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节 课堂教学工作技能的训练(第1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第二节课堂教学工作技能的训练

一、课堂教学技能的发展规律

课堂教学技能的发展过程是个体教师对已掌握的课堂教学技能不断地进行教学实践、探究、修正、完善创新的过程。那么,课堂教学技能有什么样的发展规律呢?从课堂教学技能发展过程的本质特征和发展方向来看,课堂教学技能的发展规律表现在:个体教师在已掌握课堂教学技能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教学实践,使已掌握的课堂教学技能发展成教学技巧,再经过创新发展到教学技艺的水平,最终达到教学的最高追求——教学艺术。教学技巧、教学技艺、教学艺术是课堂教学技能不同发展阶段表现出的三种不同形态。

教学技巧是课堂教学技能发展的初级形态,是课堂教学技能达到一定熟练程度的标志,通常我们所说的熟能生巧,就是指某项技能经练习达到一定熟练程度时,自动化了的多种动作技能间的巧妙配合。可见,教学技巧是课堂教学技能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指不但会教,而且能够巧教。

教学技艺是课堂教学技能发展的又一形态,比教学技巧高一层次。教学技艺是指在巧教的基础上,个体教师有意识地积累教学经验、自觉探索、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技巧、并有所创新,使教学呈现美感的一种技能形态。

教学艺术是课堂教学技能发展的最高形态,是在教学技艺的基础上,使教学处处闪烁着创造的火花,教学中刻意追求的痕迹越来越少,内化的个性特点由不随意性转化为随意性,真正到了收发自如的境地。它是个体教师独特的创造力和审美价值在教学中的表现,其主要特征就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课堂教学技能的发展需要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不懈努力,从课堂教学技能到教学艺术发展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及其所需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图1课堂教学技能发展曲线图

从课堂教学技能发展曲线可以看出,0~a这一段曲线比较陡峭,说明由课堂教学技能过渡到教学技巧的难度不大,所用的时间也不长;由a~b这一段曲线比较平缓,说明由教学技巧发展到教学技艺的难度大,所需时间长;b点以后曲线又较陡峭,说明只要达到教学技艺形态,距离教学艺术的层次也就不远了。

图中还清楚地表明了课堂教学技能发展过程中各种形态间的关系:即前一种形态是后一种形态的基础,后一种形态是前一种形态的发展;每一种形态都需经过一定的量的积累才能由低层次不断向高一级层次发生质的飞跃。这是一个由熟练到创造,由合乎规范到显示特色,由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发展过程。

这一发展过程启示我们:个体教师要想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达到艺术化教学的水平,就必须遵循课堂教学技能的发展规律,在熟练掌握课堂教学技能的基础上,不断探索,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技能的这一发展过程为课堂教学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课堂教学工作技能训练目标

对高等师范学校在校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系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目的是引导学生将专业知识和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转化为具体从师任教的职业行为方式,并使之趋于规范化,以形成课堂教学工作技能学。因此,我们认为课堂教学工作技能培训目标是:

(一)理解各项课堂教学工作技能的内涵和外延,了解各项课堂教学工作技能中的类型,理解各类型的特点。

(二)理解各项课堂教学工作技能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初步掌握各项课堂教学工作技能的执行程序和要求。

(三)通过训练使学生能根据教学任务、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把各项课堂教学工作技能初步灵活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中。

(四)通过训练,使学生感受到教师职业的专业性。

三、课堂教学工作技能训练的程序

(一)明确目标及任务分解

根据师范生培养目标及其未来工作的特点与需要,应当明确教师课堂教学技能训练的总体目标,并在此前提下进行认真细致的任务分析,将课堂教学技能训练分解成若干具体任务。

(二)制订训练计划

制订训练计划是进行技能训练的重要环节,是实现训练目的的保证,能够使被训练者更规范、更有效地掌握课堂教学工作技能。

训练计划应该包括:

目标——训练目标制订得要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以便实施和评价。

行为——被训练者的教学行为,如导入、讲解、提问、演示、反馈、应变、结束等,都要详细地按照过程顺序写明,以便体现技能要求。

(三)提供课堂教学工作技能示范

示范是对事实、观念、过程等形象化的解释,用以说明某个问题是怎样形成的和某种现象是怎样发生的,以便让受训练者知道该怎样做。在课堂教学工作技能训练中应向学生提供各种课堂教学工作技能示范,并辅以必要的说明,使他们获得直观的感受,有效仿的样板,把训练的目标和要求具体化。

