道您最喜欢说的就是尊重大家、信任大家。好,我们就和您先聊到这里,谢谢闫校长。

主持人:我们做了五年的慎独教育,我想,我们在座的每一位一定都有好多话要说,有好多思考或是经验想和大家分享。下面我们就欢迎王素萍、樊珺、温俊霞、白贞、赵燕、王飞、宁乌云几位老师上台。同时我们也把吴校长、杜校长两位副校长请上台来。

主持人:我首先想请教樊珺老师,您觉得在一年级实施慎独教育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樊珺老师:一年级学生从幼儿园来到小学不仅仅是身份的改变,各种调整和适应都在进行中。如果说幼儿园以玩耍为主,兼顾学习,那么小学一年级则转向了学习和各种习惯的养成;如果说幼儿园更多强调的是“呵护”与“照顾”,那么,一年级则更注重的是“自律”和“自立”。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已有初步的自理能力,所欠缺的只是老师的“他律”和孩子们自我的“约束和反省”。所以,孩子们入学后,我就利用各种机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他们介绍一些有关慎独、自律、自我反省的历史人物,比如能“三省吾身”的曾国藩等,还用小朋友身边真实的小故事、小事例来教育学生,使孩子们在潜意识里感受到“我要自律,我要自我约束”。我想我们搞“慎独”教育并不见得必须提这两个字,我认为通过开展慎独教育,要让孩子把“自律、自省、自强”的意识渗透到自己的言行当中,在孩子的言行中能体现“自律、自省、自强”,这才是最重要的。

在这一年中,我把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重点,平时要求学生课上认真听讲,发言要举手,逐一强调课上的坐姿,怎样拿书、怎样举手,使学生逐步养成好习惯。在刚开学的时候我就和孩子们一起制定了《班级公约》,比如说第一个月制定了三条,分别是:①上学不迟到。②上课发言要举手。③保护教室的环境卫生,不能乱扔垃圾。三条公约,滴,小,细,实(坚持从点滴入手,从小事抓起,从细微处入手,从实际出发)。通过老师的督促,学生之间的监督,以及自评互评课的教育,一个月后在这三点要求上学生比刚开学时有了很大的进步。在这儿还想和低年级的老师说的一点就是,我们老师在制定公约时,不要定太多,否则孩子做起来会觉得很难。此外,我还想给学校提一个建议,我们自评互评课用的《标度言行》,可以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分为三个阶段(低、中、高年级)来制定,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进步。

主持人:温俊霞老师,您的学生现在是二年级了,您看到了学生的哪些变化呢?

温俊霞老师:我明显地感觉到他们的自律能力比一年级强了很多。刚入学时,孩子们干什么都处于无序的状态,要想把这种无序的状态调整过来,就需要从他律开始。因为他律是自律的前提,所有的自律都是从他律发展而来的。鉴于此,我和孩子们一起商定《慎独公约》,让孩子们自己给自己定制度来进行自我约束。比如:上课坐姿端正;书本摆放整齐;认真听讲,不做小动作;课间操、放学路队、大型集会等要做到快、静、齐。把这些小、细、实的事都制定在班级的《慎独公约》里,而且要分阶段、分层次落实。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做榜样来引导和带动学生,师生互相监督,自觉遵守我们共同的约定。这样长时间坚持,从点滴入手,从小事抓起,从实际出发,扎扎实实来培养孩子们的良好习惯,孩子们就会由他律逐步走向自律。再通过一周的自评互评课让孩子们畅所欲言。孩子们的评价是直言不讳的,就像一面大镜子照出同学和自己的优缺点。这样能促使孩子们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及时改正。通过评价让学生学会审视自己,并以此来调节、控制和支配自己的行为。总之,慎独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坚持不懈地渗透于日常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才能使学生由他律逐步走向自律。

主持人:对于我们学校实施的慎独教育,在家庭这块儿你们有哪些更好的做法呢?

