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课堂教学工作技能的训练(第3页)
要创造条件,逐步扩大教育技术类课的开设面,普及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基本知识。力求使每个专业的学生对幻灯机、投影仪、教学电视、教学电影和微机等设备的构造、原理有初步的了解,并能达到会使用、会操作。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微格教室及相关实验室,扩大设备的利用率。适当增加实验时数,提高实验效率,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
3。结合实验教学制作简易教具
有计划地根据教学需要制作模型、标本、示教板、挂图等简易教具。在实验教学中,要求学生亲自动手画投影片,录制录音带等。制作简易教具时,一方面要因陋就简、废旧利用,另一方面,从实验材料费中抽出少部分资金购置一些所需材料。由教法实验室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制作,并考虑其适用性。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制作所用的各类简易教具,也可以与中学联系,为中学制作教学需要的教具。
4。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实验开出率
正确认识实验课的地位,引导学生重视实验课教学。完善实验室的管理办法,逐步做到实验室全天对学生开放,提高实验开出率,鼓励学生独立进行演示操作。教法实验教师要做好现场演示实验和模拟实验的示范,引导和激发学生结合中学课本内容设计实验项目。
5。改革实验课考核办法
实验课与理论课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要严格进行考核,要改革传统的实验课考核办法,真正实行笔试(实验报告、实验记录)、口试(口述实验过程和现象)、具体操作的三位一体化考核制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6。各项工作均要有计划,依计划有序地实施和落实
三、组织课外活动技能训练
课外活动是在课堂教学之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指导地对学生进行多种多样的教育、教学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提高。课外活动技能也是师范生专业技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谓组织课外活动技能训练是指能够组织和指导与教育、教学有联系的,能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和能力的校内外各项活动技能的训练。
(一)技能结构
课外活动技能主要包括:
1。选题技能
能围绕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根据社会和教育的发展趋势,教学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特长选择活动内容。
2。确定方式技能
能依据选课内容,采取切实可行的方式方法,在某一范围内开展活动。
3。策划技能
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整个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统筹策划,提高创意能力。
4。组织协调技能
要善于组织、配合、协调各类课外活动,提高管理水平。
5。评议技能
要具有过程评议和结果评议的能力,善于总结活动经验和教训,提高课外活动可行性和实效性。
(二)训练途径
为使组织课外活动的技能训练工作落到实处,应通过以下途径:
1。加强组织领导
全校各教学单位和相关部门应协调配合,齐抓共管,每学期都要根据具体情况,对此项工作拟订计划,强化组织管理。注意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推动学风建设。提高学生参与意识,使学生进入角色,施展才华,培养扎实的学术功底和各种能力。
2。建设教室、寝室文化
使教室、寝室成为传播知识、拓展知识面的场所。在这些场所造成一种氛围,激励学生奋发上进,为强化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供园地。
3。开辟各种专栏
结合专业特点,开辟、设置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具有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的专栏。如古诗词及精品格言专栏、时事政治专栏、历史上的今天专栏、绘图素描摄影专栏、重要概念及公式专栏等,做到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
4。举办各种讲座
有计划地聘请校内外有关专家、学者进行学术讲座,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并引导他们在某个方向上向深层次发展。
5。举行各种比赛
要定期举行各种类型的比赛和竞赛,形式要灵活,内容要多样,参与面要广泛。如百科知识竞赛、专业知识竞赛、体育竞赛、演讲赛、歌咏赛、主持人大赛等。
6。举办各种展览
要定期举办多种多样的展示、展览。如书画展、手抄报展、教具制作展、科技发明制作展等。
7。加强与社会的联系
走向社会,深入社会,有计划地进行见习、实习和社会调查,开展联谊会、座谈会、对话会等。丰富实践经验,提高实践能力。
师范生专业技能是一个复杂的技能系统,诸多技能之间彼此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其训练途径及实施办法亦不能严格界定与区分,必须注意整体性、科学性和互动性。既要坚持成功的做法,又要不断开辟新路,使专业技能训练工作向纵深发展,以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全面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