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班级活动设计与组织技能(第6页)
[训练程序]1。学习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基本常识,并熟记活动实施的基本步骤。2。提供范例。
“盲人”旅行
1。通过“盲人”与“拐棍”角色的体验,让学生理解自助与他助同等重要。
2。让学生感受信任与被信任、爱与被爱的幸福与快乐。
[活动形式]
以具体操作实践为主。
[活动准备]
1。眼罩每人一只。
2。复杂的盲道设计。
3。团体辅导活动主持人1人,助手1人。
[活动过程]
大千世界充满着精彩,**着每个人去索取、去享受、去追求……
大千世界也充满着艰难,迫使着每个人去面对、去承受、去改变……
在茫茫人海之中,有谁能与你同行、与你分担忧愁、与你分享快乐。不妨去找一找,不妨去试一试,体验一下自助与他助、信任与被信任、爱与被爱的幸福与快乐。
1。在背景音乐声中,每个人戴上眼罩扮演一个盲人,先在室内独自一人穿越障碍旅程,体验盲人的无助、艰辛、甚至恐惧。
2。所有学生中一半人继续扮演盲人,另一半人扮演帮助盲人的“拐棍”,由“拐棍”帮助盲人完成室外有障碍的旅行。完成后交换角色重新体验。
3。所有学生均扮演盲人,由两个盲人相互帮助到室外走过一段障碍旅程。
4。学生们交流:在不同情况下,扮演不同角色的感受。
[活动注意事项]
1。本案例设计了三种情况的“盲人”之旅,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只做其中的一种。
2。障碍旅程的设计,应该有跨越、钻圈、下蹲、上攀、独木桥、上下楼梯等多种障碍。
3。“盲人”旅行过程中不允许用语言交流,最好配置适当的背景音乐。
4。在角色互换的旅行中“盲人”与“拐棍”最好不要选择同一人,以陌生的对象为好。
[活动总结]
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角色体验,许多人掀开眼罩的第一句话是:“谢谢你!”他们体会到了作为一个盲人在障碍面前的无助、无奈、甚至恐惧,内心特别希望得到帮助与支持。“拐棍”的出现是“盲人”所期待的。但做好“拐棍”也不是简单的事,因为许多“拐棍”自己能看到前面的障碍,就以为“没什么,我肯定可以顺利通过”,带着一份自信和勇气,领着“盲人”快速前进,无法体会“盲人”为什么如此犹豫不前。仔细想想,还不是没有从他人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吗?“盲人”对眼前的一切一无所知,心存戒备,对“拐棍”的引导还不是十分信任,所以步履不可能轻松,心底无法坦然。
通过“盲人”与“拐棍”角色互换的体验,反思自己在帮助他人与信任他人中的不足,在活动中,进一步体验了信任与被信任的欣慰与快乐,所以“谢谢你”是由衷的表达。
[活动实录]
“盲人之旅”开始了,燕子与阿云成了一对,燕子是“盲人”,阿云做“拐棍”。一路上,阿云非常精心地帮助着燕子,前面要下楼梯了,阿云走在燕子的前面,让燕子的一只手搭在自己的肩上,另一只手放在楼梯的扶手上,慢慢地,但也非常顺利地进行着。当走到楼梯拐弯处难度突然加大了,楼梯中央挡着一个呼啦圈,圈后又横着一根木棍。阿云好不容易让燕子钻过了呼啦圈,但那根不高不低的木棍怎么办?跨过去太高,钻过去又太低,阿云一咬牙,把燕子抱了起来,当燕子的双脚再一次落地时,已经越过了木棍。燕子心理非常感激阿云,虽然不能用语言交流,但彼此的信任感深深地建立起来。阿云与燕子是穿越障碍最快的一对。
主持人问阿云一个问题:“我看你一路上对燕子照顾得特别好,不是搂着她的腰前进,就是走在她的前方引路,凡是有可以扶手的地方,你总是让燕子的手自己去感受和把握。你是怎样学会这一点的?”燕子说:“是妈妈教给我的。记得在小学二年级,我的眼睛出了问题,在治疗期间,医生把我的眼睛包了起来,我做了十天的‘盲人’,当时情绪低落,非常烦躁不安,是妈妈精心的照顾,使我感受到温暖与信心。妈妈不仅细心照顾我、安慰我,而且尽可能让我独立、自信。所以今天做这个游戏时,我就想到了妈妈,也想到曾是‘盲人’的我。”
[学生感言]
学生1:当我看到一个同学被蒙住了双眼,看她一副很无助的样子的时候,我觉得她好可怜,十分同情她,想着平日里能睁着眼睛走路是多么的幸福。于是,我就毫不犹豫地去搀扶她,告诉自己一定要尽可能地帮助她走路,做好她的“拐棍”。
随后遇到了很多突如其来的阻碍,我就想:如何让她安全度过?看她胆小害怕的样子,我简直就想抱着她走,心想我能替她完成多好。
学生2:我扮演的是“盲人”的角色,当时心想不就是走楼梯吗,不要人扶我自己也能走得很好。但真的走起来,心里还是充满了恐惧,每下一节台阶都颤颤巍巍。旁边的“拐棍”不是很用力地拉着我,而是轻轻捏捏我的右手暗示我右转,或轻轻拍拍我的头让我低下头,或揽着我的腰让我转弯。在慌乱无助的旅途中,同伴点滴的指点,让我感到无比温暖。当眼罩摘下时,我深情地拥抱了我的“拐棍”,感慨万千,内心充满难以言表的感激之情。
学生3:蒙上眼睛后,眼前是一片黑暗,仿佛世界成了浮影,一切都是空白。脑海中即刻掠过一个念头:假如我真是一位盲人,是否有勇气在这黑暗的世界中生存。就在彷徨的时候,一双温暖的手搀扶着我。顿时,我感到一种说不出的激动和勇气在心中涌动,鼓励自己去尝试做盲人的感受。(资料来源:杨敏毅著。学校团体心理游戏教程与案例。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6。03)
[活动评价]
1。查阅相关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知识,以4~6人为小组单位,独立设计一个以环境适应或者学习管理为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
2。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评价活动设计方案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