白贞老师:我校提出的“慎独”思想,不光是要学生“慎独”,同时也要求我们老师和家长都“慎独”,这样才能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更好地结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不仅给了孩子生命,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给予孩子各种影响和教育,在孩子世界观的形成、道德品质的塑造和生活习惯的养成等方面都起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当学校提出“慎独”思想后,我利用平时和家长交流沟通的机会不断向家长渗透“慎独”思想。比如,开家长会的时候,我会告诉家长“慎独”就是一个人能在自己独处、无人监管的情况下,约束自己的言行。先让家长明白什么是“慎独”,之后我们再告诉家长学校的一些做法,从而使家长支持与配合教师的慎独教育。让家长知道我们在学校都做了些什么,他们回到家对孩子在“慎独”方面的引导就有了方向。我们常说习惯决定命运,没有什么比习惯养成更重要了。可现在很多孩子都缺乏自主性,回到家里不能够进行自主学习,有的学生完成作业需要家长陪着,有的学生回到家看到家长不在,就会去看电视、玩电脑等。这就需要家长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而作为教师,一定要帮助家长树立“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塑造品格、品格决定命运”的观念。同时,教师要帮助家长认识到习惯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解决好这个问题是家庭教育成功的开端。要使家长认识到教育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塑造人是一项无比复杂的工作,一定要有耐心、信心和恒心。要帮助家长认识到人格是与习惯相辅相成的,习惯是影响人格形成的最重要因素。勤劳、诚实、友善等品格都可以通过习惯培养来铸造,在家庭教育中要注意通过一些细节习惯的培养来铸造孩子的品格。很多家长忙于生计,对孩子疏于管理。比如,我们班的小史同学,父母是卖菜的,每天早上四五点他们就要去进菜,中午和下午学生们放学的时间正是下班高峰,也正是他们忙的时候。孩子放学回家处于无人管理状态,经常是第二天一来就撒谎说没带作业,其实根本就没写。这样的孩子怎么办?就需要我们和家长在交流中达成共识,和家长经常取得联系得到反馈信息,了解孩子在学校、在家的表现。这样在家长和老师的共同监督下孩子的学习自觉了,也能主动完成作业了。通过家校合作,孩子逐步实现了“慎独”,由他律走向了自律。总之,学校很多活动都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与配合,这就说明了家校合作的重要性。我们老师只有正确引导家长,才能使家长带动孩子,让“慎独”思想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才能真正发挥家长作为“示范者、引领者、教育者、管理者”的作用,才能让家长真正成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好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结合将对我们的工作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主持人:学困生的转化可能是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最难做的一块儿工作,我想问问王素萍老师,您的学生即将毕业,您能不能结合慎独教育跟我们谈谈您在学困生转化方面有哪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呢?

王素萍老师:学困生的表现不太一样,但形成的原因往往是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我班的一个学生,家长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去管教他,而他又是一个自控能力极差的孩子,不完成作业、不认真听讲等不良行为频频出现,多次谈话都无济于事。面对这种情况,没有哪个老师会放弃对他的教育。我想方设法去约束他、规范他、帮助他,课上随时关注他的表现,及时提醒、暗示,课下让班里的同学督促、帮助他,促使他们共同进步。与此同时,我利用他为班级领水的闪光点在班里多次表扬和鼓励他,以此激发他的学习斗志。课余时间我经常辅导他、启发他,课上让他回答一些比较容易的问题,给他提供表现的机会,让他体验成功的喜悦,以此增强他的自信。当他完成作业时,我就在他的本子上写上“你能行!”“你是好样的!”“你进步了!”等鼓励性的语句,这样做既是对他完成作业的肯定,又是对他的鼓励和促进,同时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消除了他的逆反心理。长期的帮助和鼓励,使他的行为有了明显的变化,今年“六一”表彰时同学们一致评他为“慎独小标兵”。看到他上台领奖时灿烂的笑容,我有一种说不出的高兴。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告诉我,要转变学困生,必须从他律开始,规范言行、培养习惯,另外就是利用闪光点调动内驱力、增强自信心,只有这样才能使学困生走出困境,走向成功。我想这也正是我校开展慎独教育精髓的体现吧。

主持人:我想问一下王飞老师,对班主任而言,实施慎独教育在班级管理中发挥了什么积极作用,您的班级有哪些变化呢?

王飞老师:大家好,我是五年级的班主任,慎独教育陪伴我们班的孩子走过五年了。五年来,班上大多数孩子的自主管理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逐步从班级的被管理者,变成了班级管理的小主人。我们在慎独教育思想的引领下,通过班队会、自评互评课、标度言行等途径,让班里的孩子们在“自律、他律、互律”的班级氛围中逐渐提高自我管理、互相监督的意识和能力。我们班最大的改变就是从原来的“以班主任为中心”的“保姆式管理”逐步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管理”,我这个班主任也悄悄地退出了班级管理者的角色,学生自己成为班级管理的主角。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