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节 老年大学教师专业素质的主要内容(第2页)

章节目录保存书签

国外关于教师专业情感的研究总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聚焦情感在教育中的作用;第二阶段是从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研究开始关注教师情感的文化与政治属性。这些研究中内容涉及教师的人际交往、教师情感对教学的价值,教师情感与学校文化、社会、政治等的互动,以及研究教师的情感体验对教师主体与自我构建的意义等。[9]中国自古便有“寓教于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等说法,可见教师的情感在千百年前已经被人重视。

老年大学生因为职业、性别、文化程度、生活经历、兴趣爱好不同,其需求也不同,老年大学的教学内容和形式、课程安排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老年大学教师必须有浓厚的专业情感,才能全心全意地投入工作中去。而且专业的教师情感有利于教师更好的钻研教学,努力寻求最高效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带动老年大学生学习的热情,增加了教师自身的职业幸福感,也缓解了师生矛盾。

鉴于教师的专业情感在在教学中的动力作用、调节作用、强化作用、感染作用、疏导保健协调作用,教师的专业情感必须得到积极的重视和关注。培养老年大学教师的专业情感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理解老年教育的重要价值,热爱老年教育事业;(2)热爱老年大学生,尊重老年大学生的独立人格和个性差异,平等对待每一位老年大学生;(3)以人为本,促进老年大学生身心素质健康、良好的发展;(4)具有良好的职业修养,为人师表,自觉促进自身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

(四)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是教师的重要素质之一,是教师专业身份的体现。不同学者对教师的专业知识的划分不同,朱旭东教授总结了国外学者所认同的教师知识理论的四个层次:第一,关于学校作为一种机构的知识,包括各国教育史、教育哲学、职业道德、公共政策、学校法规和学校组织方面的知识;第二,关于学生的知识,成分有多元文化教育、社会经济因素、学习理论及人的发展方面的知识;第三,教学知识,包括课程发展、教学方法、教学技术、测量和学习风格的知识;第四,决策层次,又称为实际应用的知识,其中有人际关系、教育管理、评价及建立模式方面的知识。[10]国内大多数学者认为,教师的知识素养主要应该包括:本体性知识(即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实践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即教师所具有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

老年大学教师面对的主要对象是老年大学生,老年人的人生阅历已比较丰富,对事物的理解不可避免地会打上其特定年代所特有的烙印,这就要求老年大学教师必须充分了解老年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活背景,比如考虑老年大学生的地域差异、城乡差异、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经济差异等,具有比较广博的文化知识。而且,由于老年教育的历史比较短,目前还未大范围普及,关于老年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少有学者探索,老年大学教师需要在现有的教育理论基础上领会老年教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此外,老年大学的学生考核方式不像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有具体的模板和方式,多是以展演的方式展示学习成果,教师需要充分了解老年大学生的需求和认知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堂教学,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音舞课,教师需要讲解歌、舞的创作背景,向人们传达的情感,才能使学生充分理解其传递给人们的精神,在“一颦一舞”之间饱含感情色彩。

鉴于此,老年大学教师的知识素养的构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老年教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老年大学生身心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以及老年大学生群体文化的特征和行为方式;(3)所教专业的理论知识、基本原理与技能;(4)所教专业知识与其他专业知识、社会现实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5)老年大学生在学习自己所任教专业知识时的认知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的方法与策略;(6)适应所任教专业的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现代化信息技术知识;(7)较为广博的通识性知识。

(五)专业能力

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教师保障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专业化的教师必须具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技能和能力。

国外学者对教师专业能力的研究盛行于20世纪60至70年代,如美国弗洛里达州在70年代开展的一项教师能力研究中提到,教师的专业能力主要包括:(1)量度及评价学生行为的能力;(2)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3)教学演作的能力;(4)负担行政职责的能力;(5)沟通能力;(6)发展个人技巧;(7)使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澳大利亚的特尼等人则指出了教师专业的教学技能(技巧):(1)动作技巧:包括加强学生的行为,多样化刺激、入门、鼓励学生参与、支持学生感受、表达温暖热情、满足学生需求等;(2)讲授交流技巧:包括解释、戏剧化、阅读,使用视听教学辅助器具,终止、使用沉默,鼓励学生反馈,澄清、表情、速度及有计划地重复;(3)提问技巧:包括反复集中于指导、引导,高难问题、歧视性与多样性问题及激发学生主动性;(4)小组个人辅导技巧:如组织小型小组工作,培养独立学习能力,咨询,鼓励合作活动及学生间的相互作用;(5)培养学生思考技能:如鼓励探索,指导发明,制定概念,使用刺激手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进行评价与判断并培养其批判性思维;(6)评估技巧:包括认识与评价学生进步,确定学习困难,提出补救办法,鼓励自我评估及组织评估讨论等;(7)课堂管理与纪律:包括专心与不专心行为,监督课堂小组工作,鼓励以任务为目标的行为,给予指导并解决多重问题。这一分类的标准具有比较广泛的代表性。

国内的学者关于教师专业技能的研究也比较充分,比如1990年吉林师范学院提出了合格的中学教师应该具备:(1)学科专业知识和能力;(2)教育专业知识和能力;(3)一般科技文化知识和能力;(4)教师基本功和职业技能、能力;(5)美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基本知识和能力。此外,曾庆捷提出了教师的专业能力结构包括信息的组织与转化能力、信息的传递能力、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的能力、接受信息的能力;徐君藩则指出教师的专业能力包括自学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教育机智和专科能力。[11]

老年大学教师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心智成熟、阅历丰富的老年人,他们进入老年大学的学习目的和主要诉求是休闲娱乐、志趣交友、健康身心、愉快生活,完善素质,适应社会。他们所接受的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是比较质朴的,没有多媒体等信息化教学,没有体音美等专业化课程,所以,老年阶段的学习是一个全新的内容和过程。结合老年大学生的求学诉求,老年大学教师应具备以下专业能力:(1)能够科学设计、规划教学目标、内容和过程;(2)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老年大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3)能够有效调控教学过程,采用适合老年大学生的方法实施教学活动;(4)能够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教学评价机制,促进老年大学生可持续性学习;(5)具有个别教育和指导和能力;(6)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与老年大学生、学校教育管理者和其他专业教师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7)较强的教学言语能力;(8)较强的老年教育研究能力和教学反思能力。

[1]袁东。“教师”一词的产生和演成略考[J]。教师教育研究,2010(3):25-29。

[2]数据来源:中国新闻网(http:s。),2017-7-13。

[3]王卫东。老年教育教师专业化问题初探[C]。广东省老干部大学教学教研文集,2015:56-57。

[4]韩颖。地方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专业信念调查研究及重建[J]。现代教育技术,2007(9):52。

[5]朱旭东。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7。

[6]刘婷婷。浅析老年教育的特殊性[C]。广东省老干部大学教学教研文集,2015:188。

[7]王卫东。教师专业发展探新——若干理论的阐释与辨析[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68。

[8]王秀香,都晓娟,全海英,孙慧。对辽宁省中学体育教师专业素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5(3):373。

[9]药婧。情感社会学视域下教师专业情感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硕士论文,2015:16。

[10]朱旭东。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65。

[1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59-62。

章节目录