开展课堂教学观摩主要是组织学生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录像,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是准教师积累实践性知识的最直接途径,教学观摩的实践性,一方面,源于这种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活动。另一方面,因为它是授课教师实践性知识在课堂教学中的自然流露释放,起着示范性作用。录像示范的使用,要有必要的说明。最好是在录像带上作文字说明,也可以在放映时由指导教师随着示范的进行作现场指导说明。现场说明要及时、准确、简单、明了、恰到好处,不影响被训练者的观看学习。

观察学习是一种最直观、最真切的直接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可以增加理性思考的成分,可以使知识更易于迁移和灵活变通。开展的组织化教学观摩就是一种观察学习,它可以使准教师有所借鉴和启发,学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化知识。一般说,课堂教学活动的观摩与分析有两种方式:组织化的观摩和非组织化的观摩。组织化的观摩一般在观摩之前制订较详细的观察计划,确定观察的主要行为对象、角度以及观察的大致程序,也可以进行有组织的讨论分析。非组织化的观摩则没有以上特征。一般说来,组织化的观摩要比非组织化的观摩效果好。这种观摩可以是现场观摩,也可以是观看优秀教师的教学录像。关于组织化观摩,弗兰德斯(N。A。Flanders,1970)主张用“相互作用分析法”分析教师的教学行为,并把教学行为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类。他把这种组织化观摩方法用于实习生和在职教师的训练,结果发现,经过这种训练的实习生和教师更能理解学生的想法。

(四)模拟练习与矫正提高

让师范生进行个体的模拟练习是训练模式最重要的一环,也是技能训练和理论学习的区别所在。就目前而言,课堂教学技能训练中广泛采取微型教学的方式进行。通常每个“微型课堂”只容纳5~10人,每个受训学生可以获得5~10分钟的教学实践机会,将事先设计和准备好的一段教学内容向同学们“讲授”。由于课堂教学技能内容十分丰富和复杂,不可能在短短几分钟内进行全面训练。为确保质量,应将其具体细分为多个专项课堂教学技能,并根据其性质、特点、难度及彼此的关系作合理排序,以便逐项训练。一般而言,每次训练只着眼于某一专项技能,以保证目标明确和富有针对性。这种训练方法,由于学生被分成小组,实践的机会增多了。而教师可以不在现场,大大减轻了学生的压力,使他们更容易适应和发挥自身水平。对于教师而言,微型教学主控室的先进设备帮助他获取了“不在现场尤胜现场”的指导时空,一位教师可以同时控制若干个“微型课堂”,随时指导、提示、命令及维持正常秩序,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了。同时,先进的电教设备为课堂教学过程的声像记录提供可能。试讲后重放录像,便于大家共同回顾和评价实际的操作过程。重放录像时,受训学生以“第三者”的身份观察自己的教学行为,并与自己的教学设计相对照找出不足,这种自我反馈式的学习和掌握,可帮助他们随时对自己的行为作客观评价与自我矫正。在此基础上,学生还可针对自身弱点作第二次训练。这样就可以使师范生的各项课堂教学技能在有反馈和调节的反复练习中不断提高和完善。

(五)综合训练与迁移

一旦个体各专项训练获得通过,就应当进一步开展综合训练,使各种技能达到娴熟与和谐,以形成整体的教学能力。为此,应创造条件,让师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小学的班级里实践、检验和发展他们的职业技能,促成各项具体任务间的有效迁移。

附录一:吉林师范大学师范生专业技能训练实施方案

根据教育部下发的《高等师范院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基本要求》中的文件精神,高等师范院校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必须接受严格的教师专业技能的训练。高师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主要是指讲普通话和口头表达,书写规范的三笔字,组织课堂教学,演示实验和制作简易教具,组织课外活动等技能训练。

为使专业技能训练工作落到实处,现拟订如下实施方案。

一、课堂教学技能训练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课堂教学技能是师范生专业技能中最重要的技能,它是综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和本专业知识,师生双方所进行的信息传递和调控的过程。所谓课堂教学技能训练是指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教育见习、微格教学、教育实习和教育考察等实践环节建立良好的课堂秩序,吸引和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协**与学的关系,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等方面的技能训练。

(一)技能结构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